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十一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方程式——2024屆中考化學一輪復習進階講義【人教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十一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方程式——2024屆中考化學一輪復習進階講義【人教版】(含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十一 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方程式——2024屆中考化學一輪復習進階講義【人教版】
【中考考情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內容和理解考點常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查的命題點有: 物質組成元素判斷、化學式的確定、實驗驗證是否合理的判斷,常結合化工生產、生活中現象、科學實驗等以文字或圖片結合的形式呈現。
化學方程式考點常以選擇題或計算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查的命題點有:意義、讀法、化學方程式的正誤判斷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常結合工農業生產、化學實驗、科學探究等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
【基礎知識復習】知識點講解
考法一 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探究實驗
裝置圖 實驗現象及分析
紅磷燃燒 ①產生了大量白煙②化學方程式:4P+5O22P2O5③反應后再次稱量,天平平衡
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①鐵釘表面產生了一種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②化學方程式:Fe+CuSO4=FeSO4+Cu③反應后再次稱量,天平平衡
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 ①產生了大量氣泡②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③反應后再次稱量,天平不平衡
鎂條燃燒 ①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白色固體②化學方程式:2Mg+O22MgO③反應后再次稱量,天平不平衡
注意 (1)在紅磷燃燒的實驗中:①小氣球可防止紅磷燃燒產生的熱量使瓶內氣體迅速膨脹而沖開橡膠塞;②要等到氣球變癟后再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因為氣球脹大產生的浮力會對天平平衡產生影響(2)探究質量守恒定律需選擇發生化學變化,且現象明顯的反應;對于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2、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與實質
(1)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微觀實質: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質
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質量也沒有改變,所以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3、質量守恒定律的規律總結
4、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應用 依據
解釋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變化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確定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
確定某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
確定物質的元素組成 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確定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化學式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
5、應用質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項:
(1)質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釋化學變化而不能解釋物理變化
(2)質量守恒定律只強調“質量守恒”,不包括分子個數、體積等方面的守恒。
(3)“質量守恒”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不包括未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
6、與質量守恒定律相關的計算題的解題技巧
(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進行物質及物質組成的推斷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均不變,由此可確定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組成及各元素的質量。
(2)數據表格題的解題方法
①對題目表格中給出的數據進行分析,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反應后質量增大的為生成物,反應后質量減小的為反應物,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與該反應無關的物質。
②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確定反應的類型,也可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來確定物質的化學式或化學方程式。
(3)推導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化學式
化學反應是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由此可根據化學方程式來確定一種未知生成物或反應物的化學式。
