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信息技術 年級 高二 學期 春季課題 數據模型教學目標1. 了解模型和數據模型的概念。 2. 理解概念模型和五種邏輯模型,總結它們的優缺點。 3. 在處理不同類型的數據時,能夠選擇合適的模型來進行建模。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了解模型和數據模型的概念。 2. 理解概念模型和五種邏輯模型的建模方式,總結它們的優缺點。教學難點: 1. 能夠應用所學,在處理不同類型的數據時,選擇合適的模型來進行建模。教學過程新課導入 【導入】提問:什么是模型?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玩具模型,提出模型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講授 數據模型的概念 【教師】根據學生課前預習的結果,教師再次描述數據模型的概念,并引出概念模型和邏輯模型。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通過課前預習,知道了數據模型的概念,教師再描述一次,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概念模型 【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概念模型的定義。 【課堂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書本P13,將概念模型的實體—聯系法的基本概念進行整理,并完成下表的填寫。 基本概念定義例子實體屬性實體集碼聯系【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梳理出實體—聯系法的五個基本概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問題與討論】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除了實體與實體之間存在聯系,實體與屬性之間是否也存在聯系?并舉例說明。 【學生】每位小組派一位代表闡述本小組的觀點。 【教師】點評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促使學生發表并交流想法,教師最后進行點評和總結,取各組觀點中的優點,引導學生對“實體—聯系法”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五種常見的邏輯模型 【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關系模型、列族模型、鍵值模型、文檔模型、圖模型這五種常見的邏輯模型,提取他們的特征,總結他們的優缺點,以及適用于何種類型的數據。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知識比較的理論和繁雜,所以教師以引導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步梳理五種邏輯模型的定義、建模方式、優缺點。使學生能夠更直觀的感受不同模型的區別,并能夠在實際場景中進行靈活應用。 課堂小結 【教師】和學生一起梳理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 作業布置 思考與練習: 1.知乎提供了“一人提問,眾人解答”的功能。該事例中包含哪些實體?這些實體有哪些屬性?哪些實體之間存在聯系? 2.如果要存儲的數據模型在系統上線后可能會發生變化,可以考慮使用哪些數據模型呢? 3.如果要將身邊好朋友關系建立邏輯模型,模型重點關注的是好朋友關系,用哪種模型比較合適?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