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01.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目錄【課堂筆記1】物質的變化……………………………………………………………………………………………01【課堂筆記2】物質的性質……………………………………………………………………………………………04【課堂筆記3】化學研究對象…………………………………………………………………………………………06————————————————————————————————————————————————【課堂筆記1】物質的變化1.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類型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定義 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現象 多表現為狀態、形狀、大小等的變化 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判斷 依據 微觀 構成物質的微粒本身沒有變化,一般只是微粒間隔變化。 構成物質的微粒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另一種物質的微粒。宏觀 沒有新物質的變化 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舉例 外形變化 破碎、彎曲、榨汁、切成段壓成片 燃燒類 火災、火藥爆炸、紙張燃燒等形態變化 熔化(融化)、蒸發、升華、液化、凝華、凝固、揮發 變質類 發酵、釀酒、發霉、腐爛實驗操作類 蒸餾、過濾、溶解、稀釋、海水曬鹽 銹蝕類 鐵生銹、銅綠生成其他 吸附、燈泡通電發光等 其他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聯系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如點燃蠟燭時,石蠟受熱熔化是物理變化,而石蠟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卻是化學變化。【重點解析】①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②化學變化常伴隨發生一些現象,但一定要注意現象只是幫助判斷,而不是根本依據。如電燈泡通電時發光、放熱,但無新物質生成,所以不是化學變化。③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自行車胎爆炸為物理變化,而炸藥爆炸為化學變化。2. 體驗化學變化(1)鎂帶燃燒取一小段鎂帶,用砂紙擦亮, 再用坩堝鉗夾住后,放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產生大量的熱,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結論:鎂帶燃燒生成氧化鎂。反應方程式:2Mg + O22MgO(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取一支試管,放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靜置后沉于試管底部。結論: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應生成難溶的碳酸鈣。反應方程式:Ca(OH)2 + CO2===CaCO3↓ + H2O(3)把鹽酸滴在大理石上取一支試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塊,逐滴滴入鹽酸。現象:塊狀大理石逐漸溶解,其表面有氣泡產生。結論:大理石跟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4)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取一支試管,加入適量的硫酸銅溶液(藍色),再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現象:有藍色沉淀產生,上層清液顏色變淺,最終上層清夜變為無色。結論: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反應方程式:CuSO4 + 2NaOH===Cu(OH)2↓ + Na2SO4【對點分析1】1. 下列是鎂帶燃燒過程中伴隨的一些現象,其中能作為“鎂帶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①發出耀眼的白光 ②鎂帶消失 ③放出大量的熱 ④生成一種白色粉末狀固體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④2. 物質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電燈通電發光 B. 輪胎爆裂 C. 天然氣燃燒 D.水果榨汁3. 下列變化中,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是物理變化的是( )A. 礦石粉碎成礦粉;礦粉送入煉鐵爐中冶煉出鐵 B. 蠟燭受熱熔化;蠟燭燃燒C. 糧食發酵制成酒;酒發酵制成醋 D. 火藥點燃后爆炸;火藥長期放置而受潮4. 下列變化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A. 用燃燒法區別羊毛和合成纖維 B. 氣球充氣過多爆炸C. 以大米、高粱、小麥等糧食為原料釀酒 D. 銅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變成銅綠5.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食物腐爛 B. 鐵生銹 C. 木柴燃燒 D. 酒精揮發【對點訓練1】1. 下列四種變化中,有一種變化與其他三種本質不同,這種變化是( )A. 濕衣服曬干 B. 鎂帶在空氣中表面變暗 C. 鋼鐵生銹 D. 澄清石灰水吹氣后變渾濁2. 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鋼鐵生銹 B. 葡萄釀酒 C. 火藥爆炸 D. 干冰升華3. 下列描述都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水的蒸發 水的凝固 B. 海水制堿 海水曬鹽 C. 葡萄釀酒 葡萄腐爛 D. 火藥爆炸 車胎爆炸4.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 千錘萬鑿出深山 B. 烈火焚燒若等閑 C. 粉身碎骨渾不怕 D. 要留清白在人間5. 《中國詩詞大會》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下列詩句反映的物質變化主要為化學變化的是( )A.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B.千錘萬鑿岀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C.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D.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6. 下列中國古代發明及應用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火藥爆炸 B.手工剪紙 C.糧食釀酒 D.燒制陶瓷7. 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只含有物理變化的是( )A.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B.