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2023學年六年級下冊科學單元核心知識點第一單元《小小工程師》1、住房的基本結構:框架、承重、戶型、采光等。2、住房所具有的系統:供水、供電、排水、電路、煤氣、供暖、網絡等。3、住房的各個系統之間存在整體相互作用。如供水系統與排水系統相互關系,供電系統與家庭電路系統相互關系,電路系統與網絡系統相互關系。4、住房建造的主要過程:選址、設計、建造、驗收。每個階段都很重要,需協同發揮作用,核心是設計。5、認識港珠澳大橋(1)大橋經過九年施工,全長55千米,集橋、島、隧為一體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強勁的動力,給文化交流帶來方便。(2)工程建設過程的基本步驟:(3)限制條件包括時間、費用、可用材料、環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壞能力等。6、每一項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技術,證明了工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7、工程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各項困難和技術難關也推動著技術不斷發展前進。8、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9、埃菲爾鐵塔具有的結構特點: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穩定性好;框架結構,空氣阻力小;采用大量的三角形結構,穩定性好;拱形結構承重能力強。10、工程在實施前需要征集不同的設計方案,最終通過競標的方式來獲得資格。11、建造塔臺需要考慮的因素:建造地址、塔臺樣式、人員分工、塔臺高度、材料選取、確保堅固、保證安全、節省成本等。建造地點應滿足無視野遮擋、地面的高地等條件。12、建造塔臺的標書應該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設計(塔高、塔型、實用性、安全性等)、成本預算、人員分工、時間分配等。13、標書要求:利用文字、畫圖、標注等多種形式表達;設計中要關注競標要點:項目成本(材料、人員、時間)、項目安全性;標書內容越詳盡、完整,越有利于后期競標。14、建造塔臺可以采用框架結構,遵循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原則,使塔臺穩固。15、對一項工程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其中項目安全和項目成本的和諧統一是工程設計的關鍵。16、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工程師常通過建立模型來測試他們的設計。設計塔臺模型前,需要了解塔臺模型評價要求,按要求設計塔臺模型。17、建造塔臺模型的過程:設計→制作→測試→評估→改進。18、三角形框架較穩定,不易變形;四邊形框架不穩定,易變形。四邊形框架加上斜桿相當于里面有了2個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四邊形中增加的斜桿起的作用是推或拉的作用。19、設計塔臺模型要考慮的因素:(1)增加塔臺的穩定性:多用三角形結構,接口處要牢固。塔身上小下大、上輕下重,有利于抗風、抗震、增加塔臺的穩定性。(2)防止塔臺的傾斜:控制好立柱的高度,盡量等高,結構對稱。(3)提高抗風能力:采用框架結構(4)抗震的方法:①耐震:加大底部面積或加重底座重量。②制震:塔臺底部加入彈簧。③免震:塔臺底部加滾珠。(5)控制成本,不能太大、太高。(6)高度、安全、承重是必須達到的要求。20、塔臺模型的搭建順序:底座搭建、側面搭建、整體搭建。21、測試是工程設計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22、我們需要測試塔高、頂端承重、抗風能力、抗震能力等,測試時要求方法、標準、工具統一。23、測試結束后、各組梳理塔臺模型建造過程中的問題,如:塔臺模型高度太高,對于抗風有一定影響;承重結構不多,承重能力差;制作不夠精細,角度不正對抗震有一定影響;吸管用量過多導致成本過高,浪費材料;底端重量較輕、不利于抗震。24、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25、依據評估標準,針對每組模型開展小組自我評估與組間評估。26、根據已梳理的問題,依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再次進行改進。如:減小高度,提高承重能力;底部加重、變大,使塔臺模型在抗風抗震中穩固;減少多余的吸管和膠帶,減少材料的損失,降低成本;制作更加精細準確測量避免誤差;多制作三角形結構,全面提高穩定性。知識梳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