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電能的輸送知識與技能:1.知道變壓器的工作原理,知道升壓變壓器和降壓變壓器的作用。2.知道高壓輸電的目的和途徑。3.知道用電器不能直接使用高壓電的原因。4.知道高壓電弧觸電和跨步電壓觸電及其防護。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高壓輸電目的的分析,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2.感知高壓觸電及其防護,初步具有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認識高壓輸電線把強大的電能送到遠方,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教育學生節約用電,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2.通過認識高壓觸電及其防護,使學生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樂于參與觀察、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重點:①變壓器的工作原理;②高壓觸電的分類和防護措施。難點:高壓輸電的目的和途徑。多媒體課件。一、情景導入三峽工程是中國西電東送工程中線的巨型電源點,所發的電力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可緩解我國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三峽水電站共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2 24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 000億度,可照亮半個中國,這些電能是如何送往華中、華東等省市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本節內容——電能的輸送。二、合作探究 高壓輸電從發電站到用電地區,通常有很長的一段距離,發電機發出的電怎樣送到用電地區呢?學生交流討論上面的問題,并思考為什么要采用高壓輸電?怎樣才能減少電能在輸送過程中的損失呢?多媒體展示遠距離輸電示意圖。(1)輸送電能的過程:發電廠→升壓變壓器→高壓線路→降壓變壓器→工廠或居民用電。(2)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是電磁感應,它能將輸入變壓器的交流電壓升高或降低,但不能改變直流電的電壓。(3)遠距離輸電要采用高壓的原因:根據焦耳定律Q =I2Rt可知,要減少電能在輸電線路上的損失,就需要減小電流或電阻,而減小電阻不容易做到,所以只有減小電流。在保證輸出功率一定的情況下,根據P=UI可知,提高電壓可以減小電流,從而減少電能在輸電線路上的損失。高壓輸電原理因為輸電線上的功率損耗正比于電流的平方(焦耳定律Q=I2Rt),所以在遠距離輸電時就要利用大型電力變壓器升高電壓以減小電流,使導線減小發熱,方能有效地減少電能在輸電線路上的損失。由發電廠發出的電能電功率是一定的,它決定于發電機組的發電能力,根據P=UI,發電機的功率不變效應,若提高輸電線路中的電壓U,那么線路中電流I一定會減小,輸電線損失的功率Q=I2Rt一定會相應減小,如果線路中電流降低到原來的,那么線路中損失的功率就減少為原損耗的=,因此說提高電壓可以很有效地降低線路中的功率損失。我們可以從下面看到高壓輸電的分析思路:輸電→導線(電阻)→發熱→損失電能→減小損失。輸電要用導線,導線中有電阻,如果導線很短,電阻很小可忽略,而遠距離輸電時,導線很長,電阻較大,因此不能忽略。如何減小導線發熱呢?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減小發熱Q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減小輸電時間t,二是減小輸電線電阻R,三是減小輸電電流I。可以看出,第三種辦法是最有效的:電流減小一半,損失的電能就降為原來的四分之一。要減小電能的損失,必須減小輸電電流,另一方面,輸電就是要輸送電能,輸送的功率必須足夠大,才有實際意義。根據公式P=UI,要使輸電電流I減小,而輸送功率P不變(足夠大),就必須提高輸電電壓U。顯然,高壓輸送經濟。當用高電壓把電能輸送到用電區后,需要逐次把電壓降低,恢復到正常電壓。 高壓觸電及其防護用電器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高壓電呢?(學生回答:高壓電的安全防護要求很高,直接供給家用電器是十分不安全的)多媒體展示圖片:高壓觸電的兩種形式。高壓觸電:(1)分類:①高壓電弧觸電;②跨步電壓觸電。(2)安全用電:①遠離高壓帶電體;②若發現高壓輸電線斷落地面時,應立即設立警示標志并通知有關部門進行搶修。(3)處理觸電事故:切斷電源,注意自身安全。第三節 電能的輸送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本節課我通過三峽水電站發電的情況引出今天的課題,讓學生知道發電站發的電都到哪里去了,進而揭示輸電導線上的電能損失,從而和學生進行輸電線上有關減少電能損失的方法討論。之后將高壓輸電的方法展現在學生面前,并且介紹變壓器和遠距離輸電的示意圖,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本節課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歸納總結、去發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提高了科學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