考法二 化學方程式(★★★★★)
1、認識化學方程式
(1)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2)書寫原則:一是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兩邊各原子的種類與數目必須相等。
(3)書寫步驟
①寫:根據事實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中間用短線連接。
②配:在化學式前面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使反應前后各原子的種類、數目相等。
③注:注明化學反應的反應條件,生成物的狀態(如果生成物中有氣體,在氣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要注“↑”號;溶液中的反應如果生成物中有固體,在固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要注“↓”號;如果反應物中也有氣體或不溶性固體,則不用注明),把短線改為等號。
④查:一查化學式是否正確;二查是否配平;三查生成物狀態是否標注,標注是否恰當;四查反應條件是否標明。
易錯提示:
①正確區分反應條件和反應過程:“點燃”與“燃燒”不同,“通電”與“電解”不同;“點燃”與“通電”是反應條件,而“燃燒”與“電解”是反應過程。
②點燃、加熱( )、催化劑、高溫等,一般寫在"="上方,但當其他條件與催化劑同時存在時,則一般將催化劑寫在“=”上方,而將另一條件寫在“=”下方。
(4)化學方程式的讀法
①“+”不能讀“加”,應讀“和”、“與”、“跟”。
②“=”不能讀“等于”,應讀“生成”。
③化學式應讀成物質的名稱。
④反應條件也應讀出。
如:
a.宏觀: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b.微觀:每2個水分子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生成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
c.數量:在通電條件下,每36份質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
(5)由化學方程式獲得的信息
①質的方面
反應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質及反應條件
②量的方面
a.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粒子個數比
b.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c.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③該反應的反應類型
2、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1)最小公倍數法
①找出化學方程式左、右兩邊各出現一次,且原子個數既不相等又相對較多的元素,求出其最小公倍數。
②用最小公倍數分別除以含有該元素的化學式中該元素的原子個數,其商就是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
③由已知的化學計量數,確定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
如:,反應前有3個O,反應后有2個O,最小公倍數是2×3=6,故O2的化學計量數為3,KClO3的化學計量數為2,那么KCl的化學計量數為2,即。
(2)設“1”法
在反應物或生成物中找出一種比較復雜的或含元素種類比較多的物質,將它的化學計量數定為1,以此化學式為準,來確定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然后注明反應條件、“↑”、“↓”等,最后檢查“=”兩邊的原子種類和數目是否相等。如:配平,在反應物和生成物中,C2H5OH最復雜,設其化學計量數為1,則依次可確定CO2的化學計量數為2,H2O的化學計量數為3,最后確定O2的系數為3,即。
(3)奇數配偶法
找出在化學反應中出現原子個數既有奇數又有偶數的元素,從原子數為單數的元素入手,由此求出化學計量數決定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如:配平,氧元素的原子個數在反應式兩邊為一奇一偶且出現次數最多(3次),在Fe2O3中氧原子個數為奇數3,因此可直接在前面加2。根據鐵的原子個數可先確定FeS2的化學計量數為4,再根據硫的原子的個數確定SO2的化學計量數為8,最后根據氧原子的個數確定O2的化學計量數為11,即。
3、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1)計算依據
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存在固定的質量比。
(2)解題格式及解題步驟
【例題】3g鎂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求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
解:設可生成氧化鎂的質量為x。 ①設未知量
2Mg+O2 2MgO 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8 80 ③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與化學計量數的乘積
3g x ④對應列出相關物質的已知量、未知量
x=5g ⑤列出比例式,求解
答:生成氧化鎂5g。 ⑥簡明寫出答案
易錯提示:
①所寫化學方程式必須配平,然后才能代入數據計算。
②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計量數的乘積、已知量、未知量要寫在對應物質化學式的下面
③代入化學方程式的量必須是純凈物的質量。
④代入的數據都是一個完整的物理量,即所設未知數后不帶單位,代入的已知量及求得的未知量均帶單位。
【典型例題復習】
1.(2022·湖南·統考模擬預測)把一定質量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入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的質量/g 7 10 28 37
反應后的質量/g 14 10 33 x
A.x的值是25 B.乙一定是催化劑
C.甲和丁都是反應物 D.反應生成的甲與丙質量比是14:33
2.(2023·青海·統考中考真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使用的火箭推進劑是N2H4(肼)和H2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2H4+2H2O24H2O+X,則X的化學式是
A.NO B.NO2 C.N2 D.HNO3
