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認識質量互變規律 導學案一、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把握量變與質變的含義,運用發展的狀態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分析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正確處理生活中的量變與質變問題.公共參與:學會用辯證思維解決問題。抓住機遇參與實踐,注意從小事做起;遵循適度原則,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二、教學目標: 1.量變與質變的含義;適度的含義。2.質與量的辯證關系;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關鍵能力:3.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狀態以及適度原則要求。適度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質”“量”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質變”“量變”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教學難點】理解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堅持辯證思維,在質量互變中認識事物,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四、議學情境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中國空間站首次活細胞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并閱讀材料《中國空間站標注航天新高度的歷程》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追夢、筑夢到圓夢,中國空間站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中國空間站的建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10年間全國一盤棋,110多個科研院所、3000多個科研單位、數十萬科研人員通力協作,攻克10余項重大關鍵核心技術、200余項系統級關鍵技術,研制8型飛行器、3型運載火箭,部組件和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從無到有,是幾代航天人的夢想和接續奮斗。從神舟飛船到天宮實驗室,再到空間站組合體、“T”字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太空居所不斷擴容,正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各條戰線的航天人實干苦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空間站夢想架設起了向上攀登的階梯,直到今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分析說明中國空間站標注航天新高度的歷程。議學情境二:材料分析《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從1992年項目批準時至今日,30多年間,中國載人航天穩扎穩打、穩中提速,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巡天,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奮力拼搏、接續奮斗,以“滿格的信心、滿血的狀態、滿分的表現”,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跡,助推航天夢伸向更遠的天際。“空間站全面建成”,從藍圖繪夢到奮斗圓夢,幾代中國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完成了“三步走”戰略任務。其中“神舟十五號”任務是202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飛行任務,此次發射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規劃的12次發射任務全部圓滿完成。“神舟十五號”任務既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說明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是如何體現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五、新知導學(請同學們課前結合教材,認真完成下列填空。)(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1、什么是“質”?(1)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 。(2)此物之所以為此物,并區別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 ,一旦喪失了自己固有的質的規定性,它就不是原來的此物而變成了他物。2、什么是“量”?(1)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 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 上的排列組合方式。(2)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在一定范圍內 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3、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1)地位: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 。(2)含義:量變即量的變化,質變即質的變化。(3)關系:量變是質變的 。質變是量變的 ,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4)作用:事物的 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 、 、 的關系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1)連續性: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 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 過程。(2)連續性: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 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 。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是打破 而代之以 ,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 。3、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量的每一變化都影響著質,都在不同程度上改變著 ,量變必然影響質,質變必然影響量。也就是說,事物的發展作為一個完整的過程必須有不間斷的 才有間斷性的 。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 與 包含著 與 。4、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 與 、 與 ,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六、隨堂練習1.2023年9月,習近平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與該概念相關的表述有: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當前的國際競爭,或者說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或者說是新質生產力的競爭;只有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才能實現生產力迭代升級。據此可推斷出( )①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中包括兩個傳遞性的關系判斷②生產力從傳統轉到新質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科學技術的競爭與新質生產力的競爭是排斥關系④生產力實現迭代升級,一定是發展了新質生產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10年來,從“一枝獨秀”到“你追我趕”,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布局逐步完善,由上海“一個點”到東部“一條線”再到全國“一個面”,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新格局。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 )①說明新出現的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②體現了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③佐證了事物的發展都是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統一④堅持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有序推進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對地球家園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人們通過設立“地球日”“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是因為( )①環境的人為惡化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相統一的過程 ②環境的人為惡化是一個不可逆地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③環境的改善是人類不斷征服自然地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④環境的改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地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2023年7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文章強調,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需要根據新的使命任務、新的戰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斷調整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使之更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這一論述啟示我們要( )①把握辯證分合,在分析的基礎上統籌黨和國家機構改革②遵循質量互變規律,抓住時機實現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④立足局部,優化組合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實現功能最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古代先哲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命題包含著物質無限可分的辯證法思想。