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算法及其特征》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高中信息技術教科版必修1:數據與計算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通過典型應用實例,讓學生能夠從實際問題出發,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即算法。通過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碼實現-測試運行四個環節培養學生利用算法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為今后利用計算機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支持。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一年級學生。通過前面三章的學習,學生對數據與Python語法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具備使用Python編寫代碼的基礎,但是根據問題情境設計算法,以及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轉化還是欠缺的。所以課堂設計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問題探究與解決中理解算法的概念和實現方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算法幾大特征。●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算法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通過解決“水仙花問題”,掌握枚舉法算法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恰當的方式描述算法;會使用python語言實現簡單算法,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活動探究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轉化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強化總結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能夠分析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算法,并用恰當的方法描述算法。 【教學難點】了解枚舉法的含義,能夠基于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使用枚舉法解決相關問題。教學準備: 1.硬件環境:網絡機房。 2.軟件環境:python、畫程等工具。 3.教學資源:PPT課件、python半成品程序。建議課時:1課時(45min)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知識點 復習 (3min) 通過兩個程序語句復習這節課需要用到的知識點。 for循環的格式和執行過程。 range()函數的特點及使用方法。 思考程序運行結果,回憶for循環及range()函數的特征及使用方法。 通過知識點的復習,讓學生快速回憶for循環結構及range()函數相關知識點,以支撐后面的教學環節。情境 導入 (5min) 以“人鬼過河”游戲導入課堂,講解游戲的玩法。初步形成算法的概念-即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體驗“人鬼過河”游戲,領會算法的概念。 通過游戲體驗導入課堂,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知識 講解1 (2min) 算法: 在游戲中,解決“人鬼過河”問題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和步驟就是算法。 列舉生活中的算法案例:如超市買東西、解數學題等。 通過生活案例,理解算法的概念。 通過生活中案例的類比分析,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便于知識結構的遷移。知識 講解2 (5min) 利用算法思想解決問題: 1.分析問題 以“水仙花數”為案例,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利用基于算法的思想分析問題。 2.設計算法 總結設計算法的幾種方法:自然語言、偽代碼、流程圖。 思考如何求解1個三位數ABC的各個數位以及判斷它是否是個水仙花數。 回憶設計算法的幾種方法。 圖文結合,讓學生能夠根據已知條件對問題進行逐步分析,進而解決問題。活動1 (5min) 使用畫程軟件將流程圖補充完整。 補充流程圖,判斷一個數是否是水仙花數。 利用畫程軟件補充流程圖。 活動體驗中掌握利用流程圖設計算法的過程,能夠根據問題設計符合要求的流程圖結構。作品 展示 (2min) 隨機抽取一個學生的作品,尋找學生作品中是否存在錯誤點,并分析根據流程圖設計算法的過程。 觀看其他學生的流程圖,發現錯誤點,體會流程圖的制作過程。 對比其他同學的作品,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活動完成度。活動2 (3min) 將python半成品程序補充完整,判斷一個三位數是否是水仙花數。 請同學上臺演示python編程判斷水仙花的過程,教師輔助。 提出問題:題目要求求解所有三位數的水仙花數,但我們設計的程序每次只能判斷一個數,如何改進? 根據流程圖,觀察演示過程,并思考如何改進程序。 通過程序補充,體會python編程工具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根據設計的算法編寫程序的思維過程。 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為后面引出循環結構解決問題做鋪墊。知識 講解3 (3min) 利用算法思想解決問題: 重新對問題進行分析: 1.三位數的范圍: 2.使用什么結構遍歷所有的三位數 學生通過思考很容易得出三位數的范圍是100-99;利用for循環結構能夠遍歷所有的三位數。 循序漸進地引出問題,讓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活動3 (5min) 改寫活動二的程序,找出三位數里面的所有水仙花數。 展示利用流程圖設計的算法,引導學生改進程序。 根據分析過程及流程圖,利用for循環改寫活動二,找出三位數里面的所有水仙花數。 改善程序,進一步鞏固學生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碼實現-測試運行的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知識 講解4 (5min) 枚舉算法: 通過“水仙花數”案例,引出枚舉算法的概念,并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枚舉算法,總結枚舉算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優缺點。 根據概念思考生活中的枚舉算法,如從一串鑰匙中找出適配的鑰匙、雞兔同籠問題等,與教師共同總結歸納枚舉算法的優缺點。 圍繞項目體驗過程總結歸納枚舉算法的概念、特點,以生活中的案例進行類比,有利于學生知識點的遷移與建構。共同 探究 (5min) 根據活動2和活動3設計的程序,師生共同總結歸納算法的五大特征:輸入:0個或者多個;輸出:1個或者多個;可行性、確切性、有窮性。 根據具體的案例對算法的五個特征進行分析,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總結歸納中有利于增強學生語言表述能力、概括能力。課堂 小結 (2min) 知識梳理: 歸納整理本堂課的知識結構,開展總結反思。 思維導圖結合課堂提問,有利于學生快速回憶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知識結構的層層推進,實現知識體系的建構與升華。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