3.(2023·四川遂寧·統考中考真題)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獲、儲存、利用和轉化等是實現目標的重要途徑。人工光合固碳裝置通過電化學手段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酸(HCOOH),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酸由甲酸分子構成
B.甲酸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沒有變化
D.參加反應的 與 的微粒個數比為2:3
4.(2023·廣東深圳·統考中考真題)在通電條件下,甲酸與氧氣的反應微觀圖如下,說法錯誤的是(

A.由此實驗可知,分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B.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形成H2O2
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D.催化劑在反應前后的化學性質和質量不變
5.(2023·內蒙古興安盟·統考中考真題)現將2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熱,A與B發生化學反應,20克A完全反應后生成16克C和8克D,則參加反應的B與生成的C的質量比是
A.1∶4 B.5∶4 C.2∶1 D.1:2
6.(2023·江蘇無錫·統考中考真題)“化學鏈燃燒”是指燃料不直接與空氣接觸,而是以載氧體在兩個反應器之間的循環來實現燃料較低溫度下燃燒的過程。某“化學鏈燃燒”的過程如下: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空氣反應器中發生的反應為:
B.X中氮氣的含量比空氣中高
C.與直接燃燒相比,“化學鏈燃燒”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D.等質量的甲烷直接燃燒比“化學鏈燃燒”消耗氧氣多
7.(2022·廣西賀州·統考中考真題)將138g酒精(C2H5OH)點燃,酒精燃燒全部變為CO、CO2和H2O,恢復到室溫,測得所得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64%,則燃燒所耗氧氣的質量為
A.96g B.128g C.136g D.224g
8.(2021·湖南益陽·統考中考真題)現有8g某有機物與足量O2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22gCO2和18g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有機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該有機物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1:3
C.參加反應的有機物與O2的質量比為1:3
D.生成的CO2和H2O的分子個數比為1:2
9.(2021·湖南常德·統考中考真題)一定條件下,在密閉容器內發生某一化學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的質量/g 3.2 16.8 0.8 0.1
反應后的質量/g x 8.4 3.0 1.0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8.5 B.反應中生成丙與丁的質量比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 D.丙和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可能為22:9
10.(2021·江蘇揚州·統考中考真題)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2.0g石灰石樣品于燒杯中,將20g稀鹽酸分4次加入樣品中,充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稱重,得實驗數據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稀鹽酸的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體的質量/g 1.5 1.0 0.5 0.3
已知石灰石中的雜質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三次實驗后碳酸鈣無剩余 B.第四次實驗后鹽酸無剩余
C.鹽酸中HCl的質量分數是3.65% D.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85%
11.(2019·河南·中考真題)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為了證明過氧化鈉(Na2O2)固體可在呼吸面具和潛水艇中做供氧劑,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活動。(鐵架臺等已略去)
(1)A裝置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請將如圖F方框中A裝置的長頸漏斗和玻璃導管補畫完整 。
(3)D裝置的作用是 。E裝置中可能發生的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為了達到實驗的目的,以上裝置導管接口正確的連接順序為a接 、 接 、 接 、 接b。
(5)氧氣可采用B裝置收集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這是利用了氧氣的哪些性質?
(6)實驗結束后,取C裝置中固體溶于水,無氣泡產生。請設計實驗,檢驗C裝置中固體的成分。 (簡要寫出實驗步驟、現象和結論)。
(7)某潛水艇上有100人,如果每人每分鐘消耗氧氣為0.001kg,假如所需要的氧氣全部由Na2O2與CO2反應來提供,則該潛水艇一天所需要Na2O2的質量是多少?
12.(2013·山東·統考中考真題)已知A是固體堿式碳酸銅,其化學式是Cu2(OH)2CO3,它受熱可分解為三種化合物,物質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C、F、H、I是無色氣體,B通電時,在陰極產生I,在陽極產生H。根據推斷回答下列問題:
(1)銅銹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銅生銹與空氣中氧氣和水有關,還與空氣中的 (填化學式)有關。
(2)E物質的化學式是 。
(3)在①~⑥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填數字序號)。
(4)在實驗室里加熱兩種固體的混合物,可制備氣體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5)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 。