但是,具體的分割又是可“竭”的,當分到一定的關節點時,就不能保證“棰”的物理性質。這個關節點在哪里呢?當分到30天時,成為十億分之一(小于分子大小的級別),就不能稱其為木頭的物理分子,更不能稱其為“棰”了。這表明( )A.只要注重量的積累,就一定能實現質變B.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質變比量變更重要C.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D.事物的變化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6.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不斷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馬克思主義是隨著實踐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②實踐是檢驗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能保證我們興黨興國的實現④實現理論發展要堅持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宣布成功構建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這項成果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術世界紀錄,求解高斯玻色取樣數學問題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億億倍,在研制量子計算機之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材料表明( )①堅持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②世界是永恒發展的③堅持了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④事物是普遍聯系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面對當前經濟形勢,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旗幟鮮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這是因為( )A.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事物的發展是量變的結果 D.事物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9.商界有句名言:把握商機的頭號敵人便是拖延。下列古語或詩句所蘊含的道理與之相近的是( )①行百里者半九十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③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④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 )①“未病”是質變,“已病”是量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量變實現②“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③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與漸進性的統一,要防病于未然④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常說的質量是表示物體慣性大小的物理量。數值上等于物體所受外力和它獲得的加速度的比值。有時也指物體中所含物質的量。質量是常量,不因高度或緯度變化而改變。質量有時指的是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如工程質量、教學質量。其實從邏輯與思維角度來看,事物的質與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質與量的根本區別在于( )A.質是事物的內在規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現B.事物的質是不變的,事物的量是不斷變化的C.事物的質是比較單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D.質與事物存在直接同一性,量與事物不存在直接同一性12.《二泉映月》與《命運交響曲》都是由1、2、3、4、5、6、7組成,但前者聽了有凄涼的感覺,催人淚下,而后者聽了有悲壯的感覺,使人振奮、信心大增。又如在田忌賽馬故事中,田忌只是調整了一下參賽馬的次序就轉敗為勝。中國的改革更是如此,有時僅僅是經濟結構的優化就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邏輯與思維角度來看,以上材料說明( )①不是所有的質變都是由事物的量變引起的 ②事物的質變實際上就是根本性質的變化③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④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也會引起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制定既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范化解風險等需要,又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也考慮了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體現了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要求。該目標的制定( )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②實現了經濟發展的間斷性與飛躍性的辯證統一③運用類比推理和聯想的思維方法得出可靠結論④從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角度預見經濟的增長趨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發展新動能。上述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事物的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會引起質變 ②事物的發展是通過量的積累來實現的③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 ④系統具有內部結構的有序和優化趨向的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千年之前,絡繹不絕的駝鈴商隊支撐起古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千年之后,隨著一聲聲嘹亮的汽笛鳴響,呼嘯穿梭的中歐班列續寫著亞歐大陸的生機勃勃。中歐班列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臺,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材料表明( )①實踐活動是歷史條件的產物,具有歷史性特征②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連續性、飛躍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人類可以出于需要基于實際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④絲綢之路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再到量變的循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1認識質量互變規律 導學案一、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把握量變與質變的含義,運用發展的狀態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分析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正確處理生活中的量變與質變問題.公共參與:學會用辯證思維解決問題。抓住機遇參與實踐,注意從小事做起;遵循適度原則,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二、教學目標: 1.量變與質變的含義;適度的含義。2.質與量的辯證關系;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關鍵能力:3.準確把握事物發展的狀態以及適度原則要求。