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溜 索素養目標 1.梳理小說的敘事過程,把握情節,感受筆記小說的特點。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對比、映襯等藝術手法,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3.細讀小說,感受本文的語言特點。學法指引 人物描寫的主要方法 1.外貌(肖像)描寫:對人物的體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體型、姿態等進行描寫。 2.動作描寫:對人物的舉止、動作、行為的描寫。 3.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 4.神態描寫:對人物的面部表情進行描寫。 5.心理描寫: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活動進行描寫。課前預習1.作者簡介 阿城,原名鍾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祖籍重慶市江津區,中國當代作家,文化尋根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除小說外,還創作和改編劇本。著有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散文《威尼斯日記》等。2.背景簡介 本文選自《遍地風流》,略有改動。云南怒江大峽谷,被稱為“東方大峽谷”。峽谷的東面是被稱為“萬瀑千湖之山”的碧羅雪山,西面是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谷底是奔騰咆哮的怒江。怒江沒有船,因為小船在驚濤駭浪的江上小船無法橫渡,兩岸居民過江,從前主要靠“溜索”橋。小說以其獨特的視角,用傳神凝練的語言、舒徐有致的節奏,層層烘托,表現了滇西馬幫的生活。3.完成自學結構圖基礎夯實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1)轉了多半日,總覺山低風冷,卻不料一直是在萬丈之處pán huán(盤桓)。(2)急轉身,卻什么也沒有,只是再不敢輕易向下tàn shì(探視)。(3)先望望天,滿臉冷光一閃,又fǔ shēn(俯身)看峽,腮上繃出筋來。(4)這索由十幾股竹皮niǔ jiǎo(扭絞)而成,磨得賽刀。(5)那鷹斜移著,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qǐnɡ kè(頃刻)又飛起來,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動。(6)手掌向上托著,xún si(尋思)幾時才能有水洗一洗血肉。(7)漢子們全不說話,紛紛翻下馬來,走到牛隊的前后,猛發一聲喊,連珠脆罵,quán dǎ jiǎo tī (拳打腳踢)。(8)那索似有qiān jūn zhī lì(千鈞之力),扯住兩岸石壁,誰也動彈不得,仿佛再有zī zhū(錙銖) 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傾,就是索崩。(9)如果將中華文明比作黃河,那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就如同在探尋長河起點處的juān juān( )細流。(10)呂成龍坦言,為保證文物安全,自己始終zhàn zhàn jīng jīng( )、如履薄冰,正是這種神圣感,讓他從業37年來從未出現任何文物安全差錯。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一群特殊的“演員”——二十多只生活在星湖濕地公園的丹頂鶴——在省運現場飛舞盤桓,不僅詮釋了綠色省運的主題,更彰顯了新發展理念在廣東已落地生根。B.吹糖師傅一邊指導顧客吹氣吸氣,一邊手指翻飛擠按提拉,頃刻間就制作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C.在一系列基于科學認知的拯救地球群體行為中,影片凸顯了“責任”二字的千鈞之力。D.老師傅嚴肅地對他說,即使是常規的機械的事務性工作,也應該一絲不茍、戰戰兢兢地做好。【解析】“戰戰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發抖的樣子。用在這里不符合語境,應改為“兢兢業業”。3.