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7.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學案一、【課前回顧】1.法的基本特征: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二、【揭示目標】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why)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what)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how)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如何理解?三、【自學指導及小組組合探究】任務一 探究與分享思考:“法制”與“法治”有何區別 為何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又要達到什么目標?教師點評:區別法制與法治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任務二 自學教材81至83頁的內容,總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和原則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政治保證:(2)力量源泉:(3)價值追求:(4)精神支撐:(5)實踐基礎:即時訓練: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邁入“民法典時代”。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全國人大常委會10次審議,10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針對意見反映集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專門召開座談會……民法典立法適應發展、與時俱進,直面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痛點難點問題,積極回應社會熱點訴求、滿足新時代人民法治需求、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民法典的編纂以“保護民事主體權利”作為主線,把對人身權、人格權的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到規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到規制霸座行為、禁止高利放貸;從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到具體條文要求贍養父母、撫養未成年子女,民法典草案用一個個法條映照出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在“民”與“法”之間彰顯為民情懷。結合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民法典的編纂遵循了依法治國的哪些原則。五、【小組匯報】小組合作探究形成統一答案后,由確定的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其他補充,教師點撥。【當堂檢測】1、法治是人類文明重要成果之一,我們要全面移植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2、道德是治國之重器,德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3、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6、我們要既重視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規范作用。7.人民網第21次全國兩會調查結果揭曉,“依法治國”當選十大熱詞之首。對法治的呼喚,折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下列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說法正確的有( )①依法治國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②人民群眾的期待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③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④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國家的重要標志,人們對法治的呼喚也折射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關于依法治國,說法正確的有( )①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③政府作為立法機關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④法律沒有階級性,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材料一 習近平在評論法治與德治時講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材料二 中國古代有“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干部既要有“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的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也要有“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的君子之范。抓住這個關鍵少數,就抓住了德法結合的根本。材料三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設規劃,提高立法工作質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務改革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法治與德治的關系。(2)根據材料三,分析我國是如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八、【課后反思】畫出本框知識思維導圖或課堂小結,總結還存在的疑問。九、【分層作業】 A組學生完成配套檢測卷基礎鞏固+能力提升部分,B組學生至少完成配套檢測卷基礎鞏固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