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屆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專項:小說閱讀之藝術手法或技巧(解題技巧+對點訓練)【解題技巧】小說考查的藝術手法或藝術技巧,包括描寫藝術和語言藝術。一、描寫藝術:1、人物描寫藝術2、景物描寫藝術3、場面描寫藝術常考題型:賞析小說畫線的兩處描寫及兩者對比所構成的藝術效果。小說用多種風格的人物語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試作分析。解題方法及步驟:(1)人物描寫藝術正面描寫,即運用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和表情等一系列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征,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營造某種氛圍,深化文章主題。側面描寫,即運用環境、次要人物、別人的評價、物象和環境等烘托人物心情,引發讀者的聯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現人物形象,深化主題。景物描寫藝術鑒賞小說的環境技巧可以從各種感官、描寫手法和觀察視角等角度來進行綜合考慮。從各種感官上,調動起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視聽結合和聲色結合等;從描寫手法上,修辭手法、正側描寫、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白描工筆、點面結合和虛實結合等;從觀察視角上,定點觀察、移步換景、俯視仰視、遠近結合、高低結合和內外結合等。多側面、立體化地展現景物的全貌、基調和總體特征,使景物展現出不同的特征,激發讀者的聯想、想象,深化主題。(3)場面描寫藝術場景描寫是以人物為中心的環境描寫,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環境組成,它是某一段時間內社會生活的橫截面。在開放的公共空間里,人物受到社會規范的約束,言行必須符合身份,表現人物有所限制。而在封閉的私人空間里,人物個性得到充分舒展,表現出人物的真性情。場面描寫能夠引導人物出場,給全篇“定調”,全面立體地揭示人物性格,作為一種象征,營造意境,渲染氣氛,展開故事的全貌,反映社會的道德風尚。答題步驟:第一步:點出描寫藝術。第二步:結合文本分析,列出文中依據。語言藝術:詞語/語言風格的藝術:樸實自然,絢麗華美,幽默風趣,自然合蓄,簡潔凝煉,清新明快,通俗易懂。句式的藝術:長短句,整散句集合,使語言錯落有致,富有節奏。修辭手法的藝術:用了.....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對點訓練】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滴眼淚換一滴水維克多·雨果群眾有等候觀賞公開行刑的習慣,他們用觀看刑臺來消磨時間。從一個粗糙的石級,可以走到頂上的平臺,臺上有一個平放著的橡木輪盤,人們把雙手反綁的犯人綁在那個輪盤上轉動,這樣便把犯人的臉連續不斷地向四面八方呈露著,這就是所謂給犯人“示眾”。犯人終于被拖到刑臺頂上的時候,場內爆發了一陣笑聲和喊聲,小孩們和姑娘們笑得格外厲害,人們認出他就是伽西莫多。輪盤不停地轉動,劊子手的皮鞭不斷像雨點般落在身上,很快就打出血來了。人們看見成千條血水在那駝子的黝黑的肩膀上流淌,皮鞭在空中揮動時就把一些血珠濺到觀眾的身上。不僅如此,成千種侮辱性的語句像雨點般落在他身上,場上處處都有人詛咒他,嘲笑他,向他叫罵,向他投石子。當一頭騾子馱著一位神甫經過那里時,這可憐人老遠瞥見,原來憤怒得緊繃的臉孔浮現出一種奇怪的微笑,充滿了難以形容的寬容、溫柔和深情。隨著神甫越走越近,這笑容也就越發清晰,越發分明。這不幸的人迎候的仿佛是一位救世主降臨,可是等騾子靠近了刑臺,騎騾的人能夠看清犯人是誰時,神甫立即低下眼睛,猛然折回溜掉了,好像在逃避一聲恥辱的呼喚似的。那個神甫正是副主教堂·克洛德·弗羅洛。伽西莫多的臉上又籠罩上了陰云,而且更加晦暗了,陰云中雖一時還夾雜著一絲笑容,但那是辛酸的微笑、失望的微笑、無限悲哀的微笑。的確,那當兒他的樣子不止顯得可憐,而更是顯得古怪和難以接近。幾分鐘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掃視了人們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聲音喊道:“給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陣哄笑。“喝這個吧!”羅班·普斯潘叫喊著,把一塊在陰溝里泡過的海綿扔到他臉上,“拿去吧,惡漢!算我欠你的情哪!”有個婦人把一塊石子向他頭上扔去:“這是給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鐘驚醒我們的教訓!”“喂,小子!”一個跛腳使勁拄著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還在圣母院塔頂上咒罵我們不?”