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江東門紀念館是為銘記侵華日軍制造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而籌建的,它不僅是中國國家公祭日主辦地,更是唯一一座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中國國家公祭日主辦地”與“唯一一座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互換位置)B.音樂詩劇《大河》將詩歌、音樂、舞蹈、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融為一體,構成氣勢恢宏、意味綿長、舞美絢麗。(把“朗誦”調到“詩歌”前)C.走進廣州花都區赤坭鎮的草莓園,鮮紅飽滿的草莓果實,牽著碧綠的藤蔓從槽中垂下來,仿佛如在半空的綠幔上,掛起一道道紅艷的“珠簾”。(刪掉“仿佛”)D.近年來,我校圍繞“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這一主題,讓師生通過閱讀擴大文化底蘊,讓孩子通過經典誦讀學會做人,讓書香伴隨師生成長。(把“擴大”改為“增加”)【解析】缺少賓語,在句末加“的樂章”。新題鏈接為了指導學生有效利用圖書館,某校開展“走進圖書館”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下面是圖書借閱的相關環節,請整理出科學合理的借閱流程。A.選書 B.登記掃碼 C.取書 D.憑借書證進入圖書館D→A→C→B(只填字母)2.請把下面6個詞語組成一副切合圖書館的對聯。史證 萬卷 館藏 清吾心 益君智 千年上聯:館藏萬卷益君智 下聯:史證千年清吾心3.某同學本學期借閱了《儒林外史》,下表是其為《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制作的名片,請根據名著內容補充完整。姓名 相關內容 人物性格胡屠戶 范進中舉前辱罵其為“現世寶窮鬼”,中舉后稱其為“賢婿老爺” 勢利、前倨后恭①嚴貢生 搶占別人的豬,強要別人的錢財 霸道無賴、虛偽貪婪匡超人 ②和潘三一起假刻公章,幫別人考試。潘三有難后,怕自己被牽連,堅決不去獄里看望 自私冷漠、忘恩負義莊紹光 去應征時,因拒絕太保公的拉攏而被賜還鄉;與妻子歸隱玄武湖 ③不追求名利,不攀附權貴課文精讀1.小說以《溜索》為題目,有何作用?①文章以《溜索》為標題,它是行文線索,將故事情節貫穿起來,連綴成篇;②交代了從前兩岸居民過江的渡河工具和渡河方法。2.小說中多次寫到牛的情態,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寫牛不肯挪動半步的恐懼和溜索時流淚發抖,從側面表現怒江峽谷的高峻險惡,又與領隊及漢子的勇敢無畏形成鮮明對比。3.“首領眼睛細成一道縫,先望望天,滿臉冷光一閃,又俯身看峽,腮上繃出筋來”采用了什么描寫手法刻畫首領形象?神態描寫。寫首領仔細觀察怒江大峽谷的地勢,表現了他作為首領對地形與眾不同的勘察與審慎。“眼睛細成一條縫”用語凝練新穎,將首領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拓展閱讀鼓 王梁有勞 ①誰也沒料到,年僅十歲的李錘兒,竟在青陽鎮組織的新年農村藝術節大賽上奪魁,獲“鼓王”稱號。 ②李錘兒的名字是姥爺起的。 ③農村有農村人的樂子,每逢過年過節、婚喪嫁娶、慶典祭祀,生產隊都要把那一套鑼鼓鈸釵抬出來舞弄一番。鑼鼓一響,男女老少興致勃勃地去圍觀,過節一般。 ④鄉村有鄉村的說道。這敲鑼打鼓也不是沒有哈數。鼓有鼓譜,鈸有鈸節,鑼有鑼點兒,釵有釵時,急處似暴風驟雨,緩處如潺潺流水,不能亂了章法。老人們說,鼓譜起源于商周,始用于戰,后歡于民,相傳幾千年。鼓譜有九套,每套四曲,分別對應年節、紅事白事、慶典祭祀等,套套有名兒,曲曲有譜。鑼鼓隊的管事人叫掌錘,掌錘決定什么事兒用什么鼓譜。 ⑤村上原來有幾個喜歡敲打鑼鼓的后生,會幾曲鼓譜,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就把生產隊庫房里的鑼鼓家伙抬將出來,咚咚嗆咚咚嗆咚嗆咚嗆咚嗆,嗆嗆嗆嗆咚咚嗆地舞弄一番。看鑼鼓表演時,一幫小孩兒趁熱鬧在人群里追打嬉戲,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兒,站在鼓邊兒,看著鼓錘起起落落,腦袋一點一點,腳尖一翹一翹地晃動。這小孩,就是李錘兒。 ⑥一轉眼,李錘兒十歲了。他平時不善言語,見人咧嘴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⑦生產隊長的兒子結婚,想紅紅火火地大辦一場。婚禮場地儀程酒宴都已安排妥當,可最好的鼓手生病住院了,誰來領這個鑼鼓隊為婚禮助興呢?