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二單元《音樂與自然》第二節《四季更替》設計制作:楊瓊春天萬物熙熙,夏天百草蔥郁,秋天霜白葉落,冬天寒風瑟瑟。大自然的四季各具特色,音樂的世界又是如何對四季更迭進行表現的呢?就讓我們通過本節的曲目一起來欣賞和感受吧。《春天的芭蕾》說一說歌曲中的哪個片段能讓你感受到春天的輕盈、雀躍和無限生機。聆聽與感悟隨歌曲舞動,注意舞出三拍子的節奏感和律動感。根據教室空間,設計律動路線。唱奏表演《春天的芭蕾》是一首節奏歡快、旋律優美、充滿時代氣息的歌曲,散發著春天的活力,唱出了當代人的幸福生活與歡樂心情。第一樂段表達的是人們對春天的期盼。第二樂段進入伴唱與主旋律,音區一高一低,仿佛草木在競相發芽,你追我趕。第三樂段運用了花腔技巧,春天即將到來,花兒就要綻放,音符仿佛也跳起了芭蕾。第四樂段為尾聲,大家在春天的舞臺上翩翩起舞,舞姿輕盈,聲音愉悅又有穿透力。分析欣賞女高音戲劇女高音:聲音渾厚,壯實有力,適宜表現富于戲劇性的激情和溫柔而深沉的感情。抒情女高音:音色柔美、清麗,適宜表現富于歌唱性的、流暢的抒情曲調。花腔女高音:聲音輕巧而富有彈性,音色明亮、清脆而華麗,適宜表現輕快、活潑的感情和難度較高的花腔技巧。知識卡片《春天的芭蕾》詞曲作者將春天的氣息融入歌曲的創作,其圓舞曲的曲風和高難度的花腔唱法,都是對春天無限生機的表達與演繹,表現出一年之計在于春的雀躍和期待。請思考,還有哪些音樂要素的變化能夠較好地表現春天的氣息。文化理解《仲夏夜之夢》序曲請聆聽作品片段,說一說音樂描繪了怎樣的場景,有什么樣的音樂形象,自己聽后有何感受。這些音樂形象主要是由哪些音樂要素塑造的?聆聽與感悟選擇作品中精靈主題、愛情主題的旋律進行哼唱,思考它們表達了相應主題的哪些特點。不同主題的色彩是用什么樂器和方式表達的?唱奏表演精靈主題:由小提琴主奏,采用斷奏和撥弦的演奏技法。愛情主題:由小提琴主奏,木管、銅管穿插其中。《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創作的配樂,以優美的旋律和巧妙的配器手法而著稱。該樂曲為奏鳴曲式結構,由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分析欣賞呈示部包含引子、主部主題、連接部、副部主題、結束部五個部分。引子由木管樂器組合奏的四個平靜的和聲進行開始,而后完成了同主音大小調的轉換,結束在 e小調主和弦上。主部主題也被稱為“精靈主題”,由小提琴主奏,采用斷奏和撥弦的演奏技法,仿佛有精靈在周圍飛舞嬉戲。連接部力度加大,與主題形成鮮明對比,后由單簧管和小提琴的演奏進入副部主題。副部主題為主人公的愛情主題,由小提琴主奏,木管、銅管穿插其中。結束部回歸到主部主題。門德爾松(1809-1847),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其作品風格溫柔 浪漫,富于詩意幻想。代表作有《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意大利交響曲》《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等。標題音樂 創作時按照標題進行構思,并要求聽眾依據標題的提示去聽賞的器樂作品。序曲 在歌劇或大型器樂作品等開始前演奏的樂曲。19 世紀出現了專門為音樂會演奏而創作的管弦樂作品,被稱為“音樂會序曲”,由門德爾松首創,其標題與音樂思想內容聯系緊密,多為奏鳴曲式結構?!吨傧囊怪畨簟沸蚯菢祟}音樂與序曲的結合。文化理解《仲夏夜之夢》序曲通過不同音樂主題塑造了不同性格的戲劇角色,體現了浪漫主義時期標題音樂的文學性。浪漫主義時期一般指 19世紀初至中葉歐洲的一種新的音樂潮流和創作風格,同文學藝術領域的浪漫主義思潮有著密切聯系。這一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強調個人主觀情感的表現,在作品中常把自己的主觀心緒同客觀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并追求民族民間的內容,從而使他們的音樂具有某種清新、質樸的氣質和格調。聆聽樂曲《平湖秋月》,它展現了怎樣的畫面,又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情感體驗。你能想到哪些跟這個意境相符的詩詞?《平湖秋月》聆聽與感悟唱奏表演請配合音樂,有感情的朗誦出你選擇的詩詞。為作品的意境配圖,可以自己繪制美術作品,也可以是自己拍攝的照片,亦或是網絡上看到的合適的圖片。請給大家講講你選擇這幅圖片的原因是什么。聆聽2—9小節,全曲便是由這8小節旋律變化而成,篇幅不長,旋律自由舒展,音調婉轉悠揚。感受母體和變體。分析欣賞主奏樂器:高胡,音色明朗清澈。除此以外,你還聽到了什么樂器的聲音?音樂是音樂家通過音符抒發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平湖秋月》是“月光”音樂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描繪了清秋時節,“一色湖光萬頃秋”,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的動人畫面。樂曲中的月色,靜、虛、淡、遠,充分體現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文人情懷以及中華民族追求高潔、潤美、細膩、和諧的傳統美學原則。請感興趣的同學尋找更多廣東音樂欣賞,看看哪些是贊頌四季的。文化理解《我愛你,塞北的雪》聆聽樂曲《我愛你,塞北的雪》,想象塞北飄雪的美景,感受創作者及演唱者對這一美景的熱愛之情。聆聽與感悟開口哼唱主旋律。注意換氣,調整歸韻。清唱或跟隨音樂伴奏演唱歌曲。唱奏表演《我愛你,塞北的雪》創作于1980年,節奏徐緩舒展,悠長深邃,借景傳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贊歌。練習切分音、長音、附點的歌唱,表達出靜中有動的飄雪情境。朗誦歌詞,感受北方語言音調,體會質樸流暢的特點。從歌曲中找出你認為最能表達對雪贊美之情的樂句,與同學交流。分析欣賞作品通過贊美雪花的純潔和獻身精神,謳歌生命的意義。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獨特的內涵,常常被各種藝術形式所描繪、所吟詠,或以雪比擬人高潔的品格,或抒發離人的思鄉情懷等。欣賞其他以雪為主題的樂曲,如《沁園春·雪》《踏雪尋梅》等,思考它們都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表達了怎樣的冬日情懷。文化理解總 結本節課我們在不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了大自然四季的美妙和生機勃勃。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音樂學習中,多聆聽、多感悟、多欣賞、多理解,提高音樂素養。課后作業嘗試著從音樂形象塑造和情感表達的角度,尋找以四季為主題的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賞析。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