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法律伴我們成長(2課時,后附答案)第1課時 法律為我們護航【學習目標】1.體會法律特殊的關愛和保護,增強珍惜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意識。2.學會自覺接受來自各方面的保護,初步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3.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知道并理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全方位防線。【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全方位防線。學習難點: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自主學習】1.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 周歲的公民。未成年人 發育尚不成熟, 能力較弱, 能力和 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 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 的應有之義。2.我國的憲法和民法典、 等法律,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別規定;我國還頒布了 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專門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3.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 、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 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 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責任。 保護、學校保護、 保護、 保護、 保護和 保護共同構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4.我國保護我們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其中專門法律有哪些?5.為什么要對未成年人實施特殊保護?6.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六道防線是什么?【課時達標】1.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 )A. 十五周歲的公民 B. 十九周歲的公民C. 十七周歲的公民 D. 十八周歲的公民2.我國憲法、民法典、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都對保護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別規定,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這是由于未成年人( )①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②生存發展事關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③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④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教育部制定頒布《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要求多部門會同指導地方開展法治副校長有關工作,每所學校配備至少1名法治副校長負責法治教育,并監督學校落實未成年人保護責任。頒布該辦法旨在( )①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②杜絕中小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③形成全社會保護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④形成對青少年的網絡保護和學校保護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漫畫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A. 社會保護 B. 網絡保護 C. 司法保護 D. 政府保護5.2023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的意見》。該意見指出,聚焦網絡空間未成年人權益,大力加強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A. 網絡保護 B. 司法保護C. 學校保護 D. 政府保護6.福建某地檢察院聯合教育局,聘任多名中小學生擔任法治副校長的“法治小助理”,承擔校園法治教育宣傳員和監督員的職責。該舉措有利于( )①引導學生學法知法守法②鼓勵學生參與法治實踐③提高青少年的執法能力④加強青少年的司法保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年6月1日,經由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有關社會組織積極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發揮各自優勢,開展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活動,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結合材料,談談怎樣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參考答案:1.D 2.B 3.B 4.C 5.A 6.A7. 答:(1)個人: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加強道德修養,積極抑制不良心理和行為;樹立法治意識,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等。(2)家庭: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生活上關心照顧,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影響未成年人等。(3)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消除校園安全隱患,建立和完善校園安全措施等。(4)社會:積極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等。(5)國家:堅持依法治國方略,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第2課時 我們與法律同行【學習目標】1.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自覺性。2.初步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3.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知道依法辦事的要求;理解樹立法治意識的重要性。【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學會依法辦事。學習難點:樹立法治意識。【自主學習】1.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地 、崇尚、 和 。樹立法治意識,是青少年 的基本要求。2.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 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 維護。3.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 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 的合法權益。4.養成 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 者、自覺 者、堅定 者。5.怎樣樹立法治意識?6..如何做到依法辦事?【課時達標】1. 七年級學生張鑫由于心煩,撥打火警電話19謊稱林區失火,消防隊員開著消防車趕到林區后發現是騙局,公安機關依法追究了張鑫的法律責任。這一案例說明( )A.公民應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B.法律賦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權利C.法律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D.青少年應該樹立法治意識,養成尊法守法的習慣2.樹立法治意識就是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法律。下列觀點和行為體現這一要求的是( )A.上學快遲到了,騎到路口看到兩邊沒有車加速闖紅燈過馬路B.疫情期間不配合社區防疫執勤人員工作,并辱罵工作人員C.因航班延誤,部分乘客以維權為由在機場大鬧D.劉某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堅持保守國家秘密3.七年級小亮私自將家里的電動車改裝,擅自調高速度。私自改裝的電動車在路上違章行駛,會威脅行人安全,擾亂交通秩序。對此,我們應這樣勸說小亮( )①堅持自己的改裝,這是動手能力強的表現②在行動之前,要想一想“是否可以做,有什么后果”③我們要依法律己、依法辦事,做合格公民④青少年要遵自覺守法律法規,做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在生活中,我們要增強法治意識,學會依法辦事。下列行為體現了此要求的是( )①小熙遵守交通規則,從不闖紅燈②小華阻止了準備酒后駕車的父親③小平狠狠打了罵自己的小林一頓④小彬發現小偷行竊撥打110報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為了要回被老板陳某拖欠的工資,農民工王某將自制的“炸藥包”掛在胸前,來到陳某新建的樓房上,揚言如要不回工資便引爆“炸藥包”,結果被公安機關抓獲,王某受到了應有的法律處罰。這個案例啟示我們( )①農民工維權艱難 ②要學會依法辦事③要運用法治方式維護自身合法④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不必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輛越野車越過中心護欄駛入逆向車道,撞上了正常行駛的小剛爸爸的車子,奪去了小剛爸爸的生命。法院一審宣判,肇事司機被判交通肇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小剛媽媽看了判決書,說:“現在的判決我不理解,但我尊重法官的想法,不上訴。小明和爸媽以及社區鄰居10余人報名了A旅行社組織的“某景區5日游”,簽妥了合同,并按約付清了團款。在前往景區途中,由于旅游車兩次出現機械故障,拖延了時間,導致隨后游覽的一個景點因關門而無法參觀。小明的爸爸情緒十分激動,拒絕繼續隨團參加游覽活動,并帶領其他人開始“自行活動”,自行包車游覽、自行聯系就餐、自行入住一家更高標準的賓館,最后又自行購買火車票回家。之后,小明的爸爸與A旅行社交涉,要求旅行社退還全部團款并且報銷全部花費。從樹立法治意識的角度點評材料中小剛媽媽的選擇和小明爸爸的行為。參考答案:1.D 2.D 3.C 4.B 5.B6. 樹立法治意識,就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小剛的媽媽選擇不上訴這是認可和服從法律的體現;小明的爸爸沒有做到依法維權,沒有遵守法律規定程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