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第二節 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1課時)【教學目標】1.運用亞洲分層設色地形圖歸納亞洲地形特點。2.讀亞洲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歸納亞洲地勢特征。3.通過對亞洲地形,地勢的探究,掌握分析各大洲地形,地勢特征的方法,并能夠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勢特征。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教學過程】(多媒體展示問題)導入語:這節課我們學習亞洲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多媒體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自主探究一)1.運用亞洲分層設色地形圖歸納亞洲地形特點。2.讀亞洲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歸納亞洲地勢特征。3.通過對亞洲地形,地勢的探究,掌握分析各大洲地形,地勢特征的方法,并能夠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勢特征。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先學】亞洲世界地理之最世界最高大的山脈——世界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低的洼地 ——世界最大的半島 ——世界的“雨極” ——世界最深的湖泊 ——世界最大的群島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學。(多媒體展示合作探究二)讀課本P7 圖6-2-11.找出 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說說這三種地形區的大致海拔及分布特點。2.參照圖中的高度表,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說說亞洲地勢高低起伏的大致趨勢。由圖可知:沿東西向30°N緯線,亞洲地勢 高 低。自學指導3讀課本P7-8,圖6-2-1和圖6-2-2,分析亞洲的主要地形類型可知:(1)五種地形都有大面積分布,亞洲地形 。(2)五種地形中 和 是主體,約占 。(3)亞洲地勢中間 ,四周 。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囊括了世界8000米以上的山峰,被稱為“ ”。(4)世界第一高峰—— 。世界最低的洼地—— 。它們稱為亞洲地勢高低起伏的重要標志。讀課本P9圖6-2-4和圖6-2-5,試著描述北美洲的地形特點。(1)地勢起伏的大致趨勢: 。(2)主要地形類型:西部 ,中部 ,東部 。(3)主要地形區及其分布狀況: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西部: 。中部: 。東部: 。(教師利用多媒體歸納小結)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第一大題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第二大題集中批改,然后糾錯。2.表揚滿分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全隊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隊的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教師站在講臺指導全班學生認真看書,默背本節知識點,由學生送錯題卷。)4.討論糾錯。白板展示相關錯題,指名讓做錯的同學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應當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會出錯的:選擇題1和2.5解析。錯題【當堂達標】1.亞洲地形多種多樣,中部主要的地形類型是 ( )A.高原和山地 B.平原和高原C.山地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2.亞洲地形、地勢的特點是 ( )A.平原丘陵為主,東高西低B.山地高原為主,中部高四周低C.平原丘陵為主,中部高四周低D.山地高原為主,西高東低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于( )A.青藏高原 B.帕米爾高原 C.蒙古高原 D.伊朗高原4.“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聽到這首《亞洲雄風》歌曲,我們的腦海中會涌現出一幅壯麗山河的畫卷。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頭”那么這座山是指( )A.天山 B.阿爾卑斯山 C.青藏高原 D.珠穆朗瑪峰5.(1)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西部與歐洲分界線是①______山脈、②烏拉爾河、③大高加索山脈、④______海峽。西南部與非洲分界線是⑤______運河。(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有多項世界之最。其中A 為世界最高的高原;D 為世界最大的半島。(3)亞洲地形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多分布在___部,平原和低地多分布在四周。地勢特點 。受其影響,亞洲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向四周分別流入印度洋、北冰洋、______ 洋。(4)穿過亞洲的重要緯線有赤道、北回歸線、______,說明亞洲地跨______、溫帶、寒帶三個溫度帶,氣候復雜多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