資源簡介 九上名著《艾青詩選》復習診斷卡基礎知識(ABCD全掌握)(一)作者情況:艾青(1910—1996),現代詩人。原名蔣正涵。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后陸續出版詩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國成立后,創作有詩集《彩色的詩》《域外集》,出版了《艾青敘事詩選》《艾青抒情詩選》,以及多種版本的《艾青詩選》和《艾青全集》。(二)作品風格:第一時期:20世紀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他這一時期的詩歌總是充滿“土地的憂郁”,多寫國家民族的苦難、悲傷與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氣的風格,而且善于通過印象、感覺的捕捉來表達濃烈的情思,形式上傾向樸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縛,把新詩推向一個新階段。這一時期,艾青的詩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陽”。1.《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憂傷祖國的命運,形式上傾向于樸素自然,把新詩推向一個新階段。2.《北方》用近乎散文的詩行,傳達出極為深厚的愛國之情。3.《向太陽》《火把》,借助太陽、索求火把,表達了驅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詩人也因此被稱為“太陽”和“火把”的歌手。4.《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喚“詩人啊,/ 你起來吧”,讓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們、所有的“城市和村莊”做好準備,迎接“白日的先驅,光明的使者”的到來。5.詩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這自由詩的特點表現在盡情的呼告、肆意的排敘、長短錯落的詩行、不求整齊劃一的詩節。艾青的詩歌從風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他的詩歌,以現實主義為主體,汲取了象征主義的養分,風格樸素清新、深沉雋永,明朗并不直露,時有含蓄也不晦澀,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艾青是自由體新詩的代表詩人。艾青擅長繪畫,在他的詩歌創作中,還有明顯的“詩中有畫”的特點,詩作具有鮮明的色調,清晰的線條,素描一般的簡練、凝重,如寫于1940年的短詩《刈草的孩子》。第二時期: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1957 年艾青被錯劃為右派,1978 年重返詩壇,經過了二十年的沉寂,詩人“歸來”,久被壓抑的情感澎湃高漲,開始了他詩歌創作的另一個高峰。這一時期的詩人,詩風發生了很大變化,詩句變得更整齊,詩情變得更深沉,詩意變得更警策。如《魚化石》,詩人由此引發出對生命本質的思考。還有一些哲理小詩,如《鏡子》通過來反映人生,充滿哲理,饒有興味。1.《魚化石》,詩人由此引發出對生命本質的思考。還有一些哲2.《鏡子》寫鏡子“是一個平面,卻又是深不可測”,因為它真實、直率,從不掩飾,所以“有人喜歡它”,“有人躲避它”。3.《光的贊歌》贊美“光”這一神奇的物質,贊美“光”帶來的社會文明,以及“像光一樣堅強”的社會正義,字里行間飽含著睿智哲思。(三)探討詩歌的意象艾青詩歌有著豐富的時代文化內涵,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與太陽。“土地”的意象里,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愛國主義是艾青作品中永遠唱不盡的主題。詩人關注的中心始終是與中國土地合而為一的普通農民的命運。他寫出了“土地—農民”受蹂躪的痛苦;“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更寫出了“游動于地心的熱氣”、“土地—農民”的復活:“我們的曾經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復活了”;寫出了“土地—農民”的翻身與解放。這正是對于土地的痛苦、復活與解放的描繪,真實地寫出了中國農村現實的靈魂。“太陽”的意象表現了詩人靈魂的另一面:對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熱烈的不息的追求。詩人幾十年如一日地熱情謳歌著:太陽,光明,春天,黎明,生命與火焰。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題”。精彩賞析(ABCD了解)閱讀《黎明的通知》中的選段,回答問題。①為了我的祈愿詩人啊,你起來吧②而且請你告訴他們,他們所等待的已經要來③說我已踏著露水而來,已借著最后一顆星的照引而來④我從東方來,從洶涌著波濤的海上來借助聯想和想象來理解③④兩節的意境,填空:“露水”“最后一顆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來的__時間___,“東方”“海上”則具體說明了“黎明”到來的(方位地點),“洶涌著波濤”則說明了“黎明”歷經_(迢迢長路和驚濤駭浪)而來的情狀。閱讀《大堰河——我的保姆》(節選),回答問題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選文中寫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寫了雪、墳墓、瓦菲、園地、石椅這些意象,這些意象讓人感覺很悲傷,也透露出“我”對于大堰河的愧疚。)