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黑種人的故鄉 第一課時(共3課時)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1.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1:能在地圖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學習目標2:能通過地圖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點。 學習目標3:能運用資料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種及文化特征。 學習目標4:能通過地圖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能通過氣候資料說明當地氣候特征。2.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1:閱讀世界地圖,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以及范圍。(檢測目標1) 評價任務2:閱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圖,找出區域內的重要地理事物,如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等,并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點。(檢測目標2) 評價任務3:閱讀圖文材料,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種和文化特征,如語言、風俗習慣、天賦等。(檢測目標3) 評價任務4:閱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結合景觀圖、氣溫降水圖歸納區域氣候特征,結合當地建筑特點,說說民居與氣候的關系。(檢測目標4)3.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課內容節選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課時“黑種人的故鄉”。在教材知識結構上,本節在學生學習了有關其他地區的基礎上,開啟對另一個地區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認識區域的基本方法。 本課教材的設計特點:本節以三個專題的形式突出了該地區的地理特征,本課時為第一個專題。“黑種人的故鄉”這一專題以自然地理知識為引,過渡到人文地理現象的內容中,利于學生通過自然環境認知本區域的特征,加強學生對本區域的整體把握。4. 學生實際水平 1. 已有知識:具備位置判斷和地形的基本知識,如半球、大洲大洋、經緯度、五種地形、氣候類型等。 2. 已有方法:初步具備閱讀地圖和氣溫降水圖的能力,能在地圖中找出部分地理信息。 3. 知識障礙:由于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歷史背景等缺少認識,會對非洲作為“黑種人故鄉”這一區域的獨特性感到疑惑。 4. 能力障礙:能獲取部分地理要素信息,但歸納和概括的能力還比較欠缺,可能在歸納特征和特點時有一定困難。5.學習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教師 1.播放圖片:《世界著名黑人》(如邁克爾喬丹、邁克爾杰克遜、貝利) 2.介紹各個領域的杰出黑人,如音樂、體育等,提問:這些人的故鄉在哪里。學生 觀看圖片,了解黑色人種在不同領域的建樹。 思考問題,黑色人種的故鄉在哪里?活動意圖說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知道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但其祖先都來自相同的地方。環節一:教師活動1 過渡:其實他們和他們的祖先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那里被稱為黑種人的故鄉。 引出: 1.明確地理位置和范圍,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圖”,引導學生找出區域的地理位置。學生活動1 1.閱讀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圖,據圖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半球位置、海陸位置。 2.在圖中找到赤道以及南北回歸線,通過特殊的緯線確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緯度位置。 活動意圖說明: 評價任務1:閱讀世界地圖,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以及范圍。(檢測目標1) 培養學生通過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其在圖中描繪赤道及南北回歸線,并描述本區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讓學生容易理解本區被稱為“熱帶大陸”的原因,進而掌握描述某個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環節二:教師活動2 過渡: 認識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之后,接下來我們更深一步的了解該地區的具體情況 引出: 1.認識重要地理事物,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圖”,讓學生在圖中找到剛果盆地、南非高原、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馬達加斯加島、幾內亞灣等。(補充剛果河、尼羅河、東非大裂谷等) 2.歸納地形地勢特征,根據觀察到的地理事物,引導學生歸納本區域的地形地勢特點、特殊地形區。學生活動2 1.通過閱讀地形圖,根據圖例和注記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較為重要的地理事物,明確它們的大致位置。 2.通過上一環節找到的部分地理事物,結合地形圖,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地勢特點及特殊地形區。 活動意圖說明: 評價任務2:閱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圖,找出區域內的重要地理事物,如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等,并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點。(檢測目標2) 讓學生在圖中找出以上地理事物,圖文結合,以加強對地理事物的識記,并讓學生知道以上地理事物也是區域特征之一。