“這只碗給你去喝水!”一個男人把一個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為看見你從她面前走過,才生下了一個兩個腦袋的娃娃!”“我的母貓生下了一只六只腳的小貓!”一個老婦把一塊瓦片向他頭上扔去,尖聲嚷道。“給水喝!”伽西莫多喘息著喊了第三遍。這時他看見人群里閃開一條路,走出了一位裝束奇特的姑娘,身邊帶著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著一面小鼓。伽西莫多的獨眼閃了一下,原來就是他昨晚曾經想搶走的那個波希米亞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識到正是因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這里受懲罰的呢。何況這種事在這個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聾,又由于被一個聾法官審問,才受到了懲處的嗎?他十分相信她也是來向他報復的,也是像別人一樣來打他的。看見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級,憤怒和輕視使他透不過氣,他真想把刑臺打個粉碎,假若他的獨眼能夠發出雷電,那波希米亞姑娘一定會給雷電擊斃,上不了刑臺啦。她一言不發地走近那扭著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從胸前取出一只葫蘆,溫柔地舉到那可憐人干裂的嘴邊。這時,人們看見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獨眼里,滾出了一大顆眼淚,沿著那長時間被失望弄皺了的難看的臉頰慢慢流下來。這也許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淚。這時他竟忘記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煩地扁了扁小嘴,微笑著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張著的嘴里,他一口氣喝著,他顯然是渴到極點了。喝完水,那可憐人便伸出黑黑的嘴,無疑是想吻一吻那幫助了他的美麗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獸咬著似的,驚恐地把手縮回去了。于是那可憐的聾子用充滿責怪和無限悲哀的眼光望著她。那漂亮、鮮艷、純潔、迷人而又那么嬌弱的姑娘,竟會那樣好心腸地跑去救助一個如此可憐丑惡的家伙,那情景無論如何是很動人的,而這件事又發生在一個刑臺上,那就更為動人了。觀眾也都被感動了,大家拍著手喊道:“好極了,好極了!”(節選自雨果《巴黎圣母院》)【注】故事背景:克洛德神甫垂涎愛斯梅拉達的美色,唆使養子伽西莫多劫持了愛斯梅拉達,伽西莫多被官兵抓住,押上邢臺接受鞭刑。.小說是如何刻畫波西米亞姑娘愛斯梅拉達的?【答案】正面描寫:(1)肖像描寫,使外表的美麗和美好的心靈相映襯;(2)送水、喂水等行為描寫,表現出她的善良。側面描寫:(3)描寫伽西莫多前后的心理變化,突出她的美好心靈對丑陋的拯救;(4)描寫觀眾的感動,襯托出她美好心靈帶來的強大感召力。【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正面描寫:(1)肖像描寫。依據原文“走出了一位裝束奇特的姑娘,身邊帶著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著一面小鼓”可知,這段文字屬于肖像描寫,刻畫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和后文表現她的內心的善良形成映襯,達到了一種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統一。(2)行為描寫。依據原文“她一言不發地走近那扭著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從胸前取出一只葫蘆,溫柔地舉到那可憐人干裂的嘴邊”和“那埃及姑娘不耐煩地扁了扁小嘴,微笑著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張著的嘴里”可知,這兩段文字屬于行為描寫,突出了她內心的純真善良。側面描寫:(3)對比。依據原文“幾分鐘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掃視了人們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聲音喊道”和“這時,人們看見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獨眼里,滾出了一大顆眼淚,沿著那長時間被失望弄皺了的難看的臉頰慢慢流下來。這也許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淚”可知,這段文字屬于對比,伽西莫多受到了眾人的咒罵,內心是非常失望的,后文愛斯梅拉達的善良純潔打動了他,突出了愛斯梅拉達的美好心靈。(4)襯托。