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知識清單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一)殖民國家及范圍時間 殖民國家 殖民范圍15-16世紀中葉 西班牙 1496年,建立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16世紀中,殖民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16世紀 葡萄牙 建立了巴西殖民地。17-18世紀 荷蘭、英國、法國 拉丁美洲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的地區。(二)殖民統治1)政治上:實行總督制度(代表國王行使最高權利),進行專制統治(移植西班牙式統治);2)經濟上:①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②開采金銀礦,掠奪財富;③奴役屠殺印第安人,進行黑奴貿易;④禁止殖民地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注意點 拉美殖民化特點:掠奪式、移植式的侵略①直接掠奪金銀體現早期殖民擴張時代特征;②移植宗主國落后政治體制與生產方式。③限制殖民地經濟發展,保證宗主國利益。2.影響1)對拉美而言:①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加劇了拉丁美洲的貧困,殘酷的統治帶來災難;②掠奪金銀和壟斷貿易限制了拉美經濟的發展;③發展單一的種植園經濟,導致社會經濟畸形發展2)對歐洲而言: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促進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的過程,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生。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時間 殖民國家 殖民地 殖民方式 15—16 世紀中葉 葡萄牙 亞洲沿海地區(印度的果阿、 馬六甲、中國澳門) 建立商站,壟斷商路西班牙 菲律賓 直接統治,搶奪土地和財富17世紀初 荷蘭 印度尼西亞 建立殖民地、組建貿易公司英國 印度 建貿易公司(東印度公司),侵占土地、強征土地稅,種植和走私鴉片,武力18世紀末 -20世紀 英法美荷 東南亞諸國 武力侵略,不平等條約英法俄 奧斯曼帝國、伊朗 劃分勢力范圍歐美、日本 東亞 戰爭,商品輸出,資本輸出●注意點 西方列強殖民方式的變化1)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前,直接掠奪財富,滿足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2)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商品輸出,滿足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3)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輸出,滿足壟斷資本主義獲取高額利潤的需要;殖民方式的變化是由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決定的;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一)表現歷史階段 侵略非洲的特征 主要史實工場手工業時代 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區 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領重要港口和城鎮,持續進行奴隸貿易。蒸汽 時代 ①逐步放棄奴隸貿易,轉而全方面進行殖民入侵;②歐洲探險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險。 ①英法爭奪埃及和蘇伊士運河; ②英國侵占埃及進而侵略蘇丹;③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電氣 時代 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掀起瓜分非洲狂潮。 ①英法德各自制定侵略非洲的計劃;②1884年,歐洲列強召開柏林會議; ③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殖民者侵占了幾乎整個歐洲。(二)1884年柏林會議1)內容: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會議,規定了“有效占領”原則: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還決定: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地圖上作業)。2)影響:柏林會議之后,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紀晚期,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注意點 列強瓜分非洲示意圖,圖上各國的分界線有何特點?反映了什么問題?有何影響?1.特點:分界線幾乎是直線,沒有考慮當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況。2.問題: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無視非洲國家主權人為劃定疆界。3.影響:土著部落、民族的分離,破壞了當地傳統政治、經濟及人文結構,給非洲國家間的邊界、種族等沖突埋下隱患。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1.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2.表現:1)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已經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2)非洲的絕大部分地區淪為殖民地;3)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實際成為依附于歐美國家的半殖民地3.過程4.原因1)資本主義經濟的開放性和擴張性2)同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聯系在一起的,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因此,更大規模的瓜分世界。5.影響1)對資本主義國家:①資本主義階段: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 ②國際關系:帝國主義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最終導致世界大戰。2)對殖民地半殖民地:①破壞性: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②建設性:傳播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地區的近代化。3)對世界:1)世界聯系: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2)世界格局:形成了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3)反抗斗爭: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