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8. 2019年12月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時至今日該病毒已經奪走數千人的生命,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下列有關酒精的事例中,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高粱釀酒 B.酒精揮發 C.酒精燃燒 D.酒精殺菌9. 能說明鎂帶燃燒時,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 鎂帶變短了 B. 發出了耀眼的白光C. 生成了一種白色的物質 D. 放出了大量的熱量10. 為有效阻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公眾改變了許多生活習慣。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學反應的是( )A.用醫用酒精殺菌消毒 B.保持社交距離C.改變握手擁抱禮節 D.出門配戴口罩11. 化學改變世界的途徑是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利用半透膜法從海水中獲得淡水 B.從石油中分離出汽油、柴油C.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 D.工業上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12. 下列歷史典故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火燒赤壁 B.司馬光砸缸 C.刻舟求劍 D.鐵杵磨成針13. 目前我國防控“新冠”疫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下列防疫相關措施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裁切無紡布制作口罩 B.合成抗病毒藥物C.對消毒液加水稀釋 D.水銀溫度計測體溫【課堂筆記2】物質的性質1.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概念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實例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儀器測知(如眼看、溫度計測等)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區別 ①通過感官:顏色、狀態、氣味、味道; ②通過物理儀器可以測量出來:密度、硬度、熔點、沸點、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吸附性、揮發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穩定性、活潑性、氧化性、還原性、酸性、堿性、毒性、腐蝕性等區別 是否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重點解析】①物理性質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物質自身具有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另一方面是物質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也屬于物理性質,例如,揮發性、溶解性、吸附性等。②性質和變化的區別:性質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物質基本的特征,是變化的依據;而變化是只一個過程,是性質的具體體現,即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性質和變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在描述物質的性質時,常用到一些關鍵詞,如“能”、“會”、“可以”、“易”。例如: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描述的是化學性質(對比: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描述的是化學變化);酒精易揮發,描述的是物理性質(對比:酒精揮發,描述的是物理變化)。2. 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如鋁、銅等金屬具有導電性,可以作導線;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對點分析2】1. 下列物質性質的描述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甲烷可以在空氣中燃燒 B.金屬汞常溫下是液體C.高錳酸鉀是紫黑色固體 D.銀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 下列描述屬于三聚氰胺的化學性質的是 ( )A.三聚氰胺性狀為純白色單斜棱晶體,無味B.快速加熱升華,升華溫度300 ℃C.溶于熱水,微溶于冷水,極易溶于熱乙醇D.在一般情況下較穩定,但在高溫下可能會分解放出氰化物3. 用小刀切下一小塊蠟燭,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攪動后,發現小塊蠟燭并未減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說明蠟燭具有的性質是( )A. 受熱易熔化 B. 密度比水小 C. 較軟,硬度不大 D. 不溶于水4. 某化工廠發生氯氣爆炸事故后,搶險人員在疏散群眾的同時,用噴霧水槍對現場噴射稀氫氧化鈉溶液,隔日現場已聞不到氯氣的氣味、看不到氯氣的黃綠色了。下列不屬于氯氣物理性質的是( )A. 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 有刺激性氣味 C. 黃綠色 D. 通常狀況下是氣體5. 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物理性質有關的是( )A. 用氮氣制取氮肥 B. 用金剛石刻畫玻璃 C. 用天然氣作燃料 D. 用糧食釀酒6. 下列物質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 用銅絲作導線 B. 用石墨作鉛筆芯 C. 用糧食釀造酒 D. 用干冰作制冷劑7. 銀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密度較大 ,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長期放置會被氧化而發黑,下列屬于銀的化學性質是( )A. 銀白 B. 密度較大 C. 導電性好 D. 能被氧化8. 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氫氣作燃料 ②氧氣用于氣焊 ③干冰做制冷劑④一氧化碳用于煉鐵 ⑤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⑥氦氣作保護氣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③⑤ D. ①④⑤⑥【對點訓練2】1. 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不是由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共同決定的是( )A. 