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知識清單】一、彰顯人性光輝的文藝復興(欲望覺醒)(14—17C)(一)概念(是什么):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文化運動。(二)背景(為什么)1.經濟: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2.思想文化:西歐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和東方汲取的文化養料3.人才: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聚集4.技術:印刷術、造紙術傳入歐洲。5.大環境:沖擊:黑死病在歐洲流行;沖突:新興資產階級和教會利益的沖突(三)實質(復興什么)表面: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實質: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注意點 分析文藝復興“借古喻今”的原因?①天主教會勢力強大;②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力量較弱;③古希臘羅馬文化富含人文精神,利于反對封建神學。精神內核與成就(怎樣復興,誰來復興)1.成就時間地點 領域 代表人物 成就 特點14世紀 意大利 文學三杰 但丁 《神曲》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比特拉克 《歌集》薄伽丘 《十日談》15世紀 意大利 藝術三杰 達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麗莎》 突破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幸福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米開朗琪羅 《大衛》 《摩西》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16世紀 文學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李爾王》 充分體現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2.精神內核:人文主義 內涵:①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②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③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④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五)影響(復興何往)1.積極:1)經濟: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新航路的開辟。2)政治: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天主教權威受到質疑,推動宗教改革的開展。3)思想:解放了…推動了思想解放,為啟蒙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4)文化:推動文學藝術的繁榮和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與發展。2.消極:1)參與人物:局限于資產階級和少數知識分子群體中,沒有廣泛發動群眾;2)載體內容:人文主義者的思想觀點及作品的題材內容仍受宗教束縛;3)不可控性:對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欲望過分推崇,造成個人私欲膨脹和社會混亂;4)相較于啟蒙運動:沒有完全否定王權、教權、沒有合理的改變現實社會的方案。二、宗教改革—打破神學枷鎖(信仰覺醒)(16C)(一)背景1.文化: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日益受到人們的質疑;2.政治(社會): 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激化社會矛盾;王權強化,民族國家正在形成;3.導火索(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贖罪券”搜刮人民;4.經濟(根本原因):教會神權統治的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二)過程1.開端:1517年,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 馬丁·路德的主張: ①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因信稱義);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④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⑤國家權力高于教權。●注意點 因行稱義和因信稱義因信稱義:1)含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對上帝的虔誠信仰2)意義:①否定了教皇和教會的權威;②使人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2.擴展: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三)影響1.思想:進一步解放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2.經濟: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3.政治:推動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4文化:推動文化教育發展;三、仰望耀眼星空的科學革命(智慧覺醒)(16—17C)1.背景: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2.成果國別 科學家 科學貢獻波蘭 哥白尼 在《天體運行論》中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了全新的宇宙觀。英國 牛頓 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3.影響1)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2)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注意點近代科技的特點:重理論;重實驗;重分析;側重服務于工業;傳統科技的特點:重實用;重經驗;重綜合;側重服務于農業;四、啟蒙運動—捍衛理性自由(理性覺醒)(17-18C)背景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政治:專制王權和天主教會嚴重束縛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發展,人們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實質:啟蒙運動就是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照亮人們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歷程: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18 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精神內核:理性:內涵(也是啟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張)①強調獨立思考和自主精神,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②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③反對、抨擊封建專制和教會(反對王權、教權、特權)④對未來社會提出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權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實行民主政治。主張(六)影響1.思想解放: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2.政治革命: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3.民族獨立:啟蒙思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4.精神財富:追求的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具有永恒價值;●注意點1.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比較2.復興:文藝復興(欲望覺醒)→把人從神學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人應該過怎樣的世俗生活(個人主義生活模式)發展:宗教改革(信仰覺醒)→把人從教權的控制中解放出來,人應該過怎樣的宗教生活(拋棄教皇的信仰方式的自由模式)發展:科學革命(智慧覺醒)→把人從自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人發現和探索形成科學思維(理性思維給人類前所未有的自信)成熟:啟蒙運動(理性覺醒)→把人從王權的壓迫中解放出來,人應該過怎樣的政治生活(自由平等民主又受法治約束的理性模式)3.五、爭取民主之路——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特點:長期性、曲折性、反復性、妥協性,漸進式(二)美國獨立戰爭1.