也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能力,總結出本區的地形地勢特點,理解本區被稱為“高原大陸”的原因,進而知道其區域特征之地形特點。環節三:教師活動3 過渡:許多考古發現表明,非洲是遠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就曾出現過一些文明國家,并創造了絢麗多彩的黑種人文化。下面一起來了解非洲的文化。 引出: 1. 黑種人的故鄉,出示“世界人種分布圖”,引導學生觀察黑色人種的分布情況,思考這種分布的形成原因。(教師可適當補充黑種人遷移和殖民歷史) 2.展示黑種人擊鼓跳舞、制作木雕、非洲人編制工藝品的相關圖片,嘗試模擬非洲人在不同場景下的鼓聲,如迎接貴賓、出現敵情等情況。學生活動3 1.通過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找出黑種人在世界上的分布區域,并找到集中分布的區域,分析這種分布形成的原因。 2.通過觀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資料與圖片,描述黑種人在哪些方面有著獨特的文化與天賦,嘗試用鼓聲表現出非洲黑種人的某種生活場景。 活動意圖說明: 評價任務3:閱讀圖文材料,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種和文化特征,如語言、風俗習慣、天賦等。(檢測目標3) 結合地圖與材料,讓學生了解了解黑種人向其他大洲遷移的主要原因,知道本區是“黑種人的故鄉”,是本區區別于其他區域的顯著特征。讓學生了解非洲燦爛的文明,對學生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種族平等的觀念以及學會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環節四:教師活動4 過渡:其實這與它們生活的環境氣候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片區域的氣候類型。 引出: 1.明確氣候類型,出示“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引導學生找出區域的主要氣候類型。 2.分析氣候特點,出示氣候的氣溫降水圖,結合教材62頁的活動,帶領學生完成 氣候特征的分析。學生活動4 1.閱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據圖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 2.結合教材62頁活動,閱讀熱帶草原氣候的氣溫降水圖,說出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 3.結合教師提供的圖文材料,根據氣候特點分析當地民居與氣候的關系?;顒右鈭D說明: 評價任務4:閱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結合景觀圖、氣溫降水圖以及當地建筑特點,說說這樣的氣候特征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檢測目標4) 讓學生根據氣候資料圖判讀氣候類型及氣候特點,進而認識本區主要的氣候類型。通過形象的圖片以及教材活動讓學生了解本區的氣候特征,進而認識本區特殊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知道本區生產生活的獨特性。課堂小結教師 總結:本節課我們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是一塊什么樣的土地?讓學生用一個詞或幾個詞概括一下。學生 回憶本節課的內容,選擇印象較深的部分進行概況總結?;顒右鈭D說明: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回顧本課內容,鞏固所學知識。6.作業與檢測 讀右圖,回答1~2題。 1.(檢測目標1)該區域東西兩側瀕臨的大洋分別是( ) A.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 C.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 2.(檢測目標2)根據圖中信息,可以把該大陸稱為( ) A.干旱大陸 B.高原大陸 C.富饒大陸 D.饑餓大陸 3.(檢測目標3)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數居民屬于( ) A.黃種人 B.白種人 C.黑種人 D.混血種人 讀右圖,回答4~5題 4.(檢測目標4)圖中所示民居的名稱是( ) A.竹樓 B.茅草屋 C.蒙古包 D.高架屋 5.(檢測目標4)圖中所示民居最可能分布在下列哪一氣候區( ) 6.(拓展)收集黑種人的有關資料和圖片,為大家介紹你了解的黑種人的生活環境、文化風俗等。 答案:1.A 2.B 3.C 4.B 5.C7.板書設計8.學后反思 (1)你能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嗎? (2)你能歸納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點嗎? (3)你能講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種特點和文化習俗嗎? (4)你能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嗎? (5)在本課時學習過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學習方法?經歷了哪些學習途徑?在學習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體驗?還有哪些困惑?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八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快速發展的經濟 第二課時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1.課時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1:能通過地圖和資料指出撒哈拉以南地區的主要礦產資源和經濟作物,說明出口和分布的情況。 學習目標2:能運用資料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特點和自然資源的關系。2.課時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1:閱讀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礦產資源和經濟作物分布圖,找出區域內部分資源的分布情況,如金剛石、黃金、咖啡樹等。(檢測目標1) 評價任務2:閱讀圖文材料,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發展特點與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應該如何擺脫全球“原材料倉庫”的境遇。