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跳繩》音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音樂表現目標:通過為歌曲伴奏,培養學生節奏的掌握能力。學生在游戲中掌握跳繩技術動作,發展學生的耐力、彈跳、靈敏和協調素質。2. 創意實踐目標: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喜歡并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3. 審美感知目標:消除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陌生感,使學生對音樂課和音樂老師多一份親切感。文化理解目標:提高和改善學生參與活動的意識和行為,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性。培養創新意識,發展學生個性,加強同伴間的友好交往與合作。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準確有感情地演唱《跳繩》。提高和改善學生參與活動的意識和行為,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性。2. 教學難點加入打擊樂伴奏。手搖和腳跳動作的配合協調,能否利用所給的器材“跳繩”,友好合作,進行健身。三、教學方法聽唱法、表演法、欣賞法四、教學過程1. 導入(1)歡迎來到音樂課堂。大家聽一聽這首樂曲適合哪種運動?聽音樂選圖片。(2)提問:這首樂曲的情緒是什么?抒情的 活潑的揭示主題2. 新課教學(1)你猜一猜這首樂曲的演奏樂器是什么?鋼琴請大家仔細聆聽樂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三段聆聽A樂段說一說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前14小節具有引子的作用,一下子就把兒童們活潑的身影和歡樂的心情展示無遺。(4)聆聽B段,試著演奏這兩組節奏“ XX X ” 與 “ X . X │ X - ”聆聽B樂段說一說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表現了兒童們在跳繩時做著種種有趣的游戲,臉上露出了種種豐富的表情。第三樂段跟哪段相似?A段的原樣重復(6)聆聽A‘段說一說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A‘段,最后在“X X X 0 │”的節奏下音樂嘎然而止。但情緒上要比A段更為歡騰。這首樂曲的作者是誰呢?丁善德你們聽過他的作品嗎?丁善德(1911年~1995年),浙江紹興人,生于江蘇昆山。1928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院,初學琵琶,一年后轉習鋼琴。1934年首演賀綠汀的獲獎作品《牧童短笛》及《搖籃曲》,并灌制唱片,為中國首位灌制唱片的鋼琴家。(8)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們來展示自己跳繩的本領。4. 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欣賞《跳繩》,讓我們知道了生活和音樂是分不開的,也學會了用顏色表示樂曲的段落分辨。學生在《跳繩》樂曲聲中離開教室,結束課程。四、教學評估1. 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評估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參與度。2. 通過課堂小測驗或課后作業,評估學生對音樂知識和跳繩技能的掌握程度。3. 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了解他們對教學方法和內容的看法,以便改進教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調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6張PPT)歡迎來到音樂課堂大家聽一聽這首樂曲適合哪種運動?這首樂曲的情緒是什么?提問:抒情的活潑的跳 繩你猜一猜這首樂曲的演奏樂器是什么?鋼琴請大家仔細聆聽樂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三段聆聽A樂段說一說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前14小節具有引子的作用,一下子就把兒童們活潑的身影和歡樂的心情展示無遺。“ XX X ” 與 “ X . X │ X - ”聆聽B段,試著演奏這兩組節奏聆聽B樂段說一說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表現了兒童們在跳繩時做著種種有趣的游戲,臉上露出了種種豐富的表情。第三樂段跟哪段相似?A段的原樣重復A‘段,最后在“X X X 0 │”的節奏下音樂嘎然而止。但情緒上要比A段更為歡騰。聆聽A‘段說一說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這首樂曲的作者是誰呢?丁善德你們聽過他的作品嗎?丁善德(1911年~1995年),浙江紹興人,生于江蘇昆山。1928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院,初學琵琶,一年后轉習鋼琴。1934年首演賀綠汀的獲獎作品《牧童短笛》及《搖籃曲》,并灌制唱片,為中國首位灌制唱片的鋼琴家。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們來展示自己跳繩的本領。小結:通過本節課欣賞《跳繩》,讓我們知道了生活和音樂是分不開的,也學會了用顏色表示樂曲的段落分辨。學生在《跳繩》樂曲聲中離開教室,結束課程。感謝您的觀看感謝您的觀看感謝您的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2.跳繩.mp3 A段.mp3 B段.mp3 教學設計.doc 演示.pptx 第三部分.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