炭黑用于制墨 B. 氦氣用于充氣球C. 二氧化碳用于滅火 D. 稀鹽酸用于除鐵銹2. 下列物質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A. 金剛石切割大理石 B. 碳素墨水用于書寫檔案C. 氮氣用于食品防腐 D. 硫酸用于鉛酸蓄電池3. 下列描述屬于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A. 氫氣難溶于水 B. 鐵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生銹C. 濃鹽酸易揮發 D. 鎢絲難熔化4. 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A. 氧氣用于潛水、醫療急救 B. 二氧化碳用作氣體肥料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劑5. 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 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 B. 金屬銅用于制導線C. 氧氣用于醫療急救 D. 制糖工業用活性炭脫色制白糖6. 下列對氫氣性質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 難溶于水 B. 具有還原性C. 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小 D. 通常為無色無味的氣體7. 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A. 鋁作導線 B. 食品包裝袋中中充入氮氣C.干冰作舞臺煙霧 D. 竹炭除去冰箱中異味8. 下列應用只涉及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是( )A.煤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鐵粉用作干燥劑9. 下列語言描述不涉及化學性質的是( )A.凡海鹽,見水即化 B.金入于猛火,色不奪精光C.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 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煉金、石之用10. 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劑 B.用75%的酒精溶液對皮膚消毒C.用活性炭除去自來水中的異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11. 將①物理性質、②化學性質、③物理變化、④化學變化的相應序號填寫在下列橫線上。碳酸氫銨是一種白色固體: ;加熱碳酸氫銨生成氨氣、二氧化碳和水: ;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加熱時產生的水蒸氣在試管口凝結成水珠: ;澄清石灰水顯堿性: ;二氧化碳不能燃燒: ;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 。 【課堂筆記3】化學研究對象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重點解析】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而不是物體。如:鐵鍋、鐵錘等是具體的物體,而它們都是由同一物質“鐵”制作的。“物體”具體、形象,而“物質”抽象,世界上很多物體都是由同一物質制作的,物體的種類多于物質的種類。【對點分析3】1. 某些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實驗 B.假設 C.觀察 D.做出結論2. 下列我國近年來的科技成果中,主要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 )A.利用人體皮膚細胞“仿制”成胚胎干細胞B.發現類似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C.發現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氫氣的新技術D.量子通信距離創下新記錄3.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 )①工業發展所需的動力 ②農業高產所需的化肥 ③人類戰勝疾病所需的藥物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②③4. 以下屬于化學研究內容的是( )A. 鯨魚是否屬于魚類B.月亮繞地球運動的規律C.電路發熱的原理D. 金剛石為什么有這么大的硬度5. 化學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列敘述與化學無關的是( )A.“天問一號”飛行軌跡的追蹤B.人類戰勝新冠疫情所需藥物的研發C.人類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D.農業上糧食高產所需化肥的生產【對點訓練3】1. 化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 )A.物體的運動規律和光電現象B.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性質和變化、用途和制法C.生命有機體的形成及功能D.礦產資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環境2. 關于“綠色化學”特點概述錯誤的是( )A. 充分利用綠色原料進行化工生產,產出綠顏色的產品B. 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反應,減少廢物向環境排放C. 充分利用能源、資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為產品D. 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生產有利于環保、人體健康、安全的產品3. 研究化學可以給人類提供新物質、新材料、新能源。下列研究內容與化學無關的是( )A.研發新冠疫苗 B.研究低毒高效農藥C.研究大數據應用技術 D.研究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4. “綠色化學”在20世紀90年代興起并將成為21世紀化學發展的主導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化學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又稱為“環境友好化學”。據此思考判斷,下面不屬于“綠色化學”考慮內容的是( )A.反應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B.化工生產的原料和產品盡可能無毒、無害C.盡可能通過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潤D.原料利用率盡可能最大化,力圖實現“零排放”5. “綠色化學”是21世紀化學發展的主導方向,其核心要求是從源頭上清除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是( )A.將垃圾廢物澆上汽油焚燒B.施用大量農藥減少植物病蟲害C.研究開發利用氫能源D.禁止化工廠生產化工產品6. 某化妝品廣告宣稱自然護膚,為了標榜其成分純屬天然,高喊“我們恨化學”,受到輿論的討伐。下列對化學的認識正確的是( )A.化學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B.