(三)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點撥】這是一首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詩中詩人化身為一只“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歌唱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度。接著進一步描述鳥兒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長期遭受風雨打擊、悲憤滿懷、奮力抗爭的形象。詩的第二節,詩人筆鋒一轉,轉而對“我”進行了一個近鏡頭的特寫,“眼里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悲憤痛苦的情感恒久縈繞于“我”的心中。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年代里一切愛國志士對祖國最真摯情感的告白。三、課堂碰撞 (ABCD都做)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中國現代詩人。成名作《______》,發表于1933 年,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征和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詩作《____》被選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2. 20世紀30年代艾青詩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和___。他的長詩《向太陽》《火把》借歌頌太陽、索求火把,表達了驅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詩人也因此被稱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這些詩歌也是自由體詩的代表。3. 艾青于1910 年陰歷2 月17 日生于浙江金華的一個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歡這個“克父母”的嬰兒,就托付給乳母——_________ 收養,然而這個婦女卻十分疼愛他。4.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無數的/ 我們的年老的母親,/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異邦人/ 不知明天的車輪/ 要滾上怎樣的路程 ──而且/ 中國的路/ 是如此的崎嶇,是如此的泥濘呀。”出自艾青《__________》5. 艾青的《_______》歌頌了毛主席。6. “但你是沉默的,連嘆息也沒有,鱗和鰭都完整,卻不能動彈;你絕對的靜止,對外界毫無反應,看不見天和水,聽不見浪花的聲音。”這段詩節選自艾青的________。四、中考鏈接(ABC做)1.下列詩歌寫于詩人“歸來”后的是( )A.《我愛這土地》 B. 《太陽的話》 C.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D. 《光的贊歌》2.1978年以后,艾青的詩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屬于他這一時期詩歌特點的一項( )A.詩句由原先的長短錯落,不求整齊劃一變得比較整齊。 B.詩情由原先的總是充滿“土地的憂郁”變得比較深沉。C.寫法由原先的盡情的呼告、肆意的排敘變得口語化、散文化。 D.詩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變得比較警策,充滿哲思。3.有關《艾青詩選》,下列說法有錯的一項是( )A.艾青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太陽”和“土地”,借歌頌太陽,表達了驅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希望。B.他的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抒發了對撫養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摯愛和無盡的懷念。《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一詩,詩人反復詠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悲憫下層人民的困苦,憂傷祖國的命運。C.1978年后,他的詩風發生很大的變化,字里行間飽含著睿智哲思。《鏡子》一詩中,因為它真實、直率,從不掩飾,所以有人喜歡它,有人躲避它,通過鏡像反觀人生,充滿哲理,饒有趣味。D.擅長繪畫的艾青,他的詩歌還明顯地表現出“詩中有畫”的特點,如《光的贊歌》中,詩的開頭“夕陽把草原燃成通紅了”和結尾“和在夕陽里閃著金光的鐮刀……” 給全詩籠罩上一層闊大、凄美的氣氛,寥寥幾筆,形神畢現,作者的情思也盡在其中。4.下列有關《艾青詩選》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土地的無限熱愛之情。B.艾青在發表其成名作《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時第一次使用“艾青”這個筆名。C.《大堰河——我的保姆》抒發了對撫養他的保姆大堰河的深深地摯愛和無盡的懷念。D.擅長繪畫的艾青,在他的詩歌創作中還明顯地表現出“詩中有畫”的特點,詩作具有鮮明的色調,清晰的線條,素描一般的簡練、凝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