例題答案及解析
1.A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增加的是生成物,反應后減少的是反應物,則甲反應后增加14-7=7g,甲是生成物且生成了7g,丙反應后增加33-28=5g,丙是生成物且生成了5g,乙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與該反應無關,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則7+10+28+37=14+10+33+x,則x=25g,則丁是反應物,反應了37-25=12g,則該反應是丁反應生成甲和丙,據此解題。
【詳解】A、根據分析,x=25g,選項正確;
B、乙的質量反應前后質量不變,乙可能是催化劑,選項錯誤;
C、根據分析可知,甲是生成物,丁是反應物,選項錯誤;
D、根據分析可知,反應中,甲與丙發生改變的質量比是7:5,選項錯誤。
故選:A。
2.C
【詳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氮、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8、4,反應后氮、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0、8、4,則X中含有2個氮原子,所以X的化學式是N2。
故選C。
3.A
【分析】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中有1個水分子沒有參加反應,圖中實際參加反應的是2個二氧化碳分子和2個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2個甲酸分子和1個氧分子。
【詳解】A、由圖示可知,甲酸由甲酸分子構成,正確;
B、根據甲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1×2):(16×2)=6:1:16可知,甲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錯誤;
C、生成物中氧氣是單質,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則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一定發生了變化,錯誤;
D、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圖中是2個二氧化碳分子和2個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2個甲酸分子和1個氧分子,參加反應的 與 的微粒個數比為2:2=1:1,錯誤。
故選A。
4.A
【詳解】A、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組,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說法錯誤;
B、由②可知,兩個氫原子和1個氧分子結合形成H2O2,故B說法正確;
C、由圖可知,HCOOH與O2在鉑催化劑和通電的條件下反應生成H2O2和C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C說法正確;
D、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故D說法正確;
故選A。
5.A
【詳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物質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故B的質量為16g+8g-20g=4g,則參加反應的B與生成的C的質量比=4g:16g=1:4,故選:A。
6.D
【詳解】A.由圖可知,空氣反應器中氧化亞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A正確;
B.由圖可知,在空氣反應器中,氧氣被消耗,排出氣體X中氮氣的含量比空氣中高,故B正確;
C.指燃料不直接與空氣接觸,而是以載氧體在兩個反應器之間的循環來實現燃料燃燒,此操作裝置的改變有利于分離和回收比較純凈的二氧化碳,故C正確;
D.消耗等質量的甲烷,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不會改變,故D錯誤。
故選:D。
7.D
【詳解】138g酒精中碳元素質量為:,氫元素的質量為:,則氧元素質量為:138g-72g-18g=48g。室溫下CO、CO2呈氣態,水呈液態。根據燃燒后恢復到室溫所得氣體(即CO、CO2的混合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64%,則該氣體中碳元素質量分數為36%,由于酒精中碳元素質量為72g,氣體CO、CO2中氧元素質量為:,根據氫元素質量,水中氧元素質量為:。設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x,根據反應前后氧元素質量不變可得:48g+x=128g+144g,x=224g。故選D。
【點睛】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不變。
8.D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22g+18g-8g=32g,又X中碳元素質量為22g =6g, 氫元素質量為18g =2g,氧元素質量為8g-(6g+2g)=0,因此X中只含碳、氫元素,不含氧元素,且X中碳原子、氫原子個數比為: =1:4,即X的化學式是CH4。
【詳解】A、該有機物中一定不含有氧元素,該項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B、該有機物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6g:2g=3:1,該項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C、參加反應的有機物與O2的質量比為8g:32g=1:4, 該項說法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生成的CO2和H2O的分子個數比為 : = 1:2,該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
故選D。
9.B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3.2+16.8+0.8+0.1= x+8.4+3.0+1.0,x=8.5;甲、丙、丁質量分別增加8.5g-3.2g=5.3 g、3.0g-0.8g=2.2g、1.0g-0.1g=0.9g,三者均為反應物;乙物質質量減少16.8g-8.4g=8.4g,為生成物;
【詳解】由分析得:
A、由分析可知,x=8.5,正確;
