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上學期教學資料運動與摩擦力【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會發生摩擦,產生摩擦力。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體由靜止變成運動時需要克服摩擦力。3.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一般滾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大。科學探究目標1.會用墊圈數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對比不同運動方式下的測量結果。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體由靜止變成運動時需要克服摩擦力。3.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一般滾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大。科學態度目標嘗試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學探究。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意識到輪子的發明將物體的運動改變成用滾動的方式前進,這是技術上的巨大進步。2.意識到人類可以通過不斷改進技術來滿足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需求。【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難點: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一般滾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大。【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皮球]1.教師出示皮球,皮球在桌面滾動,最后停止。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預設:皮球慢慢減速,最后停下來。)提問:誰能解釋?(預設:皮球受到摩擦力。)板書摩擦力2.感受摩擦力。提問:我們有什么辦法感受到摩擦力呢?(預設: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提問:有什么感受?(預設:有一個阻礙手掌向前運動的力。)3.出示摩擦力的概念。4.出示古人搬運巨石的圖片。提問:古人是如何搬運巨石等重物的?(預設:使用滾木。)提問:人們在搬運巨石等重物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摩擦力,如何減小摩擦力呢?(預設:減少接觸面積、改變運動方式等)將學生說的方法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中。5.揭示課題:運動與摩擦力(板書)二、探索:(預設25分鐘)活動一:直接拉動重物。[材料準備:硬紙盒、重物、 木板、滑輪、棉線、托盤、墊圈、剪刀、學生活動手冊]1.討論:我們直接拉動重物,可能需要多大的力?2.學生說說可能要用哪些實驗材料,以及如何進行實驗。(了解學生前概念)3.學生說說實驗中還要注意什么,出示溫馨提示,明確實驗要求。4.學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說說發現了什么?5.提問:紙盒裝載重物是如何前進的?墊圈很少時,紙盒為什么不滑動呢?小結:像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滑動。(板書滑動)活動二:使用滾木拉動重物。[材料準備:硬紙盒、重物、 木板、滑輪、棉線、托盤、墊圈、剪刀、鉛筆5只、學生活動手冊]1.討論:古人有什么好方法拉動重物?2.學生說說可能要用哪些實驗材料,以及如何進行實驗。(了解學生前概念)3.學生說說實驗中還要注意什么,明確實驗要求。4.學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說說發現了什么?5.提問:滾木是如何帶著重物前進的?用“滾木”移動重物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小結:像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滾動。(板書滾動)活動三:改進滾木,使用輪子拉動重物。[材料準備:硬紙盒、重物、 木板、滑輪、棉線、托盤、墊圈、剪刀、輪子四個、車軸兩根、學生活動手冊]1.討論:我們有比使用滾木更好的辦法搬運重物嗎?2.學生說說可能要用哪些實驗材料,以及如何進行實驗。(了解學生前概念)3.學生說說實驗中還要注意什么,明確實驗要求。4.學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并說說發現了什么?5.提問:輪子是如何運動的?用輪子和滾木相比有什么好處?(預設:像滾木一樣滾動。)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學生活動記錄、班級記錄表]1.學生根據活動記錄的數據,反饋交流:哪種方式搬運重物比較省力?(預設:使用滾木或輪子。)2.為什么?(預設:根據拉動重物的墊圈個數,知道滑動比滾動受到的摩擦力大。)(板書滾動摩擦力小,滑動摩擦力大。)3.提問:三種方式中,你認為哪種搬運重物的方法最好?為什么?(預設:略)4.提問: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減小摩擦力?(預設:略)將學生的想法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中。四、拓展:交通工具是怎樣減小摩擦力的?(預設5分鐘)出示氣墊船和磁懸浮列車圖片。討論:氣墊船和磁懸浮列車是怎樣減小摩擦力,行駛得更快?【板書設計】5.運動與摩擦力摩擦力:阻礙物體運動的力滑動 摩擦力大運動方式滾動 摩擦力小【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表格中的數據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2.表格中“我的發現”是開放性的,只要學生表達的內容與研究內容相關即可。【作業設計】1.下面哪種方式搬運重物最省力,最方便?( C )A.直接拉動 B.使用滾木 C.使用輪子2.下面哪種情況是減小摩擦力?( B )A.冰面上鋪稻草 B.拉鏈上涂潤滑油 C.跑步用的釘鞋3.為什么使用輪子拉動重物比直接拉動重物更省力?( A )A.改變運動方式B.改變接觸面光滑程度C.改變了重物的輕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