適度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質”“量”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質變”“量變”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教學難點】理解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堅持辯證思維,在質量互變中認識事物,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四、議學情境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中國空間站首次活細胞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并閱讀材料《中國空間站標注航天新高度的歷程》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追夢、筑夢到圓夢,中國空間站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中國空間站的建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10年間全國一盤棋,110多個科研院所、3000多個科研單位、數十萬科研人員通力協作,攻克10余項重大關鍵核心技術、200余項系統級關鍵技術,研制8型飛行器、3型運載火箭,部組件和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從無到有,是幾代航天人的夢想和接續奮斗。從神舟飛船到天宮實驗室,再到空間站組合體、“T”字基本構型的中國空間站,航天員太空居所不斷擴容,正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各條戰線的航天人實干苦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為空間站夢想架設起了向上攀登的階梯,直到今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分析說明中國空間站標注航天新高度的歷程。議學提示: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中國空間站建設,從無到有,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是中國航天在量的積累上不斷實現質的提升的過程。議學情境二:材料分析《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從1992年項目批準時至今日,30多年間,中國載人航天穩扎穩打、穩中提速,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巡天,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奮力拼搏、接續奮斗,以“滿格的信心、滿血的狀態、滿分的表現”,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跡,助推航天夢伸向更遠的天際。“空間站全面建成”,從藍圖繪夢到奮斗圓夢,幾代中國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完成了“三步走”戰略任務。其中“神舟十五號”任務是202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飛行任務,此次發射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規劃的12次發射任務全部圓滿完成。“神舟十五號”任務既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說明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是如何體現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議學提示: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漸進性與飛躍性相互包含。中國航天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巡天,每一步成功都是漸進性積累從而走向飛躍性;中國航天的每一次飛躍都是保留漸進性的成果,也將推動中國航天科技不斷發展。神舟十五號’”任務既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也充分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五、新知導學(請同學們課前結合教材,認真完成下列填空。)(一)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1、什么是“質”?(1)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2)此物之所以為此物,并區別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質的規定性,一旦喪失了自己固有的質的規定性,它就不是原來的此物而變成了他物。2、什么是“量”?(1)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2)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3、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1)地位: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2)含義:量變即量的變化,質變即質的變化。(3)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4)作用: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二)遵循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1)連續性: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表現在現實中就是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2)連續性: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是指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這個過程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是打破舊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現實中就是出現了新事物。3、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二者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量的每一變化都影響著質,都在不同程度上改變著質,量變必然影響質,質變必然影響量。也就是說,事物的發展作為一個完整的過程必須有不間斷的量的積累才有間斷性的質的飛躍。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4、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六、隨堂練習1.2023年9月,習近平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與該概念相關的表述有: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當前的國際競爭,或者說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或者說是新質生產力的競爭;只有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才能實現生產力迭代升級。據此可推斷出( )①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中包括兩個傳遞性的關系判斷②生產力從傳統轉到新質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科學技術的競爭與新質生產力的競爭是排斥關系④生產力實現迭代升級,一定是發展了新質生產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題中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中有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不涉及兩個傳遞性的關系判斷,故①排除。②:“只有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才能實現生產力迭代升級”,這個過程一個量變與質變相統一的過程,也就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故②符合題意。③:“當前的國際競爭,或者說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或者說是新質生產力的競爭”是一個相容選言判斷,幾種判斷可以同時存在,而不是排斥關系,故③表述錯誤。④:“只有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才能實現生產力迭代升級。”是一個必要條件假言判斷。通過肯定后件式進行推理,可以得出:生產力實現迭代升級,一定是發展了新質生產力。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2.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10年來,從“一枝獨秀”到“你追我趕”,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布局逐步完善,由上海“一個點”到東部“一條線”再到全國“一個面”,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新格局。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 )①說明新出現的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②體現了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③佐證了事物的發展都是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統一④堅持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有序推進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④:10年來,從“一枝獨秀”到“你追我趕”,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布局逐步完善,由上海“一個點”到東部“一條線”再到全國“一個面”,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新格局。這體現了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也說明我國堅持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有序推進發展,②④正確。