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學習目標1.立足時空觀念,通過史料實證感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樹立制度自信,培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勇擔大任的情懷2.立足家國情懷,通過了解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感受祖國的強大,增強民族自信學習過程 知識點一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1.20世紀80年代(1)社會:1984年至1988年,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2)科技:1983年,我國研制成功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Ⅰ”;1988年,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2.20世紀90年代(1)社會①1990年,“七五”計劃所規定的各項指標絕大部分完成或超額完成,開始向小康社會邁進;20世紀末,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②1997年提前完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③取得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一系列重大斗爭的勝利。(2)科技①1991年,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②1999年,“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同年“神威”計算機問世。③長江三峽水利樞紐、西電東送、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一批重大工程捷報頻傳。3.21世紀(1)社會①2000年,“九五”計劃的主要任務完成或超額完成。②戰勝非典疫情,奪取汶川抗震救災勝利,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③2006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并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④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2)科技①“神舟五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七號”飛船航天員成功進行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嫦娥一號”首次完成繞月探測。②到2011年,我國計算機等電子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網民數量居世界第一位。 知識點二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1.“一國兩制”(1)提出:20世紀80年代初,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2)含義: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3)首次運用:解決香港、澳門問題。2.祖國統一大業(1)港澳問題①解決: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分別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分別正式成立。②意義: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港澳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社會保持穩定,經濟更加繁榮,顯示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強大生命力。(2)臺灣問題①21世紀前: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1993年的汪辜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②21世紀:2005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同年連戰訪問大陸,雙方達成多項共識;2008年12月,兩岸“三通”邁開實質性步伐;大陸方面還實施多項對臺惠民政策措施。 知識點三 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20世紀七八十年代(1)外交政策①鄧小平明確提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的論斷,主張世界上所有國家一律平等;中國決不稱霸,也堅決反對任何霸權主義。②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占領別國領土、干涉別國內政。(2)主要史實①1978年8月,中日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②1979年1月,中美兩國正式建交。③1989年,中蘇兩國實現關系正常化。2.20世紀90年代(1)基本方針:積極發展新型大國關系。(2)外交成果①分別同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及歐盟等建立了發展面向21世紀雙邊關系的基本框架。②倡導并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③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④2001年,在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3.21世紀(1)總體布局: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2)主要成就①中美關系總體穩定,中俄關系高水平發展,周邊關系取得突破。②2002年,中國同東盟國家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③2003年,中國與歐盟確定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④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致力于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⑤從2009年開始,和其他金磚國家領導人建立定期會晤機制。⑥積極參與安全與反恐等全球性問題的國際合作。習題鞏固1.2021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粵港澳三地邁出融合發展的堅實步伐,粵港澳大灣區在新時代將成為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這些措施的實踐( )A.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 B.有助于“一國兩制”行穩致遠C.踐行了基層民主自治 D.得益于“澳人治澳”高度自治2.關于“一國”與“兩制”的關系、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習近平形象地指出,“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這說明“一國兩制”的核心內涵是 ( )A.優先保障兩種制度 B.建立大國特色外交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維持和平統一方針3.下圖為1978~200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示意圖,據圖中數據變化可知(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示意圖(單位:億元)A.1978~1985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有限B.1985~1990年經濟增長源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C.2000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經濟增長速度加快D.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推動經濟持續增長4.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歷史貢獻是( )A.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 B.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傳統C.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D.肯定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5.下圖選自2006年《中國物價年鑒》中的數據,這反映了( )A.國家宏觀調控下規范的市場主體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效果明顯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基本形成 D.國家的分配體制影響商品物價6.1979年5月,國務院宣布首鋼等八家大型企業進行改革試點。首鋼率先采取了讓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法——“三個百分百”:每個職工都必須百分之百地執行規章制度;出現違規違制,都要百分之百地登記上報;不管是否造成損失,對違制者要百分之百地扣除當月全部獎金。改革后的頭三年,首鋼利潤凈額年均增長45%,上繳國家利潤年均增長34%。這一做法( )A.標志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B.調動了企業生產積極性C.導致了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 D.改變了生產資料所有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