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3法治社會 教學設計【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自覺認同、理解、支持和擁護我國的法治社會建設。科學精神:理解法治社會的內涵和做法和意義。法治意識:樹立法制意識,自覺學法、信法、用法。公共參與:積極參與法治社會建設,為建設法治國家貢獻力量。【教學重點】法治社會的內涵。【教學難點】如何建設法治社會。【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情境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加快建設法治社會主要有哪些重點》。二、新課講授議題一:法治社會的內涵議學情境:播放視頻《高鐵霸座屢禁不止鐵路部門需重拳出擊》。展示材料:鐵路部門應加大對高鐵霸座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加強巡查、提升執法效能等措施,及時制止霸座行為,并對違法者依法予以處罰。同時,加大霸座行為的曝光力度,通過媒體和社交平臺廣泛宣傳霸座行為的嚴重后果,引導社會輿論形成對霸座行為的共同抵制。高鐵霸座問題的根源之一是公共場所文明素養的缺失。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應加大對文明行為的宣傳教育力度,倡導尊重他人、守規矩等良好行為習慣。高鐵霸座問題的解決也需要鐵路部門提供良好的服務管理。鐵路工作人員應接受專業的服務培訓,具備處理糾紛和矛盾的能力,能夠妥善處理霸座等不文明行為,維護良好的旅行秩序。同時,鐵路部門應建立健全的投訴處理機制,及時回應旅客的合理訴求。只有加強法規執行,提升公民文明素養,加強服務管理和輿情引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鐵霸座問題。議學任務:結合上述視頻和材料,法治社會應該是什么樣的社會?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法治社會的含義: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普遍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法治意識: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實施: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實施效果: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多種方式解決糾紛。2、法治社會的具體表現:(1)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法治意識——信法)表現:在法治社會中,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體公民、社會組織對于法律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接受,普遍認可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人應遵守的基本規范。知識拓展: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的條件?第一,制立良法。良法必須緊扣本國實際,否則立法就是無本之木。第二,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靈魂,也是培育國人法律信仰的關鍵。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紙上談兵。第三,嚴格執法。嚴格執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證,不僅事關政府的光輝形象,而且關乎民眾法律信仰的形成。第四,注重守法。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普法教育,讓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礎上守法。2、法治社會的具體表現:(2)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法治實施——守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表現:無論是私人生活領域還是在公共生活領域,法律要求得以普遍的遵守,權利得以實現,義務得到履行,違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知識拓展:區分和解、調解、仲裁、訴訟和解:當事人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就已經發生的爭議進行協商并達成協議,自行解決爭議的一種方式。調解:通過第三方的排解疏導、說服教育,促使發生糾紛的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活動就是調解。仲裁:雙方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由非司法機構的第三仲裁機構(具有公認地位的)進行評判并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通俗理解就是讓大家來評評理。訴訟:訴訟俗稱“打官司”,在糾紛主體參與下,由法院解決糾紛的活動,是解決糾紛的最后途徑。議題二:建設法治社會議學材料:播放視頻《依法治理烈性犬管理》。展示材料:犬是人們選擇飼養的熱門寵物之一,給許多人的生活增添不少樂趣。但有些種類的犬生性兇猛、攻擊性強,可能給犬主和他人帶來人身安全威脅。近年來,烈性犬傷人事件屢有發生,對此,讀者、專家紛紛呼吁,應多措并舉,將法律法規已經明確的禁養限制落到實處,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021年8月,山東聊城市一只狼青犬和一只馬犬半個月內咬傷兩名幼童;2023年11月,湖南邵陽市一名10歲男孩被一只阿拉斯加犬咬傷,男孩頭后枕、右耳和右肩部受傷嚴重……近年來,烈性犬傷人事件屢有發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對此,江西南昌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四大隊二級警長周鵬表示,有的烈性犬性情不穩定、不易馴服、攻擊性強;有的雖然對犬主溫順、忠誠,但對陌生人尤其是老人、小孩等保持敵意,“當它們感到受威脅或性情失控時,就會展現出強大的攻擊性,僅靠拴繩難以對其形成有效約束”。針對各地養犬條例內容差異、禁養犬只認定不統一等問題,馮帆建議,國家層面應考慮制定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或給出指導意見,推動建立禁養犬只認定、違法懲處、相關部門責權劃分等統一標準。議學任務:結合上述視頻和材料,如何文明養犬?怎樣建設法治社會?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1.建設法治社會的措施:(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①原因: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②要求: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①多元主體: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②社會規范: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名詞點擊:社會治理是指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多種主體通過平等的合作、對話、協商、溝通等方式,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引導和規范,最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多元共治)(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具體要求:①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知識拓展: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受援對象一般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具體要求:①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②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③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2.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1)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2)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知識歸納: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關系【課堂小結】【易混易錯】1.法治社會意味著全社會對道德普遍信仰,實施德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矯正:法治社會意味著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2.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有效消除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矯正:建設法治社會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3.建設法治社會應該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矯正:建設法治社會要求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要求強化道德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矯正:要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課堂訓練】1.在2024年“三八”婦女節之際,為進一步營造Q市廣大家庭學法的濃厚氛圍,市、縣婦聯聯合公檢法司等多家單位,深入村社,開展“巾幗普法鄉村行”主題普法宣傳活動。開展這一普法宣傳活動是基于( )①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②法治社會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③它能確保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④它能助推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藥品說明書是載明藥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事關用藥安全。然而某些藥品說明書堪稱“專業術語集合”,對老年人很不友好,導致有些老年人憑感覺琢磨著吃藥。去年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明確要求藥企對藥品說明書刪繁就簡壓縮內容。藥品說明書要“看得懂”,是基于( )①藥品說明書是選用藥品的法定指南②達成構建國與民互信新型關系的目的③老年人存在說明書需通俗易懂的訴求④讓人民感受到無障礙環境和法治溫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條例》第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做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從政府角度來講,做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必須( )①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②堅持多元互動,提高工作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③堅持依法行政,維護政府網上權威④縮減政府職能,迎合未成年人需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預約、線上購票已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看似智能簡便的流程,卻是部分人群的“數字鴻溝”。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推動旅游景區保留人工窗口。保留人工窗口的做法( )①是建設保障權利、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題中之義②是通過在服務便利化上做減法,讓數字便利關照更多人的生活③不僅僅適用于文化和旅游領域,而且也值得其他領域借鑒④體現了政府部門“致廣大而盡精微”,踐行以以民為中心的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近年來,C市某區堅持以創建先鋒街坊、銅心街坊、幸福街坊等為目標,以“五方”驅動為抓手,即政府主導推動、部門協同治理、社區統籌落實、小區自治管理、法治有力保障,以網格為最小治理單元,聚政府、部門、社區和居民之力,全面提升社區治理專業化、精細化水平。上述材料表明,該區通過( )①完善基層行政體系提高治理效能②優化基層管理形成社會治理合力③創新基層自治形式建設法治社會④多元參與構建基層治理新的模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新的歷史方位。我們必須貫徹新思想、分析新矛盾、把握新形勢、瞄準新目標、肩負新使命,奮力開啟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開創依法治國工作新局面,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材料二:習近平強調:“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人民是法治建設的主體,是法治國家的主人。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只有人人參與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只有將法治觀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國才能形神兼具,行穩致遠。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法治社會的理解;并分析我國“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答案:CDADD6.法治社會:①法治社會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要求。②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普遍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③法治社會意味著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意義:①建設法治社會有利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②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③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和諧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