依據原文“那情景無論如何是很動人的,而這件事又發生在一個刑臺上,那就更為動人了。觀眾也都被感動了,大家拍著手喊道:‘好極了,好極了!’”可知,這段文字屬于襯托,襯托出愛斯梅拉達美好心靈帶來的強大感召力,使眾人的良知被愛斯梅拉達給自己仇人喂水的舉動所喚醒。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八月的鄉村(節選)蕭軍在茂草間,人可以聽到諸多種的聲音和諧地隨伴著夜,廣茫地爬行。槍聲在這個時候也漸漸喑啞下去,人們的腳步也開始松弛。為著便利任是某個時間全可射擊,步槍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著合適的準備姿勢。他們中有小紅臉、崔長勝等抗日農民;有舊軍隊出生的劉大個;還有青年學生蕭明。每人的子彈袋全變得空虛了!病蛇般的軟垂在人們的脅下,隨著人們的腳步在動蕩。“弟兄們,我們就在這塊石頭上歇一歇吧。我到對面那個小山上去擔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們也必得趕到王家堡子……”誰也不注意蕭明說完了話,怎樣自己提了步槍,走下谷底,跨過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對面的小山上去……“這又是犧牲了兩個弟兄!”蕭明底眼睛有點蒙昽——悲傷和疲乏攻打著他。老年的崔長勝說:“我呢!只要一看到蕭同志說過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蕭同志,你說的那樣好的世界,什么時候才能來呢?把日本兵全趕跑了就成嗎?”在陰夜里,蕭明走在六個人的前頭。為的不要使大家跑錯了路,眼睛常常要睜大著,這樣工夫一久,那會發生很不好受的脹痛!汗又開始在前額和身體各部分沁流。他實在自己也估計不出“新世界”究竟誕生在那一天。不過他知道“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會來到的。“一定的嗎?蕭同志?啊——”“一定的——”下了這個山坡,由兩山中間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帶長谷——“同志們,出了這個谷口,再過一條河,對面在幾個山懷抱里的那個堡子,就是王家堡子——出了這個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臺,炮臺上面一定有紅旗,如果他們在那里——他們一定有人在這里等候我們……”這是一種希望!隊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來: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起來!全世界的罪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作一次最后的斗爭……舊世界……一刻全為這歌聲感動得合唱起來。老人崔長勝流著淚。感動地舒展著臉上的皺紋。“蕭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應該唱唱嗎?這是再好沒有的歌啊!”“好,現在我就教給你,——來!先唱第一句:“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就如軍隊行軍,或是出操時候唱歌一樣,蕭明唱一句,崔長勝和別的人們復誦一句。一刻是整齊了!加上山谷的回應。——啊!這是一片轟鳴!這轟鳴一直是由山谷里傾瀉出來,向著對面山頭上有紅旗飄動的方向,廣漠地飛撲過去……田野上,高粱紅著穗頭,在太陽下面沒有搖曳。東北鄉下,收割的日子雖然一天迫近一天,今年卻不被人們怎樣重視。村子里少壯的農民,更是不注意到這些。鐮刀在房檐下的刀掛上生著銹……所有的什么也沒準備。全是迫切的掮著自己的槍巡邏呀,守望呀……在被指定的地方。有的時候偶然聚在一起,他們也會談論由隊部那里聽到的,是一向由他們祖先也沒聽到過的一些新的話,新的故事。在他們誰也不肯顯示自己不聰明;全要顯示自己是英勇的,沒有一點膽怯或憐憫來殺一個日本兵,更是殺日本軍官。“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兇!我們的老婆,孩子,爸,媽,還不是教那些王八羔子們,白用刺刀給捅了?——司令那家伙真是條漢子,真可以。”“聽說,這七個人……原先是九個,半路上‘過去’兩個,蕭明原先就是我們的人,那不能算數的。”“蕭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來是個學生,能和我們一樣吃苦,沒白念書。”正午的太陽,火一般燃燒在人的頭頂上。除開蟈蟈在叫得特別響亮以外,再也聽不到蟲子的吟鳴,豬和小豬仔在村頭的泥沼里洗浴,狗的舌頭軟垂到嘴外,喘息在每個地方的墻蔭,任狗蝸的叮咬,它也不再去驅逐。孩子們脫光了身子,肚子鼓著,趁了大人睡下的時候,偷了園子的黃瓜在大嘴啃吃著。這好像幾百年前太平的鄉村。雞鳴的聲音,徐徐起來,又徐徐地落下去,好沉靜的午天啊!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廢墟。彈窩在每處顯著貪婪地擴大;墻垣頹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齊的牙齒。