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6屆高一姓名:班級:)第6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第1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共3課時)◆應達成的生物學核心素養1.認同在科學探究中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運用數學統計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應用符號體系表達概念的重要性;(生命觀年、科學思維、科學探究)2.通過對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分析,培養歸納與演繹、抽象與概括的科學思維;(科學思維)3.完成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加深對分離現象解釋的理解;(科學思維、科學探究)4.分析測交實驗,理解對分離定律的驗證過程;(科學思維、科學探究)5.歸納總結孟德爾的假說—演繹法,掌握分離定律的內容。(科學思維)第一課時(概念教學課)◆階段一:回顧舊知(雄雄花雌花)一朵完整的花括 具有上述所有結構的花稱為完全花,不同植物完全花的結構基本相同 在花綻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對雄蕊和雌蕊有保護作用 雄蕊的花藥中含有許多花粉,雌蕊的子房中有一枚或多枚胚珠 雄蕊和雌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是花的主要結構 (單性花) (玉米) (兩性花)◆階段二:新知學習①情境創設,自主學習情境:融合現象任務:閱讀課本P2問題探討A:豌豆紅花和白花雜交后,子代會是什么顏色?和你的猜想一致嗎?(展示雜交后子代豌豆花圖片)②小組討論,合作學習③學生展示,教師精講學點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A:閱讀課本P2-P3內容并完善下面表格(寫)豌豆的特點 優勢____傳粉、閉花受粉,自然狀態下,一般都是________ 用豌豆做人工雜交實驗,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區分的______且能夠穩定地遺傳給后代 實驗結果易于觀察和分析花較大 易于做人工雜交實驗子代個體數量較多 用數學統計方法分析結果更可靠,且偶然性小思考:若想得到豌豆的雜種后代,應該怎末操作?學點二.豌豆雜交實驗的一般流程(課本P3)A.孟德爾進行豌豆雜交實驗的操作步驟。(寫)①(________)→套袋→②(________)→套袋。B.什么時間對豌豆進行去雄?為什么?(寫)C.套袋是保證父本的花粉來自雜交實驗指定父本的有效措施。袋一般選用透氣性較好的紙袋,保證植株的正常細胞呼吸,同時避免外界花粉的干擾。(寫)學點三.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課本P4)A.實驗過程(寫)實驗過程 特殊現象及疑問P(親本) 高莖×矮莖 ↓ F1(子一代) ____ ↓ F2(子二代) 高莖∶____ 比例接近 3 ∶ 1 (1)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莖而沒有矮莖的呢? (2)為什么子一代沒有矮莖的,而子二代又出現了矮莖的呢? (3)子二代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是偶然的嗎?B.實驗中相關符號及含義(寫)符號 P F1 F2 × ♀ ♂含義C.相關概念(寫)(1)雜交:遺傳因子組成__________的個體間的相互交配 (2)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對而言的,若甲類型個體作父本,乙類型個體作母本,稱為正交,則甲類型個體作母本,乙類型個體作父本,稱為______。(3)顯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________出來的性狀。(4)隱性性狀: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子一代__________出來的性狀。(5)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現象。D.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結果分析1.孟德爾選擇讓F1自交,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請根據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歸納顯、隱性性狀的判斷方法。(1)根據子代性狀判斷①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 子代只表現出一種性狀 子代所表現的性狀為__________。②具有相同性狀的親本雜交 子代表現出不同性狀 子代所表現的新性狀為_________。(2)根據子代性狀分離比判斷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 F1自交 F2中性狀分離比為3∶1 分離比為“3”的性狀為 。◆階段三:鞏固檢測1.水稻的花為兩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玉米的花為單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下列有關人工異花傳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對水稻進行雜交時需要對父本進行去雄B.對玉米進行雜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無論是水稻還是玉米,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D.