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3.認識杠桿及作圖》講義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疑難易錯同步(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3.認識杠桿及作圖》講義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疑難易錯同步(含答案)

資源簡介

43.認識杠桿及作圖
一、杠桿的定義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稱作杠桿。
注意:杠桿可以是任何形狀,不一定是直的,但一定是硬的。
2.杠桿的五要素
(1)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4)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5)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距離。
支點、動力、阻力一定在杠桿上,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
支點可以在杠桿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桿的中間。
力臂是“點到線”的距寓,不是點到點。
動力臂和阻力臂之和不一定等于杠桿長。
如果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則這個力不能使杠桿轉動。
二、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平衡狀態: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水平靜止或者傾斜靜止都算杠桿平衡。
2.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
(1)杠桿中點支在鐵架臺上(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哪邊高朝哪邊調(高調),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2)在支點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再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測量力臂),如圖所示。這時杠桿兩側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鉤碼所受的重力,力臂為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
(3)設右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動力F1,左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阻力F2,測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F2、L1、L2的數值填入表格中。
(4)改變鉤碼個數和位置,多做幾次實驗(避免實驗偶然性,尋找普遍規律),將實驗得到的數據填入表格中。
實驗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動力×動力臂 (N·cm)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動力×動力臂 (N·cm)
1 1.0 10 10 0.5 20 10
2 2.0 15 30 1.5 20 30
3 4.0 10 40 2.0 20 40
……
實驗結論:分析實驗數據,發現每次杠桿平衡時,動力與動力臂的積總是等于阻力與阻力臂的積,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5)考點總結:
考點1.(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讓支點處于杠桿中央的目的:減少杠桿自重對實驗造成的影響。
考點2.實驗時需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測量力臂。
注:如果沒有水平就開始掛鉤碼進行實驗,杠桿的中心不在支點上,杠桿自重對實驗產生影響。
考點3.實驗前杠桿的調平:左高左調,右高右調(實驗過程中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
考點4.杠桿平衡狀態的判斷:靜止或左右勻速晃動。
考點5.增減鉤碼后,如何判斷杠桿是否平衡:看F×L哪邊乘積大,杠桿就向哪邊傾斜。
考點6.杠桿類型的判斷:L1>L2為省力杠桿;L1=L2為等臂和桿;L1考點7.將一端的鉤碼換成彈簧測力計的好處:能直接測出拉力的大小,實驗操作更方便。
者點8.測量時彈簧測力計應沿豎直方向拉動杠桿。
考點9.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方向偏離豎直方向時,拉力變大的原圍:拉力力臂變小。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 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3
考點10.實驗表格設計及數據記錄:至少記錄三組數據,一定要記住單位不要滿寫。
換個說法:一次實驗數據中的不安之處:一次實驗數據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測量多組數據的目的:避免偶然性,使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
變式1.不合理原因是:動力臂始終等于阻力臂1.5倍,是特殊值,不具有普遍性。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3.0 10 3.0 10
2 2.0 20 2.0 20
3 1.0 30 1.0 30
變式2.不合理原因是:動力臂始終為阻力臂的1.5倍,是特殊值,不具有普遍性。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15 1.5 10
2 2 15 3.0 10
3 3 15 4.5 10
考點11.計算鉤碼個數或彈簧測力計示數:(注:一定看清楚一個鉤碼多重)F1L1=F2L2 。
考點12計算鉤碼的懸掛位置:F1L1=F2L2 。
考點13.實驗結論: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可寫成:F1L1=F2L2。
三、力臂的畫法
動力臂和阻力臂的畫法如下圖:
(1)明確支點,用O表示;(找點)
(2)確定力的作用線(延長的輔助線畫虛線);(畫虛線)
(3)過支點作該力的作用線的垂線(畫虛線);(作垂線段)
(4)標垂直符號,畫大括號,寫上相應的字母;
(5)檢查四點:垂(垂直符號)、虛(作用線為虛線)、字(相對應字母)、大(大括號)。
吹(垂)噓(虛)自(字)大(大括號)
注意:
①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支點到作用點的距離,因此力臂不用一定在杠桿上;
②力的作用線是一條直線,沒有方向;
③力臂,力的作用線用虛線表示,且力臂的長度應該用大括號標記;
④作圖細節方便:垂直的地方應有垂直符號;支點標記;力、力臂名詞必須用正確的字母表示。
練習:
1.畫出圖中輕質杠桿OA的動力和阻力的力臂L1和L2。
2.分別畫出圖中F1、F2的力臂L1、L2。
3.如圖所示,人的手臂相當于一個杠桿,請在圖中支點的位置標出“O”并作出鉛球對手的作用力F2。
第1題圖 第2題圖 第3題圖
4.如圖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已知畫出,請你作出力F1的力的作用線。
5.如圖所示,杠桿AO在力F1、F2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L2是力F2的力臂,請在圖中畫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圖。
6.如圖所示,活塞式抽水機AOB部分可視為杠桿,O為支點,請畫出作用在手柄A點動力F1的動力臂L1和B點所受阻力F2的示意圖。
第4題圖 第5題圖 第6題圖
四、常見模型
1.最小力模型
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為力臂是最長的力臂。
使杠桿平衡時,若要讓所用的動力最小,由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有下列兩種方法:
①阻力F2和阻力臂L2一定:找出最長的動力臂L1;
②阻力F2和阻力臂L1一定:找出最短的阻力臂L2。
練習:
2.動態拉桿模型
①水平拉
F1始終水平向右時:L1變小,L2變大,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故F1變大。
②垂直拉
F1始終垂直杠桿時:L1不變,L2變大,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故F1變大。
③豎直拉
F1始終豎直向上時:L1變大,L2變大,直接代入杠桿平衡條件無法判斷,須轉化:由ΔOAC∽ΔOBD得:,代入杠桿平衡條件得:,故F1不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永仁县| 常山县| 成安县| 垦利县| 武汉市| 高要市| 盘山县| 广宗县| 松潘县| 莱西市| 静宁县| 眉山市| 崇礼县| 页游| 新建县| 嘉义县| 扬州市| 平凉市| 灌南县| 达日县| 泾源县| 晋城| 黑龙江省| 遂川县| 武冈市| 津南区| 白水县| 彩票| 桓仁| 峨眉山市| 莱阳市| 乡宁县| 清远市| 建平县| 长乐市| 临高县| 米林县| 外汇| 壶关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