(檢測目標2)3.課時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課內容節選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課時“快速發展的經濟”。在教材知識結構上,本課時在學生學習了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有關地區的資源和經濟等內容。 本課教材的設計特點:本節以三個專題的形式突出了該地區的地理特征,本課時為第二個專題?!翱焖侔l展的經濟”這一專題以礦產資源和經濟作物開題,突出該地區的資源豐富,再過渡到因歷史原因造成的貿易不利地位,最后進入部分國家已經通過努力改變了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的情況,經濟開始迅速增長。4. 課時學生實際水平 1. 已有知識:具備相關資源的基本知識,如礦物資源、植物資源等。 2. 已有方法:初步具備閱讀地圖的能力,能在地圖中找出部分地理信息,也能在材料中提取一定的信息進行分析。 3. 知識障礙:對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了解較少,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沒有認知。 4. 能力障礙:現階段學生能夠提出問題,但對實際解決、措施和建議的提出還有一定的障礙。5.學習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教師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第一部分的內容“黑種人的故鄉”,大家還記得這里的自然特征嗎?其實這片土地除了這個名稱之外,還被稱為“富饒的大陸”,那么它自身有哪些優越的條件呢?學生 回憶所學知識,思考問題,撒哈拉以南非洲究竟“富饒”在哪兒?活動意圖說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環節一:教師活動1 引出: 1.認識區域物產,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礦產資源和經濟作物分布圖”,讓學生觀察,這一幅圖跟我們之間看到的其他區域的資源分布有何不同?根據書上材料,哪些資源是這個片區最為突出的?學生活動1 1.通過閱讀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礦產資源和經濟作物分布圖,根據圖例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明確它們的分布情況。 活動意圖說明: 評價任務1:閱讀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礦產資源和經濟作物分布圖,找出區域內部分資源的分布情況,如金剛石、黃金、咖啡樹等。(檢測目標1) 讓學生閱讀圖片資料,總結出本區資源種類和礦產儲量豐富的特點,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進而讓學生了解本區的顯著特征——物產豐富。環節二:教師活動2 過渡:雖然這樣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這里的經濟發展情況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么好。 引出: 1.展示20世紀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當地的經濟水平,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資源豐富經濟卻比較落后? 2.展示進入21世紀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快速發展的面貌,結合教材65頁的活動,引導學生針對當地情況,如何擺脫貧窮落后提出建議。學生活動2 1.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書上的材料,進行分組討論。 ①在對外貿易中,初級農礦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哪種類型價格高? ②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不能出口工業制成品呢? ③是什么原因造成該地區長期落后? 2.觀察21世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發展情況,結合教材活動舉出的加納為例,討論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擺脫全球“原材料倉庫”境遇的原因,并為它的出路提出建議?;顒右鈭D說明: 評價任務2:閱讀圖文材料,說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發展特點與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應該如何擺脫全球“原材料倉庫”的境遇。(檢測目標2) 通過發展前后的對比和討論三個問題,讓學生理解本區的經濟狀況——依賴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雖然物產豐富,但經濟并不發達。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獻言獻策,然后向全班分享展示,擴散思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教師 總結: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物產資源豐富,但一味的依賴資源出口并不能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只有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的經濟才是快速發展的出路。學生 回憶本節課的內容,思考自然資源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回顧本課內容,鞏固所學知識。6.作業與檢測中 1.(檢測目標1)飛飛的爸爸在國外工作,打電話回來告訴飛飛,該國居民多為黑色人種,大多數國家比較貧窮,但當地資源豐富,你認為該國位于( ) A.中東地區 B.極地地區 C.西歐地區 D.撒哈拉以南非洲 2. (檢測目標1)下列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動物資源與植物資源都很豐富 B.是世界上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的地區 C.煤炭和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D.是咖啡樹和油棕的原產地 3.(檢測目標2)非洲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條件惡劣 B.