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3.3 巖石的組成【教材分析】《巖石的組成》是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的第3課。這節課學生將從巖石組成的角度加深對巖石的認識。通過對花崗巖的組成成分的觀察,引出了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進而通過對其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的觀察、比較與描述,知道了三種礦物的特性,初步學會巖石礦物的觀察方法。這種觀察并能簡單進行記錄的能力的建立,是在學生掌握了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特征的信息,并對三種礦物特征對比、歸納中實現的。【學情分析】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巖石已有了基礎性的認識。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對三種巖石進行了細致觀察,知道了其各自的特征。他們知道一些觀察巖石需要的特殊觀察方法:用放大鏡觀察、手電光的反光程度、劃刻表面硬度。與此同時對于學生而言,礦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離不開各種礦物,也聽說過常見礦物的名稱。但是,他們并不了解礦物是巖石的組成部分,也沒有對礦物進行過觀察。【素養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不同礦物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征。(科學思維)能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探究實踐)會用放大鏡觀察花崗巖的組成。能用科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并能夠做好記錄。(態度責任)培養對礦物觀察研究的興趣。認識到認真、細致地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教學重點】能夠用科學方法觀察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等特征,并能夠用科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做好記錄。【教學難點】能夠用科學詞匯描述礦物的特征做好記錄。【教具準備】實驗準備:花崗巖、石英、長石、云母等常見巖石和礦物標本或圖文資料。 放大鏡,白色的無釉瓷板,手電筒,金屬,絲綢,泥土,實驗記錄單(以小組為單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組)。教師準備:活動視頻、教學課件。【教學過程】學習任務一:聚焦引入,揭示課題。1.所有的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些巖石由多種礦物組成,有些僅由一種礦物組成。2.研究巖石的一種方法就是尋找巖石中的礦物。礦物是什么樣的 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礦物呢 學習任務二:科學實驗,探索發現。探索一:觀察花崗巖的組成。1.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并對花崗巖的組成進行描述。2.花崗巖的形成:花崗巖是地殼深處的巖漿在沿著地殼裂縫向上滲透的過程中,還未到達地表就已經冷卻變硬形成的巖石。所以花崗巖是巖漿巖的一種。探索二:觀察石英、長石和云母(1)礦物的顏色和條痕(2)對礦物的透明度的觀察(3)對礦物的光澤的觀察(4)匯總觀察記錄探索三:找找花崗巖中的礦物探索四:認識更多礦物。世界上已發現的礦物近4000種。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比如:學習任務三:科學研討,提升認知。1.對于礦物,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觀察?組成花崗巖的三種礦物具有什么特征?2.對于巖石和礦物,我們有哪些新的認識 3.巖石和礦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習任務四:拓展活動,加深理解采集巖石和礦物,做好記錄。提示:1.得到標本后,可先記下標本的名稱等相關信息,用軟紙或毛巾包好帶回來。2.如果得到的是不知名的礦物和巖石,可以先記錄下它們的采集地、采集時間等相關信息,并給它們編號。3.可以根據前面學習到的知識,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自己采集的標本,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專業人士。學習任務五:達標訓練,鞏固新知一、判斷題)二、選擇題。學習任務六:總結評價,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學生互相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3.課后作業(1)完成《分層作業》相關習題。(2)背熟并默寫本課知識點。【板書設計】3巖石的組成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礦物一 礦物二 礦物三(云母) (石英) (長石)顏色條痕礦物的觀察 透明度光澤【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觀察礦物的方法。因此要包容和尊重學生對礦物特征的描述,不必過于糾結標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