純天然的物質不含任何化學成分C.化學對保障人體健康毫無作用D.化學生產有百利而無一害7. 下列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用“中國天眼”探索太空奧秘B.研究雜交水稻,獲取高產稻種C.尋找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D.規劃城市布局,緩解交通擁堵8. 圖片中屬于化學對人類貢獻的是( )①合成新冠滅火疫苗 ②改良水稻品種用于農業 ③生產化肥用于農業 ④研制生物煤油用于航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 化學科學的發展使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下列事實與化學沒有直接聯系的是( )A.嫦娥五號地月轉移軌道的設定 B.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C.功能材料的研制 D.高效化肥的生產10. 下列課題屬于化學學科研究領域的是( )A.“新冠肺炎”傳播途徑的調查B.我國發射的“嫦娥”系列探月衛星軌道的計算C.發射“神舟”系列飛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與生產D.“神舟”八、九、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空間站雛形)的對接【課后作業】1.用來判斷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A.放出大量的熱 B.有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生成C.火星四射 D.劇烈燃燒2.下列有關物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凡是發生顏色變化的一定是化學變化B.凡是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C.物質種類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D.有光和熱產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3.下列關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物理變化過程中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B.固體物質受熱變成氣體,一定是化學變化C.化學變化一定有其他物質生成,物理變化一定沒有其他物質生成D.化學變化一定伴隨發光、放熱等現象,物理變化一定沒有發光、放熱的現象4.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獲取電能也要環保為先。下列獲得電能的方法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風力發電 B.火力發電 C.潮汐能發電 D.太陽能發電5.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汽油揮發 C.紅磷燃燒 D.鐵絲生銹6.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沸水蒸煮碗筷消毒 B.室內燃燒艾條C.純奶發酵制酸奶 D.晾曬濕衣服7.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稀有氣體通電發光 B.車胎爆炸C.鋼鐵生銹 D.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8.下列物質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氫氣用于充灌氣球C.二氧化碳用于滅火 D.氧氣用于煉鋼9.下列對某物質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極難溶于水 B.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小C.具有可燃性 D.通常為無色、無味的氣體10.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A.二氧化碳作氣體肥料 B.碳素墨水書寫檔案C.氮氣用于食品防腐 D.武德合金作保險絲11.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的性質是( )A.可燃性 B.延展性 C.導電性 D.揮發性12. 下列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 納米銅的性質 B. 單晶硅的結構 C. 無人機的研發 D. 石油的成分及產品開發13.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化學研究領域的是( )A. 合成新藥物 B.防治環境污染 C.設計電腦程序 D.開發新能源14. 下列各項內容中,屬于化學學科研究內容的是( )A. 培育新的花卉品種,增加觀賞價值B. 設計新程序,開發電腦新功能C. 綜合利用石油生產優良的人造纖維D. 利用指南針確定航海方向15.描述物質性質的詞語有:可燃性、吸附性、腐蝕性、導電性、導熱性、揮發性,填入下列物質用途所利用的性質。(1)木炭做燃料是 。(2)活性炭做凈水劑是 。(3)鋁做成鍋是 。(4)用石墨做干電池的碳棒是 。16.①硫是一種淡黃色的固體,取少量放入燃燒匙內,將燃燒匙加熱,②硫融化成淡黃色液體,繼續加熱,③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氣體有刺激性氣味,④說明硫具有可燃性。根據以上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1)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2)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3)硫的物理性質是 ;(4)硫的化學性質是 。17.在物質的下列性質中,選擇正確的序號填空。①可燃性 ②導電性 ③密度 ④熔點 ⑤顏色 ⑥溶解性(1)天然氣能燃燒,說明天然氣具有 ;(2)植物油能浮在水面上,說明植物油的 比水小;(3)將食鹽和蔗糖同時加熱,蔗糖先由固體變成液體,說明食鹽的 高。18.小明在實驗室中發現一種白色固體,他認為“可能是食鹽”.對于可能是食鹽,應是科學探究的 小華說“可以嘗一嘗”.對于“嘗一嘗”這一過程,應是科學探究中的 A.問題 B.假設 C.實驗 D.結論.01.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參考答案【對點分析1】1. D 2. C 3. D 4. B 5. D【對點訓練1】1. A 2. D 3. C 4. A 5. B 5. B 7. C 8. B 9. C 10. A11. C 12. A 13. B【對點分析2】1. A 2. D 3. A 4. A 5. B 6. C 7. D 8. B【對點訓練2】1. D 2. A 3. B 4. D 5. C 6. B 7. B 8. B 9. A 10. C11. ① ④ ① ③ ② ② ④【對點分析3】1. A 2. C 3. D 4. D 5. A【對點訓練3】1. B 2. A 3. C 4. C 5. C 6. A 7. C 8. D 9. A 10. C【課后作業】1. B 2. C 3. C 4.B 5.B 6.D 7.C 8.B 9.C 10.D 11.A 12.C 13.C 14.C15.可燃性 吸附性 導熱性 導電性16.(1)②;(2)③;(3)①;(4)④。17.(1)①;(2)③;(3)④18. B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