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溫度和溫標 教案【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3第2章第1節的內容,在“溫度和溫標”這節中,教科書引入了系統、狀態參量、熱平衡等一系列概念,并根據熱平衡來定義溫度。這樣定義溫度,使學生對溫度這個物理量的理解,比初中“冷熱的程度”這一說法深刻了很多,但又和初中的說法是一致的。初中物理學中學生知道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操作過程,而現在根據熱平衡定律,明確了這一操作過程的物理原理。對許多與溫度有關的物理現象,現在都可以用新的概念來重新認識。【教學目標】(一)教學目標一、教學目標1.知道什么是狀態,參量什么是平衡態。2.理解熱平衡的概念及熱平衡定律,體會生活中的熱平衡現象,了解熱力學溫度的應用。3.理解溫度的意義。二、核心素養物理觀念:通過閱讀、觀察,理解系統、狀態參量、熱平衡等物理量的意義。科學思維:通過對知識的類比,培養學生對現象的歸納能力,對問題的分析、推理能力。科學探究:通過閱讀、討論、交流、動手實驗,使學生學會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科學態度與責任:利用知識類比和遷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理解攝氏溫度的規定。2)學會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教學難點:1)理解攝氏溫度。 2)如何做到讀數既快又準確。【新課導入】(一)新課導入教師:在初中我們已學過了測量溫度時常用的一種單位,叫“攝氏度”。大家都知道:它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以一個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在這兩溫度之間等分100個等份,每一等份為1個溫度單位,叫“攝氏度”。這種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零度的測溫方法叫攝氏溫標,以攝氏溫標表示的溫度叫攝氏溫度。今天我們將要進一步學習有關溫度和溫標的知識。【新課講解】(一)狀態參量與平衡態平衡態與狀態參量。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回答問題:(1)什么是系統的狀態參量?并舉例說明。(2)舉例說明,什么是平衡態?學生:閱讀教材,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一)熱平衡與溫度熱平衡與溫度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回答問題:(1)什么是熱平衡?(2)怎樣理解"熱平衡概念也適用于兩個原來沒有發生過作用的系統"?(3)怎樣判斷"兩個系統原來是處于熱平衡的"?(4)熱平衡定律的內容是什么?(5)溫度是如何定義的?其物理意義是什么?學生:閱讀教材,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一)溫度計與溫標溫度計與溫標。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回答問題:(1)什么是溫標?(2)如何來確定一個溫標?并以"攝氏溫標"的確定為例加以說明。(3)什么是熱力學溫標和熱力學溫度?熱力學溫度的單位是什么?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換算關系怎樣?學生:閱讀教材,思考討論,回答問題。典例探究例1:細心觀察可以發現,常見液體溫度計的下部的玻璃泡較大,壁也比較薄,上部的管均勻而且很細,想一想,溫度計為什么要做成這樣呢?解析: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為了使測量更準確、更方便。下部較大而上部很細,這樣下部儲存的液體就比較多,當液體膨脹收縮時,膨脹或收縮不大的體積,在細管中的液面就有較大的變化,可以使測量更精確;下部的壁很薄,可以使玻璃泡內的測溫物質的溫度較快地與待測物質的溫度一致;細管的粗細是均勻的,是為了使刻度均勻,更便于讀數【板書】(一)板書溫度和溫標1.溫度:熱平衡中,表征“共同的熱學性質”的物理量叫作溫度。溫度是決定一個系統是否達到熱平衡的物理量。2.熱平衡的特點:一切達到熱平衡的系統都具有相同的溫度。3.熱力學溫標作熱力學溫度。符號T表示,單位是開爾文,符號為K。攝氏溫度與熱力學溫度的換算關系:T=t+273.15 K。【課后反思】(一)課后反思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1.平衡態與狀態參量。2.熱平衡與溫度的概念。3.溫度計與溫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