B、由分析可知,反應中生成丙與丁的質量比為2.2g:0.9g=22:9,錯誤;
C、反應為乙生成甲、丙、丁,則乙一定是化合物,正確;
D、若丙、丁之間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1,則丙和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2:9,正確。
故選B。
10.D
【詳解】A、根據表格可知每次加入5g稀鹽酸反應0.5g碳酸鈣,而第四次反應加入5g稀鹽酸反應0.2g碳酸鈣,因此第三次實驗后碳酸鈣有剩余,錯誤;
B、結合選項A,第四次實驗后加入5g稀鹽酸反應0.2g碳酸鈣,因此碳酸鈣無剩余鹽酸有剩余,錯誤;
C、設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x=7.3%,不符合題意;
D、2.0g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質量為1.7g,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符合題意。
故選D。
11. CaCO3+2HCl═CaCl2+H2O+CO2↑ 除去HCl氣體 Ca(OH)2+CO2=CaCO3↓+H2O e f c d h g 不易溶解于水且支持燃燒 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說明C裝置中固體的成分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702kg
【分析】實驗為了證明過氧化鈉(Na2O2)固體可在呼吸面具和潛水艇中做供氧劑,是制取二氧化碳然后與過氧化鈉反應,證明過程中生成了氧氣而消耗了二氧化碳。
【詳解】(1)A裝置中是制取二氧化碳,所以是石灰石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2)由于長頸漏斗需要插入到液面以下,而導氣管露出少許即可,所以圖F方框中A裝置的長頸漏斗和玻璃導管補畫完整為:
(3)由于生成的氣體中混有HCl,所以D裝置的作用是 除去HCl氣體。E裝置中是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還有,也就是證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生成了氧氣,所以可能發生的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為了達到實驗的目的,需要制備二氧化碳且除去雜質后讓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進而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有剩余和檢驗是否生成了氧氣,所以以上裝置導管接口正確的連接順序為a接 e、f接 c、d接 h、g接b。
(5)氧氣可采用B裝置收集說明氧氣不易溶解于水,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說明氧氣支持燃燒,這是利用了氧氣的不易溶解于水且支持燃燒的性質。
(6)實驗結束后,取C裝置中固體溶于水,無氣泡產生。根據給出的信息可能生成了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也就是確定固體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不能直接借助堿性進行確定,因為兩者均為堿性。應該先檢驗碳酸鈉后檢驗氫氧化鈉,過程中注意不要對氫氧化鈉的檢驗造成干擾。具體實驗過程為: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說明C裝置中固體的成分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7)某潛水艇上有100人,如果每人每分鐘消耗氧氣為0.001kg,則每天所需要的氧氣的質量為100×0.001kg×60×24=144kg
設需要Na2O2的質量為x
故潛水艇一天所需要Na2O2的質量是702kg。
12.(1)CO2
(2)CuSO4
(3)③
(4)
(5)
【分析】堿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氧化銅,由于B能通電分解,則B是水,陰極生成的I,則I是氫氣,陽極產生H,則H是氧氣;C是無色氣體,則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則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則G是鐵;D是氧化銅,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故E是硫酸銅,硫酸銅能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代入框圖,推斷合理。
【詳解】(1)根據銅銹中的元素組成,可以知道銅生銹還與空氣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質有關,空氣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質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2)根據分析可知,E是硫酸銅,故填:CuSO4;
(3)①是堿式碳酸銅的分解反應,②是水通電分解反應,③是二氧化碳與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合反應,④是氧化銅與稀硫酸發生的復分解反應,⑤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⑥是鐵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的置換反應,故填:③;
(4)H是氧氣,實驗室可以使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氣,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能生成氧氣,同時生成氯化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5)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靖市| 锡林浩特市| 抚松县| 怀集县| 陈巴尔虎旗| 治多县| 灵寿县| 汝城县| 新沂市| 平顶山市| 天峻县| 太白县| 绥德县| 平塘县| 巴中市| 揭西县| 监利县| 宜丰县| 禹城市| 都江堰市| 阜新市| 苍南县| 乳源| 大姚县| 鲁山县| 武夷山市| 曲阳县| 天全县| 霸州市| 临武县| 乌鲁木齐市| 涿鹿县| 高平市| 方城县| 鱼台县| 柞水县| 腾冲县| 平和县| 黄浦区| 邵阳县|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