導火線及過程: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具體過程自己瀏覽教材2.性質: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獨立運動,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3.影響:國內: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促進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國際:促進了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為拉丁美洲的獨立戰爭提供了先河。(三)法國大革命1.經過:2.特點:反復性、曲折性、艱難性?①經濟:小農經濟基礎穩固,資本主義發展緩慢;②政治:具有君主專制傳統,封建勢力強大;③外因:歐洲其他國家的干涉。3.意義:沉重打擊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秩序,傳播了法國大革命的原則和精神;(四)共性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規律性認識1)共同背景經濟: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政治:原有的封建專制制度或殖民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思想:啟蒙思想的影響;2)革命過程:資產階級領導,人民廣泛參與,雖經曲折但最終推翻封建統治;不同國情,復雜多樣,都曲折、反復;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3)革命結果:制定法律,建立了適合國情的資產階級政權(代議制),都促進資本主義發展;4)領導階級: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階級:英國的新貴族、美國的南方種植園奴隸主、法國的自由派貴族;5)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的方式:以英國為代表,先激進(資產階級革命)后溫和(“光榮革命”);以美國和法國為代表,采取了激進的革命方式;以俄日為代表,采取了溫和的改革方式;德國和意大利則是國家統一形式;6)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評價:巨大歷史進步:否定封建專制,推進代議制民主,維護了政治穩定;促進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促進思想解放和科技文教發展。明顯局限:資本主義制度是資產階級享有的民主,仍是一種剝削制度;推行殖民擴張,給亞非拉帶來深重災難。六、確立民主之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經濟制度: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為基礎,實質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制度。政治制度:政體 形式 君主立憲制:英、意、德、日(國家元首通過世襲產生) 共和制:美國、法國(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代議制 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它是一種間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議會作為代表民意的機關政黨 制度 資本主義國家大多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一)英國·君主立憲制1.運作機制1)國王是國家元首;世襲;權力受到限制,是最高權力的象征,統而不治;2)議會上院由世襲貴族組成,下院普選產生;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是權力中心;3)議會的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并上臺組閣;內閣首相是政府首腦,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內閣成員集體負責,政治上共同進退;內閣總攬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如果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要么下臺,要么解散議會,重新選舉;4)以代議制為基礎,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2.英國走向民主的過程中體現的特點。1)英國憲法由眾多法律性文件共同構成;2)英國代議制漸進中形成、發展、完善;3)王權日漸削弱,議會權力日漸擴大是總趨勢;4)民主群體有貴族、工業資產階級、全體公民;5)貫穿妥協、協商理念和政治智慧。5)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權利法案》;行政權由國王轉移到內閣(責任制內閣形成);民主權利由貴族轉移到工業資產階級(1832年議會改革),并下移到全體公民。(二)美國·民主共和制1.標志:1787年美國憲法2.原則:①分權制衡原則,國會、總統和法院分別掌握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②聯邦制原則:聯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各州政府擁有一定自治權;③人民主權原則;3.評價:地位:這是第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進步性:A確保民主;B長治久安;C示范作用;局限性:A承認奴隸制的存在;B種族歧視;B性別歧視;(三)法國·共和制(略)七、擴展民主之勢——資本主義的擴展(一)俄國農奴制改革1.背景:19世紀60年,俄國沙皇政府面臨空前的危機。2.標志:1861年3月3日,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農民改革法令》,在歷史上也被稱作1861年2月19日法令。3.內容:1)農奴制改革:①農奴獲得人身自由;②通過贖買得到土地;2)其他改革:實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選舉、實施統一的司法制度、進行教育改革、實行義務兵役制等,還采取各種措施刺激工業發展。地方自治和地方選舉、實行統一的司法制度。4.評價:1)性質:沙皇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2)積極: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局限:沒有直接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二)美國南北戰爭1.背景:獨立戰爭后,美國經濟獲得發展,南北在關稅、西部領土建州以及奴隸制存廢問題上矛盾重重。2.經過: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5年,內戰結束3.評價:1)意義:維護了美國的國家統一,基本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在法律上承認黑人的公民權利,完善了民主制度,為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2)局限:黑人仍備受歧視。(三)德意志的統一1.統一的原因:德國的分裂狀態,阻礙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統一過程:①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起用“鐵血政策”的俾斯麥為宰相。②俾斯麥決心通過武力統一德意志。1864年到1870年,通過三次王朝戰爭,普魯士先后擊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③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君主立憲制。●注意點 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1)皇權至高無上,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2)崇尚武力,帶有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民主立憲是虛,君主專制是實,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四)日本明治維新1.背景:19世紀中期,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1868年推翻幕府統治,恢復天皇權威,進行改革。2.內容:1)廢藩置縣: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四名平等;2)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文明開化”;3)頒布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建立君主立憲制(專制色彩濃厚)。3.評價:1)性質: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2)積極:推動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3)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勢力,官僚寡頭和軍閥實際掌握了權力,成為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日本很快開始對外侵略擴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