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科學(2017)六年級下冊4.4《要發展還是要環境》教案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要發展還是要環境》是大象版小學科學教材中的一課,旨在引導學生理解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培養他們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以及在個人生活和未來決策中實踐環保行為。本課內容緊密貼合《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強調科學教育與社會責任、生態文明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教材通過實例闡述了經濟發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如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并探討了過度開發導致的環境問題,如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變化等。介紹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強調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的平衡發展,以及代際公平原則,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不僅是當前的責任,更是對未來世代的承諾。列舉日常生活中的環保行為,如節約資源、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環保理念,為保護環境做出貢獻。二、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處于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的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時期,他們具有更強的邏輯推理能力,開始能夠處理抽象概念和進行假設檢驗。對于“要發展還是要環境”的主題,他們能夠理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基本矛盾,對相關概念如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等有初步的認識,并能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學習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判斷。六年級學生正逐步形成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責任感,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敏感,對公平正義有一定追求。他們開始關注社區乃至全球的環境問題,對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所感知。此時,引導他們深入探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有助于激發他們對社會公正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心,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經過幾年的科學課程學習,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能夠進行觀察、提問、收集信息、分析數據和得出結論。面對“要發展還是要環境”這一復雜議題,他們可以參與到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探究活動中,通過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進一步提升分析復雜問題、權衡利弊、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三、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獲取證據,進一步認識科技發展對人類發展起到的巨大推進作用和人類發展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2)科學思維:鍛煉學生利用證據、運用邏輯推理進行批駁和反批駁的能力。(3)探究實踐:通過辯論認識到人類發展和環境保護都是不可或缺的。(4)態度責任:認識到人與自然環境應該和諧相處。四、教學準備(1)材料準備:一些關于科技給人類發展帶來巨大變化和人類發展給環境帶來破壞的資料。(2)活動場地:教室或網絡教室。五、教學重難點重點:獲取證據,進一步認識科技發展對人類發展起到的巨大推進作用和人類發展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難點:鍛煉學生利用證據、運用邏輯推理進行批駁和反批駁的能力。六、教學過程(1)提出問題。師:上一課的研究讓我們發現人類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那么,人類到底應該要發展還是要環境?你們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生1:我認為還是要保證人類的發展。因為人類只有不斷發展才能越過越好。生2:我認為還是要先保護生態環境。因為如果生態環境被破壞了,人類也會遭殃的!生3:……師:剛才大家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但有理不在聲高,任何一種觀點都需要有充分的證據來佐證。今天,我們就圍繞“要發展還是要環境”的話題展開一場辯論。(2)計劃組織。師:今天我們的辯論將采取正反對抗辯論的形式來進行。首先請大家明確自己的觀點。請大家對“要發展還是要環境”的問題進行一個判斷,認為發展比環境重要的同學將作為紅隊成員參加本次辯論,認為環境比發展重要的同學將作為綠隊成員參加本次辯論。如果有同學暫時對這兩個觀點持中立態度,可以先作為觀察員參加到藍隊,然后在辯論過程中隨時作出選擇。師:辯論不是簡單地討論,更不是狡辯或詭辯,科學的辯論講究有理有據,要以理服人,以證據服人,不僅要有真憑實據,還要邏輯嚴密!因此,為了讓我們的辯論變得更加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我們首先應該去準備一些用以佐證自己觀點或反駁對方觀點的證據。我們可以把前面幾課已經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重組,也可以根據需要繼續搜集一些新的證據。我們可以把這些證據整理成小卡片,以便辯論時隨時使用。下面就請大家根據自己的觀點整理出佐證自己觀點和批駁對方觀點的證據信息,越多越好,越真實、有力越好。師:這是本次辯論賽的規則,我們的辯論將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師出示辯論規則)請各方根據辯論規則提前選好各環節主要發言人并做好發言準備。下面開始準備吧!(學生整理信息,制作辯論證據信息卡,做發言準備,歷時大約10分鐘)(3)表達交流。師:大家準備好了嗎?下面就開始我們的辯論會吧。首先請紅隊代表發表開篇陳詞。生:我們的觀點是發展比環境更重要。我們認為人類之所以能過上現代化的美好生活,取決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原始社會沒有汽車等交通工具,人類只能步行,一個小時只能走5千米左右,活動范圍非常小。