民族內部不團結 C.自然災害頻繁 D.歷史上長期受殖民統治 4.(檢測目標2)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對外貿易中一般是( ) A.進口原料、半成品,出口工業制成品 B.出口原料、半成品,進口工業制成品 C.出口進口均為原料、半成品 D.出口進口均為工業制成品 5.(拓展)調查近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發展情況,哪些國家發展的比較迅速?為什么呢?我們中國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發展中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答案: 1.D 2.C 3.D 4.B7.板書設計8.學后反思 (1)你能說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自然資源嗎?產量最多的是哪些? (2)你能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特點嗎?這跟當地的自然資源有怎樣的關系? (3)在本課時學習過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學習方法?經歷了哪些學習途徑?在學習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體驗?還有哪些困惑?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第3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人口、糧食與環境 第三課時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1.課時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1:能通過圖片和文字材料說出撒哈拉以南地區出現的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 學習目標2:能根據材料說明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2.課時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1:閱讀世界人口自然增長圖、部分國家人均人口自然增長率圖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問題,結合人口問題與當地氣候特征,說說對農業、糧食與生態環境的影響。(檢測目標1) 評價任務2:結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實際情況,說說應該如何解決人口、糧食、環境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檢測目標2)3.課時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課內容節選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課時“人口、糧食與環境”。在教材知識結構上,本課時在學生學習了有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知識與人文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糧食、環境問題進行探討。 本課教材的設計特點:本節以三個專題的形式突出了該地區的地理特征,本課時為第三個專題。“人口、糧食與環境”這一專題主要以圖片結合文字的形式,說明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問題,包括人口增長過快、糧食供應不足、生態環境惡化三個方面。4. 課時學生實際水平 1. 已有知識:了解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特征與人文特征,對該地區的情況有了一定的認知。 2. 已有方法:初步具備根據圖文材料提取信息進行分析的能力。 3. 知識障礙:對該地區出現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尚不明確,無法將現象和問題進行聯系。 4. 能力障礙: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措施和建議的提出還有一定的障礙。5.學習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導入教師 播放“非洲動物大遷徙”的視頻 在這片神奇的大陸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動物,許多動物都會有一個習慣,那就是遷徙,他們為什么要進行遷徙呢? 學生 觀看視頻,了解非洲的動物與遷徙習性。 思考問題,動物們為什么要進行遷徙?活動意圖說明: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環節一:教師活動1 過渡:生物的遷徙皆是由外界環境的壓力導致的,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選擇,這與它們生活的環境和氣候息息相關。這樣的環境與氣候也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撒哈拉以南非洲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方面受到影響產生了問題。 引出: 1.引導學生結合該地區分布最廣氣候的氣候特征,思考氣候類型分布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2.出示世界人口自然增長圖、部分國家人均人口自然增長率圖,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該地區的人口問題,思考并找到問題之間的聯系。學生活動1 1.通過圖文材料,討論氣候類型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①撒哈拉以南非洲哪種氣候分布最廣泛? ②這種氣候條件是否會造成糧食作物減產? ③為了增加糧食產量,該地區的人們通常采取什么方式?這種方式最生態環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閱讀世界人口自然增長圖、部分國家人均人口自然增長率圖,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長問題。討論人口增長過快、糧食減產、過渡開墾和環境惡化之間的關系。 活動意圖說明: 評價任務1:閱讀世界人口自然增長圖、部分國家人均人口自然增長率圖歸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問題,結合人口問題與當地氣候特征,說說對農業、糧食與生態環境的影響。