茅草在各處飛揚著,屋頂開了不規則的天窗,太陽能夠從這樣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頭顱隨便滾在天井中。沒有死盡的狗,尾巴垂下沿著墻根跑,尋食著孩子或是大人們的尸身。到午間再也聽不到山羊們帶著顫動的鳴叫,也沒有了一只雄雞,麻雀子們很寂寞地飛到這里又飛到那里。(選自《“奴隸”叢書》,1934年,有刪改).小說是如何塑造蕭明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①側面烘托人物形象,文章通過人物對話,議論評價,刻畫了蕭明具有新思想的青年精于指揮,領導大家抗日救亡的形象。②語言描寫,體現了蕭明的治軍藝術,具有親和力。③動作描寫,刻畫出蕭明主動為大家擔任警戒任務的身先士卒的形象。【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①側面烘托人物形象。如“蕭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來是個學生,能和我們一樣吃苦,沒白念書”,一路上,他同游擊隊員們一樣忍饑挨餓、飲風宿雨,受盡了辛苦。通過人物對話,議論評價,刻畫了蕭明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聰明機智、勇敢善戰,也精于指揮,領導大家抗日救亡的形象。②語言描寫。如“弟兄們,我們就在這塊石頭上歇一歇吧。我到對面那個小山上去擔任警戒,明天一早晨,我們也必得趕到王家堡子……”,蕭明作為有理想、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書生從軍,用“弟兄們”而不用“同志們”這一稱呼,體現了蕭明的治軍藝術,具有親和力。③動作描寫。“誰也不注意蕭明說完了話,怎樣自己提了步槍,走下谷底,跨過小河,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對面的小山上去……”通過動作描寫,刻畫出蕭明主動為大家擔任警戒任務的身先士卒的形象。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婁德嘉兄弟(節選)羅烽第二天早晨:肥大如同白蝴蝶的雪片飛繞著呂梁山。田野,凍結的溝渠,被幔上一層潔白的外套。纖弱的馬尾松好像經不住雪的重壓似的,都在微微地弓垂著腰。那迂回狹窄的山道被掩埋了。除去一些稀疏的、清淺難辨的山兔的蹄印外,再也尋覓不出一個人的足跡,為了尋覓寒食,成群結隊的老鴉冒著雪從山上的叢林里飛了下來,它們——那些黝黑的污點,毫無顧惜地將那柔白的垂幃沾染了,一種寒愴的鳴叫,給這靜穆而樸素的空間破壞了。在山的斜坡,在一個窯洞外,獵人婁德嘉用一塊破布擦拭著父親唯一的遺產——那支圍槍的槍銃。他已經有三天沒用那支槍了。今天,他想借著這雪天,獵一些山兔之類的山獸。但經他考慮一番以后,又決定不去了,婁德嘉以為:這里距自己的村莊雖然有三十里地,但那槍聲也足以驚擾多疑的敵人的。于是他抱著圍槍踱進了窯洞。珍子還躺在干草上酣睡著。婁德嘉怕驚醒疲困的侄女,他靜悄悄地坐在一個白楊木墩上,兩手拄著槍口,手背墊抵著下顎,在發著呆想。他懸慮著他的田園,這一夜間不知道遭了多少災難。那些壯丁,那些婦女,認識的或不認識的,誰又遭到敵人的殘殺與蹂躪了呢?那些豬羊,那些牛,那些雞鴨,自己的或別人的,誰的能不被強盜般的敵人搶奪去呢?還有那些小米和燕麥,那些煤和木材……全完了!想到最后,婁德嘉完全絕望了!而且這個從來不懂得怎樣叫作悲哀的獵人,今天他卻不知不覺地流了眼淚,這兩顆珍貴如大蚌珠的淚水,通過了起繭的面頰,他毫無感覺地讓它滑落到地上。山——寂寞著。雪——潔白的褥單,把大地上存在著的一切不潔白,丑惡的、雜亂的事物全掩蓋住了。這里變為和平,靜穆,縞素而美麗的宇宙,然而,這不實的外貌,卻引不起獵人婁德嘉的同感。他的心中正堆積著與那些相反的渣滓,而且沒有方法將它們掃除。他叫醒了侄女。他和珍子開始嚼著帶來的面饃。婁德嘉并不餓,隨便嚼著它來消磨那焦躁的時辰。珍子嚼著又涼又硬的面饃,想起比較溫暖的家來:“叔叔,咱們哪一天才能回家呢?”“誰算得出哩!反正,哼,不把日本鬼子趕跑,咱們就不能回去!”“誰能趕跑他們呢?叔叔,你說,是那些游擊隊嗎?”婁德嘉肯定地點點頭,隨后又連連唔了兩聲。“可是,叔叔,游擊隊就不會讓日本鬼子趕跑嗎?”“可想得乖!地下的蛤蟆,可吃不著天上的天鵝肉咧!……傻丫頭,你是中國人,你可知道中國的游擊隊全在哪里?”“我不知道,爸爸說過這山里全是咱們的游擊隊哩!”“這山里,這山可大啦,日本鬼子他一輩子也難以摸著大門嘞!”突然,腳步子踏在雪上的聲音,投進窯洞里來。機警的婁德嘉首先聽著那種聲音,立即給珍子一個手勢讓她靠在他身后的洞壁上。他右手提拎起裝好了彈藥的圍槍,左手做成弧形攏在耳根后辨著究竟是人的腳步,還是山獸的腳步。假如是人的,那就兇多吉少了!婁德嘉沒有聽錯,是人的腳步聲,不過他已證明,那僅僅是一個人。于是他默念著:一個,那簡直比打兔子還容易呀!他抖擻一下,膽子壯了起來。然而,機警的婁德嘉猜錯了,隨著腳步聲出現在他眼前的不是想象中的敵人,原來是自己的母親。于是婁德嘉大吃一驚地叫起來:“媽……怎么?你來干什么?”這個頭上腳下全被雪包圍的老太婆,一句話還沒有說,就栽倒在干草地上了。待半天她才喘上一口氣來。閉著眼睛向地下嘔出一句話:“你哥哥完啦!”“爸死啦嗎?爸是讓日本鬼子殺死啦嗎?……奶,你快說——”“別哭,孩子,”老祖母打著牙巴骨安慰著快要發瘋的孫女,“你聽我從頭說,別哭啊,天保佑,你爸爸沒有死,你們前腳走,日本兵后腳就來咧!