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教學設計課 題 4.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版 本 教科版 學 科 科學冊 數 六年級 上冊 單元 第1單元 微小世界課型 新授課 備課人 執教時間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說出洋蔥表皮是由細胞組成的。 2.通過觀察和比較能說出洋蔥表皮細胞外形上的共同特點。教學重點 通過探索洋蔥表皮細胞的活動,說出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顯微鏡、繪制細胞結構圖。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準備 顯微鏡、洋蔥、清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紗布、碘酒、放大鏡等。教學方法 講授、討論、演示、實驗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個性化修改一、復習導入 PPT出示上節課用顯微鏡觀察到植物、微生物圖片。 我們上節課用顯微鏡觀察了很多有意思的物體,那么大家想過沒有如果我們用倍數更大的顯微鏡去觀察他們,又會得到什么有趣的結論呢? 本節課我們就用更大倍數的顯微鏡去觀察洋蔥表皮,看看它是由什么組成的。 二、學 (一)分小組制作洋蔥表皮標本 教師引導學生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注意提醒學生安全。 1.滴:在一個干凈的載玻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2.撕:用小刀在洋蔥鱗葉片內壁劃一個“井”字,用鑷子去下“井”中洋蔥內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提醒學生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 3.展:將用鑷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折疊。 4.蓋:用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能有氣泡。如水不足,可沿蓋玻片邊緣滴加;若水分過多,可用吸水紙吸掉。 5.染:從蓋玻片的一邊滴一滴稀釋的碘酒。 6.吸: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做成可以進行觀察。 (二)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教師引導學生采用目鏡倍數20,物鏡倍數45,放大倍數為900倍,提醒學生注意對光。 1.安放:右手握住鏡壁,左手托住鏡座,把顯微鏡向著光放在實驗臺上。 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武警對準通光孔。 3.調焦: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亮的光圈。 4.觀察:調節粗準焦螺旋,把所要觀察的洋蔥表皮切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標本要針對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像目鏡內看,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等,知道看清切片上的細胞為止。 6.仔細觀察表皮細胞,并繪制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圖。 三、議、評 1.洋蔥表皮結構是怎樣的?我們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結構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在顯微鏡視野中,洋蔥表皮細胞的形狀大體為長方形,它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 2.觀察時發現的小黑點和大泡泡分別指什么? 小黑點是細胞核,看到的大泡泡是液泡。 四、練 填寫記錄表 種類 記錄文字圖形洋蔥表皮細胞五、科學史教育 細胞的發現者:羅伯特·胡克。 胡克是17世紀英國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所設計和發明的科學儀器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他本人被譽為英國的“雙眼和雙手”。 他曾用自己制造的顯微鏡觀察植物組織,于1665年發現了植物細胞(實際上看到的是細胞壁),并命名為“cell”,至今仍被使用。 六、總結延伸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觀察了洋蔥的表皮細胞,理解了細胞的概念,那么,你們想不想觀察更多的動植物細胞呢?我們下節課一起來觀察其它的生物細胞。板 書 設 計 4.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洋蔥表皮細胞的形狀大體為長方形 它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 小黑點是細胞核 大泡泡是液泡課 后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