①: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新出現的事物不等于新事物,①說法錯誤。③: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3.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對地球家園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人們通過設立“地球日”“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是因為( )①環境的人為惡化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相統一的過程 ②環境的人為惡化是一個不可逆地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③環境的改善是人類不斷征服自然地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④環境的改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地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詳解】①④: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對地球家園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人們通過設立“地球日”“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喚醒公眾的環保意識,是因為環境的人為惡化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相統一的過程,環境的改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地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①④正確。②:環境的人為惡化既不是發展,也不是不可逆的,因此我們要保護環境,②說法錯誤。③:環境的改善不是人類征服自然的過程,而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4.2023年7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文章強調,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需要根據新的使命任務、新的戰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斷調整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使之更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這一論述啟示我們要( )①把握辯證分合,在分析的基礎上統籌黨和國家機構改革②遵循質量互變規律,抓住時機實現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④立足局部,優化組合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實現功能最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需要根據新的使命任務、新的戰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斷調整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使之更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這一論述啟示我們要把握辯證分合,在分析的基礎上統籌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同時要遵循質量互變規律,抓住時機實現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①②符合題意。③: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而不是就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③錯誤。④:要立足整體而不是立足局部,④錯誤。故本題選A。5.古代先哲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命題包含著物質無限可分的辯證法思想。但是,具體的分割又是可“竭”的,當分到一定的關節點時,就不能保證“棰”的物理性質。這個關節點在哪里呢?當分到30天時,成為十億分之一(小于分子大小的級別),就不能稱其為木頭的物理分子,更不能稱其為“棰”了。這表明( )A.只要注重量的積累,就一定能實現質變B.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質變比量變更重要C.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D.事物的變化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答案】C【詳解】A: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A說法錯誤。B: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不能比較哪一個更重要,B說法錯誤。C:“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當分到30天時,成為十億分之一(小于分子大小的級別),就不能稱其為木頭的物理分子,更不能稱其為“棰”了,這體現了量的不斷積累的重要性,說明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C符合題意。D:事物發展是連續性和間斷性,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6.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不斷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馬克思主義是隨著實踐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②實踐是檢驗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能保證我們興黨興國的實現④實現理論發展要堅持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是隨著實踐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①符合題意。②:“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不斷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這說明實踐是檢驗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符合題意。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有利于我們實現興黨興國,但“保證”說法絕對,③排除。④:要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宣布成功構建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這項成果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術世界紀錄,求解高斯玻色取樣數學問題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億億倍,在研制量子計算機之路上邁出重要一步。材料表明( )①堅持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②世界是永恒發展的③堅持了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④事物是普遍聯系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②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號”是研制量子計算機之路上又邁出的重要一步,這表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世界是永恒發展的,②④符合題意。①: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號”是研制量子計算機之路上又邁出的重要一步,這表明實踐活動無止境,未涉及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排除①。③:應該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錯誤。故本題選D。8.面對當前經濟形勢,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旗幟鮮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這是因為( )A.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事物的發展是量變的結果 D.事物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答案】A【詳解】A:面對當前經濟形勢,我們要堅定發展信心,這是因為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A符合題意。B:材料內容未涉及道路是曲折的,B不符合題意。CD: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CD錯誤。故本題選A。9.商界有句名言:把握商機的頭號敵人便是拖延。下列古語或詩句所蘊含的道理與之相近的是( )①行百里者半九十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③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④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④:“把握商機的頭號敵人便是拖延”體現了要把握時機促進成質變。“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意思是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形容做事越接近成功的時候越困難,切不可松懈,要一鼓作氣堅持到勝利。