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判斷的概述【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分析判斷的不同特征及表達方式,理解判斷的含義、判斷的兩個特征。2.辨析判斷與實踐的關系、判斷與語句的關系、判斷的種類,自覺遵循邏輯思維規則。3.學會正確進行思維判斷,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發揚科學精神,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核心素養能力。【教學重點】判斷的基本特征【教學難點】判斷的基本類型【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笑林廣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個郵差遞送緊急公文,當官的恐怕他走得慢,撥一匹馬讓他騎。郵差趕著馬跑,別人問他:“如此急事,怎么不騎馬跑 ”郵差回答說:“六只腳走,豈不比四只更快!思考:這個送信人的認識錯在哪里 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生:我們要正確認識事物。師: 這個送信人的判斷是:“六只腳比四只腳跑得快”。這個對跑得快慢的判斷是錯誤的,這是一個不符合實際的假判斷,因為跑得快慢不是由腳的多少決定的。啟示:要正確認識事物必須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定。師:今天,讓我們走近第五課第一框的學習,領會“判斷的概述”的相關知識 。講授新課:情境一:議學任務:有時候眼睛也會騙人,“看到了什么?”有的人說“馬”,有的人說:“蛤蟆”。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師:引導分析,回歸教材。1.判斷原因 我們認識事物,必然會對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們是什么、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或者否定它們是什么、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認識活動中,就使用了判斷。含義 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特征 (1)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 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斷。(2)判斷有真假之分。 既然判斷是對認識對象情況的斷定,判斷就有與認識對象實際情況是否符合的問題。 如果一個判斷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它就是真的;否則它就是假的。(3)判斷真假的檢驗標準(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①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 ②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 ③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這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針對練習:指出下列各組判斷之間的真假關系①:我班多數同學是本地學生我班少數同學是外地學生②:A村的每一戶人家都有空調A村沒有一戶人家有空調③:這個住宅區所有的居民都是河北人這個住宅區有的居民是河北人情境二:以下三個語句都試圖表達判斷。A.這是新學生宿舍。B.來到海邊,小張盡情地呼吸著空氣、陽光和海水。C.一旦吸煙就會患肺癌。議學任務:上述表達是否明確或準確?為什么?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師:引導分析,回歸教材。提示:A.“新”的含義不明確,可以理解為“新的”學生宿舍,也可理解為“新同學”的宿舍。B.這個語句的概念搭配不當,陽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C.這個語句表達的條件判斷是錯誤的,吸煙容易引發肺癌,但二者之間不是必然的條件關系。師:那么,我們應如何表達判斷呢?2. 判斷的表達-語句表達方式及關系 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注意 ①不做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②對于含義不明確的語句,我們需要依據語言的具體情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拓展:全面理解判斷和語句的關系(1)判斷都要用語句表達,但并非所有的語句都表達判斷。 一般地講,疑問句只是提出一種疑問,并沒有對事物情況作出斷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請求,也沒有對事物情況作出斷定。感嘆句是一種抒發情感的語句,一般沒有對事物情況作斷定。由此可見,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一般不直接表達判斷。(2)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 對于同一個判斷,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語句表達形式。例如:“蘇杭是真實人間天堂”與“上有天堂,下有蘇杭”(3)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 在不同的語境里,同一語句表達不同的思想內容,而判斷就是語句的思想內容,所以,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隨堂練習:思考以下內容表示判斷嗎?①邏輯學是一門很趣的學科。②難道你不是因為我才美麗 ③那是你的車嗎 ④你快過來!⑤蒼天啊!⑥禁止醉酒駕車!⑦你真是太漂亮了!3.判斷的類型簡單判斷 指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復合判斷 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歸納舉例:隨堂練習:以下五個判斷屬于哪種類型?1.他是籃球教練。2.張三認識李四。3.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4.如果某個數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數。5.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