那些鬼是為著你哥哥來的哩!一個通譯指著你哥哥問那個朱村長:他就是打山柴的婁道嘉嗎?朱村長點了一下頭,日本兵可就不問青紅皂白,餓虎撲食地把你哥哥架走啦!……”“為什么要架哥哥呢?”婁德嘉覺得哥哥既不是壯丁,又不是婦女,所以他十分懷疑,“媽,怎么不問問那個通譯?”“呀喲!”她受了驚似的,繼續說:“媽去見朱村長啦,告訴我不要緊,日本兵不能殺害你的兒子,他們是要他做‘向導’的,我問他什么叫‘向導’呢?他說:就是讓他領著去打游擊隊。可是我不信,這一定是朱村長他騙我呀!”婁德嘉聽了母親的話,兩只腳就有點站不穩了。他想立刻離開這窯洞,去證明這件事情的虛實。于是他用非常鎮靜的態度對母親說:“媽,我出去一趟,去給哥哥想個辦法……”“想什么辦法呀,你能夠救出你的哥哥嗎?做夢的孩子!”“媽,也許能……”婁德嘉扛起圍槍背著彈藥袋悄然地走出了窯洞。他向著入山的,被大雪掩埋了的要道奔去。而他的意識,卻繞過了那要道以外的道路。他的腳步是飛快的,但他的心卻在那不能速決的岔路上徘徊著,徘徊著……大約走了一點鐘之后。在一個峰巒疊嶂的高處,婁德嘉停下了。他覓到一塊可以掩蔽對方視線的大石。他把圍槍放在那上面。一切都安靜著,唯有那不斷的飛瀑在單調地吵鬧著,乘著透明的銀灰的浮云的太陽露著模糊難辨的臉譜,以遲緩的速度向西映去……之后,婁德嘉銳利的眼睛從標尺的缺口看見一張飄蕩著蒼白胡須的臉,那張臉,也是蒼白的,而且帶著幾條新添的傷痕……突然,一種嚴厲的責罵在他的耳邊震動起來:“畜生!不能拿我的槍殺我的兒子!德嘉,你哥哥和你有什么冤仇呢?”“饒恕我吧,爸爸,”婁德嘉乞憐地默語著,“兒子要干一次不孝不悌的勾當了!”獵人,婁德嘉仿佛遇到了一只猛獸,他猙獰地扳動著貼在槍機上的食指……(有刪改).對話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請以婁德嘉與侄女珍子的對話為例,分析對話描寫的作用。【答案】①折射出珍子對家的眷戀,控訴了侵略者的暴行。②婁德嘉告訴珍子游擊隊一定能夠趕跑鬼子,突出了他對游擊隊的信任和對戰爭取得勝利的信心。③對話中交代了珍子父親知道游擊隊進山的行蹤,為后文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藝術特色的能力。從“珍子嚼著又涼又硬的面饃,想起比較溫暖的家來:‘叔叔,咱們哪一天才能回家呢?’”可知,折射出珍子對家的眷戀,控訴了侵略者的暴行。從“‘誰算得出哩!反正,哼,不把日本鬼子趕跑,咱們就不能回去!’‘誰能趕跑他們呢?叔叔,你說,是那些游擊隊嗎?’婁德嘉肯定地點點頭,隨后又連連唔了兩聲。”“可想得乖!地下的蛤蟆,可吃不著天上的天鵝肉咧!……”可知,婁德嘉告訴珍子游擊隊一定能夠趕跑鬼子,突出了他對游擊隊的信任和對戰爭取得勝利的信心。從“‘傻丫頭,你是中國人,你可知道中國的游擊隊全在哪里?’‘我不知道,爸爸說過這山里全是咱們的游擊隊哩!’”可知,對話中交代了珍子父親知道游擊隊進山的行蹤,為后文“媽去見朱村長啦,告訴我不要緊,日本兵不能殺害你的兒子,他們是要他做‘向導’的……”“婁德嘉銳利的眼睛從標尺的缺口看見一張飄蕩著蒼白胡須的臉,那張臉,也是蒼白的,而且帶著幾條新添的傷痕……獵人,婁德嘉仿佛遇到了一只猛獸,他猙獰地扳動著貼在槍機上的食指……”情節發展埋下伏筆。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人世間(節選)梁曉聲周秉義從北京調回了本市,終日足不出戶,只是看書,偶爾也與冬梅晚飯后看看電視劇。冬梅的耳中刮進了一些關于丈夫任職的議論。她忍不住問:“確實是平調回來了?”他肯定地說:“是啊。”她又問:“到底為什么?”他奇怪地反問:“我信中不是寫了嗎?”“你想干的實事,到底是什么實事呢?”“現在說了也沒用,得看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這個話題,好不好?”“跟我還有什么不便說的嗎?是不是在北京沒干好啊?”“看你,我說不聊了,你偏要聊這個話題!我在哪個崗位上沒干好過?我離開北京前,領導還給我開了歡送會呢!干得不好能有那種待遇嗎?”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問下去了。春節過后,組織部門下達了正式任命,周秉義擔任副市長,他的分工只有一項,主抓招商引資,盡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進本市房地產業發展。一天下午,周秉義來到弟弟家,讓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場大雪。秉昆說:“哥,這么大的雪,改天吧。”秉義說:“我正是因為下這么大的雪才來的啊。沒人出門,也就沒人注意咱們嘛,想看哪兒看哪兒。”老哥兒倆逛起光字片來。光字片的面積比以前大了,人口也比以前稠密多了。大雪覆蓋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連一片,東倒西歪,橫七豎八。稍一細看,都會從積雪之下發現外露的種種骯臟——垃圾堆,各種令人作嘔的臟水結成了冰。老哥兒倆在光字片轉啊轉,不知不覺天黑了。……常進步下班比往日早了些,他從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門來。常進步他媽與周秉義,當年是職工與老領導關系。