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設計作業設計團隊所在學校(簽章):作業涉及教科書版本:人教版 年級及冊次:七年級下冊作業涉及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作業設計團隊教師姓名(不超過5個):單元、章節(或主題、任務)整體性作業設計思路說明(500字以內) 明清時期的時代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主題和內容都很明確,就是明朝和清朝在政治上強化皇權,通過多種措施對邊疆實行有效管轄,鞏固發展大一統,同時也涉及了明清時期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文學藝術的繁榮和中外交流;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封建王朝末期潛藏的社會危機,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上的人地矛盾日漸突出,因為思想的鉗制,創新能力逐漸降低,因為閉關鎖國,曾經領先世界的中國開始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 本次作業設計面對的情景是單元總結與復習,通過設置不同階段的問題,發揮就“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復習本單元知識。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學校教學更加注重作業的“質”而非“量”,分層設計的作業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需求。基礎鞏固作業學生們幾乎都能完成,能力拓展類題對于一些學生來說稍有難度,但也應鼓勵學生去做。實踐創新作業需要對課程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并輸出,既動腦又動手,能力層次升級。本次作業設計整體上學生以圖敘史,形成歷史認識;能夠通過史料分析、培養分析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實踐情景,提升學科素養。使用時段 作業內容 第一課時 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 使用者 預計時長 預估難度系數課前 基礎性作業 明朝建立的時間 ,人物 ,都城 。 明朝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 。 明朝農業引進了原產于美洲的 。 簡要舉例說明明朝對外關系的史事: 。 舉例明朝的科技名著、有哪些? 例舉四大名著名稱、作者及朝代。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該農民起義名稱是什么?提出了什么樣的口號? 從方位的角度說明清朝對邊疆的管轄。 清朝強化君主專制的措施: 。 清朝對外關系的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響? 通過問題回顧本單元重點基礎知識,使學生和教師知道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全體同學 10分鐘發展性作業 根據課標及單元主題構建本章學習思維導圖 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構建整體的學習理念,突破重難點。 少數學生 8分鐘課中 基礎性作業 圖一到圖四反映了( ) 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B.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C.地方行政機構精 D.丞相權力不斷增強 2.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里曾經評價“這是明代制度里最壞的一件事情。從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年三四百年間,……真是中國歷史上最斷喪人才的。”材料中“最壞的一件事”的危害是( ) A.扼殺人才,禁錮思想 B.規范了考試形式 C.輕門第,重人才 D.提高了選官和用人的標準 3.下面圖片能反映什么歷史信息?( ) 印度尼西亞爪洼島三寶廟 抗擊了中國東南沿海的倭寇 體現了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 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 直接導致西方列強對華的武裝侵略課中 基礎性作業 4.2022年12月2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在城鄉基層充分應用中藥湯劑開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療工作的通知》。通知稱,國家中醫藥局組織制定了治療新冠病毒感染中藥協定方范例。這緣于中醫藥獨特的適宜抗疫的學術基因,中國古代藥物學成就中能凸顯“生態藥性”學術基因的中醫巨著是( ) A B C D 5.下面是某同學益理的筆記,橫線上應填入的內容是( ) 現狀:朝政腐敗、土地兼并嚴重 口號:“均田免賦” 事件:___黃巢起義 B.紅巾軍起義 李自成起義 D.大澤鄉起義 下圖《盛世滋生圖》為清朝乾隆時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這反映出當時( ) A.城市街道擁擠不堪 B.農業生產受到制約 C.清朝商業發達 D.地方人口增長迅速 7.右下圖是小涵同學復習某單元時做的筆記,該單元的主題是( ) 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復習與練相結合,將知識運用。 全體同學 4分鐘8.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記載“清朝對出海貿易的商船載貨物重量有嚴格的限制,甚至規定只準許帶鐵鍋一口,每人只許帶鐵斧一把等”。這一政策( ) A.鞏固了清朝的統治 B.導致中國落后于西方 C.促進中外經濟交流 D.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9.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下列兩幅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明清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形成時期 B.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漸趨衰落、專制主義走向頂峰 C.明清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強盛時期,專制主義走向頂峰 D.中國封建社會專制主義發展趨勢與封建社會發展進程成正比關系 10.中國經濟史學家方行先生說:“清朝時,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并繼續發展。”下列可作為該論斷依據的是( ) A.清朝已出現比較成熟的手工工場 B.清朝糧食產量大幅提高 C.晉商、徽商等商幫繼續發展,并在全國各地開設“票號” D.景德鎮是全國制瓷中心發展性作業 材料一 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逐荷蘭夷據之,偽置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萬年。其子鄭經(鄭錦)改東都為東寧省,升二縣為州。康熙二十二年討平之,改置臺灣府,屬福建省,領縣三。 ——《清一統志臺灣府》 材料二 新疆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漢代稱“西域”,即“西部疆域”之意;清乾隆皇帝更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之意。 材料三 清朝的版圖廣闊穩定,統治者具有明確的國土守護意識,因此十分重視治邊與邊疆治理制度的建設。清朝治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企望邊疆地區實現長治久安,為此朝廷傾注了大量心血。同時,清朝注意遵循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實施規范化、持續化的管理。所制定的邊疆治理制度,在歷代王朝中堪稱最為系統、完整和成熟,在實踐中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并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方鐵《論元明清三朝的邊疆治理制度》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簡述鄭成功的歷史功績。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管理臺灣地區的史實。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列舉清朝在西北邊疆地區治理的史實及意義。 根據材料三,概括清朝邊疆治理的特點。 (4)綜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歷代王朝對邊疆地區采取的管理措施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何歷史意義。 結合所學知識,學會知識的遷移,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與表達交流能力。 全體同學 10分鐘課后 基礎性作業 再次完成本單元思維導圖 經過一次講解再次完成思維導圖 全體同學 10分鐘發展性作業 以小組單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為主題,自編自導自演歷史劇,并在班級上展示。。要求情感態度觀積極向上,符合歷史史實,時間5分鐘及以內。 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對歷史的思考能力。 選做 5分鐘注:本表格可根據作業設計內容需要拓展、延長。作業設計涉及多課時的,應在此表中具體注明課時序號(例:第1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