現在有了汽車,每個小時能行駛上百千米,坐飛機每小時能飛約800千米,一天就能到世界各地,這就取決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如果沒有科技的發展,人類將依然過著原始人的生活,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確實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一些破壞。但人類不能因此而停止發展的步伐。因為人類的生存問題還需要不斷發展科技去解決。比如現在全世界人口大約有80億,如果沒有現代的農業、畜牧業和食品加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會有更多人面臨饑餓。所以,我們認為發展比環境更重要。師:好,下面請綠隊代表發表開篇陳詞。生:我是綠隊代表。我們的觀點是保護環境比人類發展更重要。理由很簡單,因為人類自身也生活在這個自然環境中,如果自然生態環境被破壞了,那么人類也生存不下去。所以,保護生態環境肯定比發展更重要。據我們所知,人類的發展已經對土壤、空氣、水等自然環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造成了大量生物的滅絕。過量的碳排放還造成了全球變暖,照這樣發展下去,人類終將因失去適宜生存的環境而滅絕!所以,我們認為保護環境比人類發展更重要!師:藍隊隊員有人確定選擇支持哪一隊的嗎?生:我覺得他們兩隊的觀點都有道理,但又都很片面,我想再聽聽他們接下來會怎么說。師:好的,你們隨時可以根據紅、綠雙方的表述來決定自己的站隊。誰能說服你們,你們就可以站到那一隊去。當然,你們也可以自己形成與他們都不同的觀點,單獨建隊!師:下面進入第二環節,有序攻辯。雙方可以向對方進行質疑和解答。這次請綠隊代表先發言。生1:請問紅隊同學,你們認為發展比環境更重要,當環境被破壞后,人類連生存的環境都沒有了,還怎么發展呢?生2:感謝對方代表的發問。我們認為情況并不像你們想象的那樣糟糕。首先,我們都可以看到,人類發展到今天,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依然還在。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我們的衣食住行已變得更富足、更便捷、更高效、更先進!這難道不是適宜人類生活的環境嗎?其次,人類在謀求發展的同時,也并沒有完全不顧環境的惡化,也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最后,我們還認為,環境問題最終還要靠人類發展的科學技術來解決。因此,我們堅定地認為,人類發展比環境更重要!師:好的,一問一答,都很精彩!下面請紅隊向綠隊質疑提問。生1:請問綠隊同學,你們認為環境比人類發展更重要,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棄人類的發展,難道是要讓我們回到原始社會嗎?世界上現在這么多人需要吃、穿、用,如果沒有現代的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通信以及能源系統,這么多人還怎么生活呢?生2:感謝對方同學的提問。在這里我想先聲明一個觀點,我們認為環境比發展重要,并不是說讓人類退回到原始社會。我們認為人類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如果以犧牲我們共同生存所依賴的環境換取所謂的發展,那還不如不發展!所以,我們認為環境比發展更重要。關于對方提出的養活世界上這么多人口的問題,我們認為,這也不能成為要發展而不要環境的理由。師:問得很尖銳,答得很機智。讓人感覺都有道理!藍隊有什么意見嗎?生:我覺得他們的觀點都有道理,但又都有問題。我們認為,人類肯定要發展,但環境也要保護!這就是我們的觀點。師:說得很有道理!好的,下面,我們就進入自由辯論環節。紅綠藍各隊可以自由發言和爭辯。(學生自由發言,互相爭辯、駁斥,列舉了大量證據來證實自己的觀點和駁斥對方的觀點)(4)反思總結。師:剛才在辯論中我們的表現怎么樣?請給隊友或對方辯手進行分析。生1:我認為綠隊的張xx列舉了好多數據,非常有說服力。生2:我認為紅隊的顧xx質問得很有道理!師:大家的表現都很棒!通過辯論,結合對方的論述,我們有什么新的想法?生1:我覺得綠隊說得也有道理,如果一味追求發展而破壞生態環境,那么人類就是自取滅亡!生2:我們覺得紅隊說得也有道理,如果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那么人類不僅不能得到發展,還會產生倒退!我們贊同藍隊的觀點,既要尋求發展,同時也要保護環境。師:通過辯論,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發展與環境的關系。知道了放棄發展是不現實也是不可取的,但一味追求發展而不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那也是不可持續的。因此,人類既要謀求發展,同時也要保護環境,只有保護好環境才能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七、教學反思在辯論中,學生們圍繞議題展開激烈但理性的交鋒,盡管表面看來各執己見、互不相讓,但實際過程中,他們已在悄然間吸收、內化對方的觀點,豐富了自己的認知框架。“真理不辨不明”,辯論正是這樣一個通過觀點碰撞、邏輯較量揭示真理的過程,而非簡單的聲高者勝。我強調并引導學生認識到,辯論并非嗓音的較量,而是基于事實依據和邏輯推理的較量。他們需要挖掘真實可靠的論據,運用嚴謹的邏輯鏈條來構建和辯護自己的觀點,同時,以同樣的標準理性批駁對方的觀點。這樣的辯論,才能真正體現其作為求真工具的價值,避免陷入情緒化的爭執。作為教師(主持人),我在辯論中的角色不僅是規則的維護者,更是深度學習的推動者。我時刻關注討論的進程,適時介入,提出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問題核心,梳理復雜觀點,提升邏輯層次。辯論后的分析環節,我著力幫助學生提煉觀點精華,識別邏輯疏漏,鞏固對真理的認識,實現認知的螺旋上升。辯論教學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度。它打破了傳統的知識灌輸模式,賦予學生主動探索、自信表達的機會,使他們在激烈的思維交鋒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享受學習的樂趣。這種高度互動、即時反饋的教學方式,無疑激發了他們對學科內容的持久興趣。準備辯論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科學研究方法的微型實踐。學生在查找資料、分析數據、構建論證的過程中,鍛煉了信息檢索、數據分析、問題解決等關鍵技能,契合了研究性學習的要求。這種“做中學”的方式,使他們在實踐中提升研究素養,為未來的學習與研究打下堅實基礎。辯論旨在通過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尋求共識或增進對議題的多元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尊重和包容異見,更在自我辯護與他人質疑中,不斷反思、修正自己的觀點,形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這對于他們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樹立理性開放的價值觀具有深遠意義。綜上,通過對辯論教學的實踐與反思,我更加堅信其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教學質量方面的巨大潛力。未來,我將持續優化辯論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其在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