周秉義做黨委書記,常宇懷是他最倚重的中層干部,他們夫婦和周秉義的關系非同一般。“嫂子!”面對滿頭白發的烈士遺孀,周秉義的眼淚奪眶而出。常進步他媽拉著他的手微笑著說:“知道你調回來了,工作肯定忙,何必來看我們呢!”周秉義說:“對不起,嫂子,我本該經常來看你們的啊!”他側轉身,一手捂面,泣不成聲。“進步,還不快請你周叔叔進屋!”常進步他媽拉開了家門。周秉義回到當年的軍工廠家屬區,他內心五味雜陳。周秉昆心里越發有點兒瞧不起哥哥,覺得哥哥一點兒也沒有副市長的風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四月,天剛轉暖,光字片受了一場虛驚。某日來了幾組測量小隊,臨街住戶人心惶惶,以為要修路。修路當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兒呢?有人與測量隊的人攀談,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對光字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半信半疑的人們又問,“大刀闊斧”怎么理解呢?測量隊的人說,他們也不清楚,那是一位副市長的原話。人們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義啦!光字片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測量隊接連測量了數日,整個光字片也接連亢奮了數日。此后,每天晚上總會有幾個男人相約來到秉昆家聊天。他們回憶起了秉昆父親周志剛,周志剛雖然沒享著大兒子的福,全光字片的人可托上周秉義的福了。誰承想光字片會出一位副市長呢?他是光字片的大救星啊!男人們聚到周家,想知道對光字片“大刀闊斧”的改造究竟何時開始?將改造到什么程度?光字片的人家也能過上享受燃氣灶和自來水的生活嗎?對于他們的探問,周秉昆一句也回答不了。他已經好久沒見到哥哥了。“五一”過后,大隊的建筑人馬浩浩蕩蕩地向光字片進發,建筑大軍的載人卡車彩旗招展。光字片的青年聞訊后,騎著自行車迎接,但建筑大軍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軍一直往前開,開到了馬路盡頭——虎皮岡,在那里安營扎寨。光字片的人們疑惑極了,一撥接一撥到周秉昆家問個究竟:難道你哥要在那地方為咱們光字片的人建樓?那可是連兔子都不刨窩的地方啊!咱們光字片就是再爛,畢竟屬于城區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們問問你哥……與測量隊剛離開那幾天相比,光字片人們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滿懷憧憬到感覺被耍了,男人女人們詢問起周秉昆時都義憤填膺。虎皮岡那邊,晝夜機聲隆隆,工程突飛猛進。十月份,兩排十幢二十層高樓在虎皮岡拔地而起。市政府發布了正式公告,宣稱那里將成為本市的“希望新區”。那天晚上,周秉義終于現身弟弟家……第二天,秉昆媳婦鄭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戶口遷出。她又到新區,在市公安局接待點把戶口落上。那事成了一條新聞,卻沒引來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們仍在觀望。有人說:“周家哥倆演起雙簧來了!”他們都有等著看笑話的意味。新區為周家的到來開了歡迎會,周家的門面房和兩居室住房都經過了簡單裝修。后來,光字片開來了卡車隊,連續替一些人家免費搬家,搬往新區。周秉義終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站在一輛小卡車上,那天他精神抖擻,向人們講話:我從小到下鄉前生活在這里,我們老周家三個兒女,沒有什么瞞得了光字片的人。咱們光字片人家的許多長輩,一九四九年前就居住于此,當時這里叫窮人窩。后來,他們中許多人成了東北解放后最早的產業工人,這個地方也不再叫窮人窩了。但是,這里卻一直住著本市很窮的人家。我不是在北京當官當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調回來的。為什么呢?我老了,快到退休年齡了。近年來,光字片的存在越來越成為我一塊兒心病。一想到咱們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這里的父老鄉親。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光字片卻變得比當年更糟糕,處處不堪入目。人掉進廁所的事發生幾次了,還淹死過孩子。我知道,從大人到孩子,誰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我想在退休之前,將光字片徹底改造。這很不容易……現在我要做的事完成一半了。大家已經看到,光字片與過去不一樣了……(有刪改)《人世間》塑造的周秉義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小說是如何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答案】①正面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如“‘對不起,嫂子,我本該經常來看你們的啊!’