(檢測目標1) 從生物遷移現象引出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征的影響,劃分干濕兩季,過渡到嚴重的自然災害——旱災,思考糧食問題的產生,結合人口增長數據,引出人口問題,再將三個問題的關系梳理清楚,讓學生認識到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糧食、環境問題的產生原因。環節二:教師活動2 過渡:這些問題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呢?播放“旱災之后的非洲”視頻。 引出: 視頻中我們看到旱災對當地人們造成的影響,難民流離失所,每過幾分鐘就有一個人死去,這樣的畫面觸目驚心,我們必須面對這些問題。 1.人口、糧食、環境三個問題形成一個循環,使非洲經濟難以發展,人民生活更難以拜托日益加劇的貧困,引導學生思考,那些措施或辦法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教材也為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一些措施,對比自己和書本提出措施,完成66頁的活動,引導學生說明理由。學生活動2 1.觀看視頻,小組討論采取哪些措施或辦法可以解決現有的問題。 2.對比書本66頁活動提出的建議與小組討論的結果,將建議按最重要(1條)、次重要(2條)、一般重要(3條)填入活動題金字塔的小方塊中,并說明理由。 活動意圖說明: 評價任務2:結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實際情況,說說應該如何解決人口、糧食、環境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檢測目標2) 學生通過對三個問題解決方式的深入探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生在交流中的思想碰撞能夠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能得出較為客觀和全面的答案,又因為這些原因的總結是他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印象會很深刻。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糧食、環境等問題的嚴重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課堂小結教師 總結:雖然撒哈拉以南非洲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我們相信他們會越來越好。 播放“卡萬戈贊比西跨境保護區”視頻,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學生 回憶本節課的內容,觀看卡萬戈贊比西跨境保護區視頻,認識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樹立與踐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觀。活動意圖說明: 通過課堂小結與視頻,升華課堂主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7.板書設計6.作業與檢測 1.(檢測目標1)目前非洲社會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面臨許多問題,主要有( ) ①人口多,增長快 ②糧食短缺 ③礦產資源短缺 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檢測目標2)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糧食與環境方面的問題。下列解決措施中對解決上述三種問題都能起到顯著作用的是( ) A.保護森林和草場,嚴禁亂砍濫伐 B.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C.發展農業科技,提高糧食產量 D.大量墾荒,增加土地面積 3. (綜合復習題)讀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中信息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緯度位置: .。 (2)圖中字母A所代表的大洋是 ,B區域的氣候類型是 氣候,結合圖中B區域某地年內氣溫和降水量變化示意圖,判斷該氣候的氣候特征是 。 (3)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廣泛,一般用樹枝、木棍構架,房頂鋪茅草。結合圖中信息分析當地民居與氣候的關系。 。 (4)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原材料倉庫”之稱,根據你所了解的情況,說明原因。 。 (5)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嚴重的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擺脫貧窮,你認為該地區應該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兩點) 。 。 4.(拓展)比較成都與非洲熱帶草原的氣候特征有什么區別?查閱資料嘗試說明兩地氣候為何區別如此之大。這樣的氣候對兩地的農業生活生產又分別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嘗試尋找實例進行說明。 答案: 1.B 2.B 3.(1)印度洋 大西洋 熱 (2)大西洋 熱帶草原 終年高溫,一年分明顯的干濕兩季 (3)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總體氣候炎熱干燥,植被以草原為主,為當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且當地民居有利于通風散熱 (4)自然資源豐富:①礦產資源的寶庫,種類多,儲量大,尤其是金剛石、黃金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②豐富的生物資源,是熱帶經濟作物咖啡、椰棗、油棕和香蕉的原產地。 (5)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大力發展糧食生產,解決食物短缺問題;盡快走出殖民經濟的陰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經濟體系;加強團結與合作,減少種族糾紛和部落沖突;引進人才和技術等。(只要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8.學后反思 (1)你能說說目前撒哈拉以南地區在人口、糧食和環境方面出現了哪些問題嗎? (2)你能根據三個課時學習的內容,結合撒哈拉以南非洲實際情況,為他們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嗎? (3)三個課時的學習后,你還有什么困惑嗎?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