這可急壞了生產隊長。隊長指著指頭數,數一個搖搖頭,再數一個又搖搖頭。正在嘆氣的光景,人堆里站出一個小孩來喊:“我來!”隊長抬頭一看,李錘兒。便把手一揮:“去去去,一邊兒待著去。”李錘兒說:“讓我試試。”“去去去,人還沒有鼓架高。”隊長把李錘兒直朝門外推。李錘兒說:“叔,您可別后悔!”“啥?”隊長愣了一下,沒想到李錘兒人不大口氣卻不小,隨口喊道:“回來,是騾子是馬兒遛遛!”“遛遛就遛遛!”李錘兒說。 ⑧李錘兒快步走到大鼓旁,喊了聲會鑼會鈸會釵的操家伙,便左右手分別抓起綁著紅綢布的一對兒鼓錘,高喊了一聲:“喜鵲登枝!”雙手掄起鼓錘在頭頂舞了個花兒,那鼓錘就在眾人面前劃出一朵紅牡丹來。咣,咣,隨著兩聲鼓錘在鼓牙上的敲響,一個起勢,鑼鈸釵齊響:咚咚嗆,咚咚嗆,咚咚嗆咚咚咚嗆,嗆七七嗆七七咚咚咚咚咚嗆七七……鼓錘飛舞,鼓聲震天。李錘兒揮著雙臂:單錘指天,雙錘點地。李錘兒舞動著身子:踢腿飛錘,鷂子翻身。李錘兒翻著花兒:魚躍龍門,云翔鳥飛。龍鳳呈祥,牡丹花開,百鳥朝鳳,一套四曲,鼓聲如雷,舞姿優雅,眾人驚得掉了下巴。隊長更是喜得忘了隊長和喜公的身份,跟著鼓點兒手舞足蹈,逗得眾人捂著肚子笑彎了腰。 ⑨次年春節,青陽鎮組織農村藝術節會演比賽,全鎮四十七個生產隊各拿出絕活兒參賽,扭秧歌的,跑旱船的,打腰鼓的,唱小戲兒的,玩雜耍的,隊隊都拿出看家本事,想爭先奪冠。生產隊派鑼鼓隊參賽,李錘兒的一套豐收鑼鼓震撼了大賽評委和觀眾,奪冠而歸! ⑩后來,鎮上來人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去采訪李錘兒,可李錘兒已去縣城上中學了。只在李錘兒住過的屋子里,發現有一個手抄本,上面畫滿○○××△△++√√的符號;還有一個支架,支架上有一個面盆大小的草編蒲團兒,蒲團兒上有兩只鼓錘似的木棒兒,地上還有兩三個一拃厚的草蒲團兒,中間都深深地凹下去一個坑。 采訪組問李錘兒的媽媽,她是怎樣把李錘兒培養成鼓王的,媽媽說:“他算啥,俺爹才是真鼓王呢!”(選自《金麻雀文選》,2022年11月29日,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運用倒敘,交代李錘兒在農村藝術節大賽上奪魁的事實,設置懸念,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B.“這敲鑼打鼓也不是沒有哈數”一句中,“哈數”一詞有“分寸”“規矩”等含義,語言富有地方特色。C.生產隊長前嫌后喜、村里眾人感到驚訝、大賽評委和觀眾被震撼等內容,從側面襯托了李錘兒的形象。D.采訪時李錘兒的缺席這一安排,不如李錘兒在場親口敘述有力量,不能更好地凸顯李錘兒的“鼓王”形象。【解析】采訪時李錘兒的缺席這一安排,遠比李錘兒在場親口敘述更有力量,通過記者發現李錘兒自學打鼓技藝的手抄本等物品和李錘兒媽媽回答記者的話,更深刻地揭示了李錘兒成為“鼓王”的原因。2.閱讀第⑤~⑨段,補全下列故事情節。①看鑼鼓表演時,李錘兒主動模仿學習→鼓手生病住院,李錘兒自薦打鼓→②生產隊長兒子結婚,李錘兒技驚四座→藝術節會演比賽,李錘兒打鼓奪冠3.請你任選一個角度賞析第⑧段中畫線句的表達效果。李錘兒揮著雙臂:單錘指天,雙錘點地。李錘兒舞動著身子:踢腿飛錘,鷂子翻身。李錘兒翻著花兒:魚躍龍門,云翔鳥飛。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李錘兒打鼓時的動作熟練和優雅,突出了李錘兒打鼓技藝的出神入化,為下文大賽奪魁做鋪墊。4.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李錘兒能奪冠的原因。主動模仿學習;長時間地刻苦練習;有家學淵源,先天素質高。素養提升學校策劃開展“走近漢字 傳承文化”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請你補充完善下圖中“夏”字的字形演變過程。2.根據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①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個人的象形:頭、發、眼、身軀、兩臂、腿腳一應俱全,雙手擺開呈現一種強而有力的架式。 ②中國自古就有“文章光華禮儀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為“大”之意。探究結果:我國古稱“華夏”,意思就是偉大的中華(或強大的中華)。課前預習參考答案①山陡谷深,索連兩壁 ②哀叫,發抖 ③畏縮,恐懼 ④身手矯捷,無所畏懼 ⑤馬幫首領 ⑥順利溜索 ⑦樂觀向上,陽剛之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