他側轉身、一手捂面,泣不成聲”“那天他精神抖擻,向人們講話……”,寫出了周秉義的講情義和有擔當。②側面襯托,通過其他人物襯托人物形象。如周秉昆“覺得哥哥一點兒也沒有副市長的風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襯托了周秉義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③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周秉義推動光字片改造,建設希望新區,鄉親們不愿搬遷到希望新區,周秉義動員家人,勸說鄉親們。小說在矛盾沖突中寫出了周秉義的有情有義、堅守原則、有方法。【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正面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對不起,嫂子,我本該經常來看你們的啊!’他側轉身、一手捂面,泣不成聲”,運用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塑造了一位關心百姓生活、平易近人、重感情的領導人形象;“那天他精神抖擻,向人們講話……光字片與過去不一樣了……”,運用神態描寫和語言描寫,刻畫了周秉義的講情義和有擔當的性格特征。側面襯托,通過其他人物襯托人物形象。小說通過周秉昆的眼睛和感覺刻畫周秉義的形象。如“周秉昆心里越發有點兒瞧不起哥哥,覺得哥哥一點兒也沒有副市長的風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用周秉昆感覺哥哥一點兒也沒有副市長的風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的想法,側面襯托了周秉義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文中說“周秉義擔任副市長,他的分工只有一項,主抓招商引資,盡快改造城市面貌,消除土坯房,促進本市房地產業發展”“兩排十幢二十層高樓在虎皮岡拔地而起。市政府發布了正式公告,宣稱那里將成為本市的‘希望新區’”“第二天,秉昆媳婦鄭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戶口遷出。她又到新區,在市公安局接待點把戶口落上”“沒引來多少人效仿。光字片的人們仍在觀望”“近年來,光字片的存在越來越成為我一塊兒心病。一想到咱們光字片,我就心疼生活在這里的父老鄉親。新中國成立半個多世紀,光字片卻變得比當年更糟糕,處處不堪入目。人掉進廁所的事發生幾次了,還淹死過孩子。我知道,從大人到孩子,誰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周秉義推動光字片改造,建設希望新區,鄉親們不愿搬遷到希望新區,周秉義動員家人,勸說鄉親們。小說在矛盾沖突中寫出了周秉義的有情有義和堅守原則。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辯才禪師沈祖棻樹林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角紅墻,那正是巍峨的永欣寺。紅的墻在落日的光輝里閃著眩目的色彩,當它映入騎在馬上的辯才禪師眼簾的時候,他的心立刻跳動起來。他像一個從戰場上回來的兵士,在一種沒有生還之望的心情中意外地回到了故鄉。他想到立刻就可以回到他住慣了的寺院,看見他心愛的東西——那維系著他全部生命的一卷《蘭亭》,他歡喜得要發狂了。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內庭,千方百計想騙取他的《蘭亭》,自己如何的不為威勢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異寶的誘惑,始終不曾將《蘭亭》獻出來。秋漸漸地深了,蕭條的氣象籠罩了大地。辯才禪師近來總感到生活中還缺少了一些什么東西,可以說,是缺少一個人——一個能夠了解《蘭亭》、同時也就是能夠了解他珍愛《蘭亭》的心情的人。他的弟子中,卻沒有一個能夠了解《蘭亭》的,這一點,辯才禪師不能不認為是他生活中的遺憾。有一天,那是一個寂靜的黃昏,辯才禪師剛臨摹過一通《蘭亭》,慢慢地踱出禪室,遠遠地望見有一個生客在院子前面徘徊著,似乎是來廟中觀覽的。“是什么地方的施主光降寒寺?”辯才禪師殷勤地問。客人慢慢地走了進來,是一個三十幾歲書生模樣的人,高高的身材,穿一件寬大的黃袍,頭上戴著巾,巾下覆著一個略瘦而蒼白的臉,他非常合禮地作了一個揖,用清朗而沉著的聲音回答辯才禪師的問話。“弟子姓蕭,是北方人,帶了一些蠶種到南方做買賣;偶爾經過寶剎,一些生動的壁畫吸引了我,這偉大的藝術給了我最高的啟示,使我留住了。”辯才禪師很高興地邀請來客進了禪室。他們下棋,彈琴,談論文史,立刻非常相得了。有一天,姓蕭的客人帶來了一幅梁元帝《自畫職貢圖》給辯才禪師看,畫是那樣精巧;辯才禪師一見,就深深地贊嘆起來。于是姓蕭的客人說:“弟子最好書畫,的確,好的畫像好的字一樣值得人稱贊。”“好的字嗎?那不用說是二王了!”辯才禪師得意地叫起來。“不瞞禪師說,弟子先世都傳二王的楷書法,弟子也是從幼年就愛好二王書法,用心揣摩過的;現在出門還隨身帶著幾通王帖哩。”