無論是水稻還是玉米,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去雄2.下列相關概念中,錯誤的有幾項( )①自花傳粉是指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②異花傳粉是指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③大豆的黃粒和皺粒是一對相對性狀④綿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對相對性狀A.0項 B.1項 C.2項 D.3項3.在下列遺傳實例中,屬于性狀分離現象的是( )①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后代全為高莖豌豆②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后代有高有矮,數量比接近于1∶1③圓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圓粒豌豆與皺粒豌豆分別占3/4和1/4④開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現紅花 粉花 白花三種表現類型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③4.玉米的甜和非甜為一對相對性狀,下列雜交實驗能單獨判斷性狀顯隱性關系的是( )①甜×非甜→非甜 ②甜×非甜→100甜+98非甜 ③甜×甜→甜 ④非甜×非甜→312非甜+106甜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第二課時(概念教學課,實驗探究課)◆階段一:回顧舊知1.孟德爾進行豌豆雜交實驗的操作步驟(________)→套袋→②(________)→套袋 2.豌豆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子一代表現出來的性狀是 ,子一代未表現出來的性狀是 ;子一代雜合子自交產生,子二代顯性性狀:隱性性狀= ◆階段二:新知學習①情境創設,自主學習情景:通過觀察P4 表1-1你能得出什么結論?任務:學生觀察表格1-1分享自己得出的結論②小組討論,合作學習③學生展示,教師精講學點一.對分離現象的解釋(1)配子的結合方式:____ 種。(2)遺傳因子組成:____種,分別為______________,其比例為 。(3)產生后代的性狀表現:____種,分別為____________,其比例為________①小組討論,合作學習②學生展示,教師精講學點二.分離現象的解釋(P4)劃線A.孟德爾解釋的核心是 B.F1在形成配子時形成兩種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個體產生的雌、雄配子總數之比也是1∶1嗎?C.若F1遺傳因子組成為Dd,從配子的形成和隨機結合角度分析,在F2中出現性狀分離比3∶1的原因是什么?①情境創設,自主學習②明確實驗原理,熟悉材料用具③探究實驗思路,進行實驗操作④分享實驗成果,得出實驗結論學點三.探究 實踐: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閱讀課本,小組討論模擬P6探究實驗,回答相關問題)A.實驗目的通過模擬實驗,理解__________的分離 ____的隨機結合與______之間的數量關系,體驗孟德爾的假說 B.模擬內容用具或操作模擬對象或過程甲 乙兩個小桶小桶內的彩球不同彩球的隨機組合________的隨機結合C.操作步驟→→→→→D.分析結果 得出結論(1)彩球組合類型數量比:DD∶Dd∶dd≈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彩球組合類型之間的數量比代表的是顯 隱性性狀數量比:顯性∶隱性≈______ ①小組討論,合作學習②學生展示,教師精講學點四.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閱讀課本P7)A.驗證方法______法,即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B.用孟德爾的假說進行演繹推理,預測實驗結果C.真正進行實驗的結果:測交后代中的高莖與矮莖植株的數量比接近_______________ D.實驗結論:孟德爾的假說是________的。學點五.分離定律和假說—演繹法①教師精講1.分離定律(1)描述對象:________________ (2)發生時間:在形成________時 (3)內容: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____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__________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________遺傳給后代 2.假說—演繹法一般程序:提出問題→提出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結論 ◆階段三:鞏固檢測1.孟德爾驗證“分離定律”假說的證據是( )A.親本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B.雜合子自交產生3∶1的性狀分離比C.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D.雜合子與隱性親本雜交,后代兩種性狀的數量比接近1∶12.某植物的紅花對白花為顯性,且受一對遺傳因子A和a控制 為確定某紅花植株的遺傳因子組成,讓其與另一白花植株進行雜交,得到足夠多的雜交后代 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待測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的雜交方式屬于測交B.如果后代均為紅花,則待測紅花植株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C.如果后代出現白花,則待測紅花植株的遺傳因子組成為AaD.如果后代出現白花,則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為1/43若用玉米為實驗材料驗證孟德爾分離定律,下列因素對得出正確實驗結論影響最小的是( )A.