“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意思是應該趁現在這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可學那貪圖虛名,放縱敵人而造成自己失敗的楚霸王項羽。這兩個選項均強調越到緊要關頭越不可松懈,必須抓住時機促成質變,與材料蘊含的道理相近,①④正確。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強調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符合材料寓意,②排除。③:“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意思是兩句詩琢磨三年才寫出,一讀起來禁不住兩行熱淚流出來,主要強調了要重視量的積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不符合材料寓意,③排除。故本題選B。10.《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 )①“未病”是質變,“已病”是量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量變實現②“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③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與漸進性的統一,要防病于未然④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①錯誤。②④:中醫講述“治未病”,說明“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②④符合題意。③: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③錯誤。故本題選D。11.常說的質量是表示物體慣性大小的物理量。數值上等于物體所受外力和它獲得的加速度的比值。有時也指物體中所含物質的量。質量是常量,不因高度或緯度變化而改變。質量有時指的是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如工程質量、教學質量。其實從邏輯與思維角度來看,事物的質與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質與量的根本區別在于( )A.質是事物的內在規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現B.事物的質是不變的,事物的量是不斷變化的C.事物的質是比較單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D.質與事物存在直接同一性,量與事物不存在直接同一性【答案】D【詳解】D: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此物一旦喪失了自己固有的質的規定性,它就不是原來的此物而變成了他物,因此質與事物存在直接同一性;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因此量與事物不存在直接同一性。所以質和量的最根本區別是是否與事物存在直接同一性,D正確。AC:事物的質是不變的,事物的量是不斷變化的,事物的質是比較單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這只是二者區別的某個方面,并非本質區別,AC排除。B: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事物也會實現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因此質并不是絕對不變的,B錯誤。故本題選D。12.《二泉映月》與《命運交響曲》都是由1、2、3、4、5、6、7組成,但前者聽了有凄涼的感覺,催人淚下,而后者聽了有悲壯的感覺,使人振奮、信心大增。又如在田忌賽馬故事中,田忌只是調整了一下參賽馬的次序就轉敗為勝。中國的改革更是如此,有時僅僅是經濟結構的優化就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邏輯與思維角度來看,以上材料說明( )①不是所有的質變都是由事物的量變引起的 ②事物的質變實際上就是根本性質的變化③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 ④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也會引起質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所有的質變都是由量變引起的,①錯誤。②:事物的質變實際上就是根本性質的變化,但材料主要強調的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故該選項不符合材料主旨,②排除。③④: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數量的變化,一種是數量沒有發生變化但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材料即強調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也會引起質變,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制定既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范化解風險等需要,又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也考慮了經濟增長潛力和支撐條件,體現了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要求。該目標的制定( )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②實現了經濟發展的間斷性與飛躍性的辯證統一③運用類比推理和聯想的思維方法得出可靠結論④從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角度預見經濟的增長趨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確立,考慮了促進就業增收、防范化解風險等需要,又與“十四五”規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相銜接,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是在分析的基礎上綜合的結果,①符合題意。②:應該是堅持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②說法錯誤。③: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得出可靠結論”說法錯誤,③排除。④: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制定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和需要,體現了堅持了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辯證思維方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4.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發展新動能。上述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①事物的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會引起質變 ②事物的發展是通過量的積累來實現的③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統一 ④系統具有內部結構的有序和優化趨向的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說明事物的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會引起質變,系統具有內部結構的有序和優化趨向的特征,①④正確。②: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來實現的,②錯誤。③: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錯誤。故本題選B。15.“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千年之前,絡繹不絕的駝鈴商隊支撐起古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千年之后,隨著一聲聲嘹亮的汽笛鳴響,呼嘯穿梭的中歐班列續寫著亞歐大陸的生機勃勃。中歐班列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臺,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材料表明( )①實踐活動是歷史條件的產物,具有歷史性特征②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連續性、飛躍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人類可以出于需要基于實際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④絲綢之路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再到量變的循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材料中指出了不同歷史時期絲綢之路的發展,均為社會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這表明實踐活動是歷史條件的產物,具有歷史性特征,故①正確。②: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故②錯誤。③:材料中指出中歐班列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臺,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這體現了人類可以出于需要基于實際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故③正確。④: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再到量變的循環往復,不斷前進,故④錯誤。故本題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1認識質量互變規律(導學案)原卷版.docx 9.1認識質量互變規律(導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