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 教案【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節由黑體與黑體輻射、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和能量子三部分內容組成。教材著重介紹了在研究不同溫度下黑體輻射強度與波長關系時,經典理論結果與實驗事實之間產生的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說。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家進行探究的科學方法與科學精神。【教學目標】(一)教學目標物理觀念:知道黑體輻射、能量子的概念科學思維:掌握黑體輻射的規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通過對黑體輻射的規律的探究,揭示實驗規律,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培養探究意識,提高實驗能力。科學態度與責任:學會解釋黑體輻射的規律,實事求是,理解能量子、光子,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難點重點1.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2.能量子的概念。難點1.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的理解。2.能量子的概念的理解。【新課導入】(一)新課導入一個燒紅的鐵片從中間到兩邊的顏色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物體由于具有溫度會向周圍輻射電磁波,溫度不同,不同頻率的電磁波輻射的強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顏色。【新課講解】(一)黑體與黑體輻射黑體與黑體輻射物體表面能夠吸收和反射外界射來的電磁波。如果某種物體能夠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而不發生反射,這種物體就是絕對黑體,簡稱黑體。空腔壁上開一個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電磁波在空腔內表面會發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終不能從空腔射出。這個帶小孔的空腔就可以近似為一個絕對黑體。(一)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問題:利用分光技術和熱電偶等設備,可以測出黑體輻射電磁波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情況,如圖所示為四種溫度下黑體輻射電磁波的強度與波長的關系,根據下圖說一說黑體輻射的規律有哪些 (1)隨著溫度的升高,各種波長的輻射強度都有增加。(2)隨著溫度的升高,輻射強度的極大值向波長較短的方向移動。思考:怎樣解釋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呢 在新的理論誕生之前,人們很自然地要依據熱學和電磁學的知識來解釋。德國物理學家維恩和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分別在1896年1900年提出了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理論公式。他們提出的公式都只能解釋一部分實驗現象。維恩公式在短波區與實驗非常接近,在長波區則與實驗偏離較大;瑞利公式在長波區與實驗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區與實驗嚴重不符。(如圖所示)。普朗克的解釋:1900年10月,普朗克找到了一個數學公式,它與實驗吻合得非常完美。于是,普朗克嘗試從電磁學、力學、統計物理學等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出發,把這個公式推導出來。(一)能量子能量子閱讀教材第69頁“能量子”的相關內容,了解普朗克的觀點。(1)組成黑體的振動著的帶電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數倍。可能是ε或2ε、3ε……普朗克把這個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2)能量子的表達式為ε=hν,這里的ν是帶電微粒的振動頻率,也即帶電微粒吸收或輻射電磁波的頻率。h是一個常量,后人稱之為普朗克常量,其值為h=6.62607015×10-34J·s。問題:由能量量子化假說可知,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不是連續的。但我們平時見到的宏觀物體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為什么是連續的,而不是一段一段的 宏觀物體是由大量微粒組成的,每一個粒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這符合能量量子化假說,而大量粒子則顯示出了能量的連續性。思考:能量子假說的意義是什么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說,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觀點,打破了“能量是連續變化的”的傳統觀念,使人們對微觀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板書】(一)板書一、黑體輻射1、黑體2、黑體輻射的特點3、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二、能量子1、定義2、能量量子化的意義【課后反思】(一)課后反思本節的知識對學生來說相關的經驗較少,理解起來有很大的難度。比如黑體輻射實驗規律、為什么要研究黑體、量子化和連續性有什么差別等問題都是學生生活沒有的。另外黑體輻射實驗規律的圖像對學生淶水難度也很大,教師應該做好這一圖像的引導。本節課應該以教師生動講解為主,在講解過程中做好知識鋪墊,多設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