所選實驗材料是否為純合子B.所選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是否易于區分C.所選相對性狀是否受一對遺傳因子控制D.是否嚴格遵守實驗操作流程和統計分析方法4.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純合的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F2中高莖與矮莖的性狀分離比接近3∶1”屬于實驗現象B.“F1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屬于假說內容C.“推測測交后代有兩種性狀表現,比例為1∶1”屬于演繹過程D.“純種高莖豌豆和純種矮莖豌豆雜交,F1均為高莖”屬于實驗驗證環節第三課時(復習鞏固課)◆階段一:回顧舊知1分離定律內容:(1)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2)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_______,______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隨 ______遺傳給后代。(3)雌雄配子結合是◆階段二:新知學習①情境創設,自主學習情景:分離定律有哪些應用呢?②小組討論,合作學習③教師精講學點一.判斷顯隱性性狀A.相同性狀的兩個親本交配,如果新出現了性狀,則該性狀為B.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純種親本雜交,子一代所表現的性狀即C.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性狀分離比為3:1,則分離比為3的性狀是學點二:確定個體遺傳因子組成A.如果某個體是隱性性狀,則它一定是:B.如果某個體是顯性性狀,則它可能是:讓該顯性性狀個體與隱性純合子測交,若子代中既有顯性性狀個體又有隱性性狀個體,則該個體為:若子代全為顯性性狀,則該個體是:C.若親代中有顯性純合子(AA),則子代一定是:若親代中有隱性純合子(aa),則子代中一定含有:如果兩個顯性性狀的親本雜交(A × A ),子代中出現了隱性性狀個體(aa),則雙親:學點三:由親代推斷子代的基因型、表現型(正推法)學點四:自交概率計算——從雜合子Aa開始,連續自交n次,不淘汰隱性個體:學點五:指導雜交育種◆階段三:鞏固檢測1.番茄果實的顏色由一對遺傳因子A、a控制,下表是關于番茄果實顏色的3個雜交實驗及其結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實驗組 親本性狀表現 F1的性狀表現和植株數目紅果 黃果① 紅果×黃果 492 504② 紅果×黃果 997 0③ 紅果×紅果 1 511 508A.單獨分析實驗組①、②、③,均可推斷出紅色為顯性性狀B.實驗組①的親本遺傳因子組成為紅果AA 黃果aaC.實驗組②的后代中紅果番茄均為雜合子D.實驗組③的后代中純合子占1/32.假設控制番茄葉顏色的遺傳因子用D、d表示,紅色和紫色為一對相對性狀,且紅色為顯性。雜合的紅葉番茄自交獲得F1,將F1中表現類型為紅葉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2中無性狀分離B.F2中性狀分離比為3∶1C.F2紅葉個體中雜合子占2/5D.在F2中首次出現能穩定遺傳的紫葉個體3.某農場養了一群馬,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兩種。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別由遺傳因子B和b控制。育種工作者從中選出一匹健壯的栗色公馬,擬設計配種方案鑒定它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就毛色而言)。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正常情況下,一匹母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馬。為了在一個配種季節里完成這項鑒定,應該怎樣配種 (2)雜交后代可能出現哪些結果 如何根據結果判斷栗色公馬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 參考答案第一課時階段一:略階段二學點一自花,純種,性狀學點二A.去雄,授粉,B.開花之前,避免自花傳粉。學點三高莖,矮莖Q1高莖是顯性性狀Q2矮莖是隱性性狀;子一代是雜合子,雜合子自交,子二代出現了隱性性狀。Q3必然事件符號:親本,子一代,子二代,雜交,自交,母本,父本概念:不同,反交,表現,未表現,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1.判斷矮莖在遺傳過程中是不是消失了顯性性狀隱性性狀顯性性狀階段三1.C 2.3.4.都選B第二課時回顧:略學點一43 DD Dd dd,1:2:12,高莖 矮莖 ,3:1學點二生物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雄配子遠遠多于雌配子。F1產生配子時D、d相互分離,雌雄個體中配子均為D∶d=1∶1,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F2中有1/4DD、1/2Dd表現為顯性性狀,1/4dd表現為隱性性狀。學點三遺傳因子,配子,性狀,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雌、雄配子1∶2∶1,3∶1學點四測交,1∶1,正確學點五.有性生殖的生物,配子,成對,遺傳因子,配子,演繹推理,實驗驗證階段測試1.D 2.D 3.A 4.D第三課時回顧:成對存在,融合,分離,分離,配子,隨機。學點一隱性性狀,顯性性狀,顯性性狀學點二隱性純合子(aa),AA或Aa,隱性純合子,Aa,AA,顯性性狀,隱性遺傳因子(a),都是雜合子(Aa)階段三,鞏固檢測1.C 2.C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