整個下午,他們在詳細欣賞和互相贊嘆來客所攜帶的二王法帖中度過。最后,辯才禪師看不過對方的過分夸張和驕傲,終于笑著說:“這幾通固然不錯,但是還不能算怎樣好;老僧有一幅真跡,倒很異乎尋常呢!”“是什么帖呢?”對方似乎不信地問。“《蘭亭》!”用輕快的調子毫不費力地說出這兩個字,口角上掛著得意的微笑。“經過了多少離亂,哪會有真跡存在;不過是響拓本罷了。”對方輕蔑地笑了。“什么話!智永禪師在世的時候,一直珍藏著,臨死的時候,親手交付給我,哪會有錯呢?”辯才禪師親自從屋梁上取出《蘭亭》,小心地打開了放在客人面前,得意地說:“請看吧!如何?”客人取在手中,細細地看了一會兒,指了幾處地方說:“你看!這筆不得勢,那筆也不得神!果然是響拓本呢!”辯才禪師不答話,揮手將《蘭亭》奪過來,感到從未受過的侮辱,臉漲得通紅,氣呼呼地叫道:“你不懂!你完全不懂!你不許再和我提‘蘭亭’兩個字。”對方并不生氣,輕松地笑了!“何必生氣呢?弟子和禪師取笑的。弟子揣摩了二十年王帖,難道連真偽都辨不出嗎?這的確是稀見的神品,快取過來讓我細細賞鑒一下吧!人間的樂事,還有更勝于此的嗎?”“請原諒我的粗魯吧!你可以細細地欣賞,要知道這機會并不是容易的哩!”辯才禪師立刻轉怒為喜,溫和地說;同時又將《蘭亭》笑嘻嘻地遞過去。客人鄭重地接了過來,細細地賞玩著,一面笑著對辯才禪師說:“看到這樣的神品,就像見了天人一樣,真是神光四射,令人目眩神迷;它將我們從這污濁的塵世帶到了另一個美的世界,使我們忘記了一切!”“你才是真正能懂得《蘭亭》價值的人啊,同時也是最能了解我心情的人啊!”辯才禪師快活得叫了起來,緊緊握著客人的手,他的眼中流出歡喜的淚了!從此以后,禪師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鑒賞《蘭亭》,也不再藏在梁上。客人每天到永欣寺來,辯才禪師將他奉為上客,徒弟們也都和他相熟。每逢禪師外出做佛事的時候,就留客人獨自欣賞《蘭亭》;等到禪師回寺之后,兩個人又興高采烈地討論起來。那一天,辯才禪師正在靈記橋南嚴遷家里做佛事,忽然都督派人傳喚他,他不知道什么事,奇怪極了!后來又有差役來催促他,說是御史要見他,叫他趕快就去。辯才禪師感到更糊涂了,就匆匆忙忙隨著來人去見御史。辯才禪師一抬頭,看見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蕭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莊嚴地說:“我是奉旨來取《蘭亭》的,現在《蘭亭》已經取得,所以請你來……”辯才禪師沒有聽完他的話,立刻覺得有一個魔鬼伸出鋼鐵一般的指爪,將他的心拉了出來,眼前一黑,天地立刻旋轉起來,他一切都不知道了!寫于一九三五年(有刪改).這篇小說采用了明暗線交織的寫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這一寫法的好處。【答案】①明線是辯才禪師拒絕皇帝回到寺廟后認識客人丟失《蘭亭》的過程;暗線是皇帝直接騙取《蘭亭》未果后,派御史用計謀騙得《蘭亭》。②明線表現了辯才禪師的淳樸善良,和暗線皇帝巧取豪奪的險惡形成對比,使主題豐富深刻。③雙線交織呼應,使故事情節更加集中、緊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手法的能力。由原文“他想起,皇帝三次敕令他入內庭,千方百計想騙取他的《蘭亭》,自己如何的不為威勢所屈,排斥了一切奇珍異寶的誘惑,始終不曾將《蘭亭》獻出來” “從此以后,禪師和客人每天在一起鑒賞《蘭亭》,也不再藏在梁上。客人每天到永欣寺來,辯才禪師將他奉為上客,徒弟們也都和他相熟。每逢禪師外出做佛事的時候,就留客人獨自欣賞《蘭亭》;等到禪師回寺之后,兩個人又興高采烈地討論起來”“辯才禪師一抬頭,看見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蕭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莊嚴地說:‘我是奉旨來取《蘭亭》的,現在《蘭亭》已經取得,所以請你來……’”可知,明線是辯才禪師拒絕將《蘭亭》獻給皇帝回到寺院后,御史前來欣賞,丟失《蘭亭》的過程;由“辯才禪師一抬頭,看見那御史就是他的姓蕭的客人,不由得怔住了。御史莊嚴地說:‘我是奉旨來取《蘭亭》的,現在《蘭亭》已經取得,所以請你來……’”,暗線是辯才禪師拒絕皇帝后回到寺院,皇帝派遣御史前來騙取《蘭亭》的過程。明線主要寫辯才禪師被騙,主要展現的是辯才禪師的淳樸善良,如“‘好的字嗎?那不用說是二王了!’辯才禪師得意地叫起來”“這幾通固然不錯,但是還不能算怎樣好;老僧有一幅真跡,倒很異乎尋常呢!”;而暗線則展現的是御史和皇帝的狡詐,如“弟子姓蕭,是北方人,帶了一些蠶種到南方做買賣;偶爾經過寶剎,一些生動的壁畫吸引了我,這偉大的藝術給了我最高的啟示,使我留住了”“不瞞禪師說,弟子先世都傳二王的楷書法,弟子也是從幼年就愛好二王書法,用心揣摩過的;現在出門還隨身帶著幾通王帖哩”“你看!這筆不得勢,那筆也不得神!果然是響拓本呢!”。而明暗線結構的好處是,將辯才禪師拒絕皇帝以及和御史欣賞《蘭亭》的不屈與質樸和皇帝利用御史來騙取《蘭亭》的巧取豪奪進行對比,從而深化主旨;在結構上的好處是,明暗線交織,使故事情節更加集中緊湊,扣人心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