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壹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印刷術的發展過程雕版印刷術泥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隋唐時期1048年(北宋畢昇)1314年(元朝)元朝中期轉輪排字法元朝王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出現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懿宗(868年)印刷的《金剛經》。遼、宋、西夏、金時期,刻書很盛行,雕版印刷技術進一步發展。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雕版印刷術材料一: 宋太祖時,由官主持刻印《大藏經》, 耗時12年,雕版13萬塊,印完后堆積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場了。材料二:假如一個刻工使用雕版印刷術一天只能刻50個字,請你算一下,要刻完我們這本歷史課本(12萬多字),需要幾年時間 材料三:一個版200個字,刻工已經成功的刻制了199個字模,即將大功告成,刻工很興奮,結果最后一個字一激動刻壞了,導致前功盡棄。費工費時費料錯字不易修改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過程優點變死字為活字 , 變死版為活版。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畢昇(970-105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改進和發展元朝中期:銅活字宋代:木活字元代:轉輪排字法王禎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傳播及影響時間路線影響13世紀開始促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沒有從中國引進造紙術和印刷術,歐洲可能要長期地停留在手抄本的狀況,書面文獻不可能如此廣泛流傳。 ——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朝鮮東南亞地區波斯(絲綢之路)歐洲(蒙古西征)東:南:日本西:第貳章指南針、火藥的應用指南工具的發展過程戰國:司南宋代:碗唇旋定法宋代:縷懸法宋代:羅盤便攜,指南效果好指南針、火藥的應用指南針的應用材料一:舟師(船長)識地理(辨別方向),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天色昏暗即指陰天)則觀指南針。——[北宋]朱彧《萍州可談》材料二: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來往,惟(只)以指南針為則(標準)。——[南宋]趙汝適《諸藩志》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針來辨別方向更加普遍指南針、火藥的應用指南針的影響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指南針的出現使人類進入了新航海時代乘坐中國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影響指南針、火藥的應用火藥的發展過程指南針、火藥的應用火藥的傳播及影響中國的火藥和煙火在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又經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推動戰爭從冷兵器向熱兵器的轉變,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影響指南針、火藥的應用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馬克思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 ——魯迅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宋元時期科技發展的原因①隋唐文化的輝煌成就,為宋元時期科技的發展奠定基礎②社會相對安定③宋元時期經濟繁榮,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質基礎④民族交融和對外交往都有了很大發展,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第叁章發達的中外交通馬可·波羅來華馬可·波羅來華的經歷說明了什么?反映了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的發達和中國的先進和富庶。發達的中外交通馬可·波羅來華歸國路線我建議走陸路,按陸上絲綢之路原路返回,更加安全。我建議走海路,利用元朝的海路優勢,更加便捷。發達的中外交通陸上交通①宋代驛站比較發達;②元朝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四通八達的驛站。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發達的中外交通陸上交通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 ——《元史·地理志》◎元建立遍布全國的驛站,對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有什么作用?發達的中外交通陸上交通想一想,急遞鋪類似今天郵政中的什么措施?發達的中外交通海上交通宋代海外貿易圖元代交通路線圖①宋代由于航海技術的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路交通發達。②元朝海路并舉,范圍進一步擴大,航線更多,開創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繁盛的原因發達的中外交通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2020年, “一帶一路”發展藍圖起筆有力,中國將繼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一帶一路”的發展暖流從太平洋涌向世界,為創造人類美好未來而不懈努力。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一分鐘》.mp4 歷史導入·印刷術.mp4 第13課 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