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材料的開發和利用知識與技能:1.知道超導材料是一種電阻為零的材料,了解納米材料的有關知識。2.知道半導體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知道半導體在生活中的應用。3.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及應用前景。過程與方法:1.通過看書、查資料、上網了解人類社會發展中人們對材料的認識、開發和利用情況,讓學生有初步的信息搜集能力。2.通過實驗探究判斷導體和絕緣體,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會從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認識科學及相關技術對于社會發展、人類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對人類社會發展作貢獻的意識。2.了解我國新材料研究的新成果,增強民族自豪感。3.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物理學原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重點:導體、半導體及絕緣體的性能和用途,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及應用前景。難點:導體與絕緣體的實驗探究,半導體的性能及用途。多媒體課件、電源、燈泡、導線、帶導線的金屬夾、待測材料(如硬幣、鉛筆芯、橡皮擦、塑料尺等)。一、情景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知道了如何利用能源來為人類服務,那么,材料在人類社會發展中,開發和利用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如何利用材料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呢?要解決這些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本節內容——材料的開發和利用。二、合作探究 材料與社會100萬年以前,原始人以石頭作為工具,稱舊石器時代。1萬年以前,人類對石器進行加工,使之成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從而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后期,出現了利用粘土燒制的陶器。人類在尋找石器過程中認識了礦石,并在燒陶生產中發展了冶銅術,開創了冶金技術。公元前5000年,人類進入青銅器時代。公元前1200年,人類開始使用鑄鐵,從而進入了鐵器時代。隨著技術的進步,又發展了鋼的制造技術。18世紀,鋼鐵工業的發展,成為產業革命的重要內容和物質基礎。19世紀中葉,現代平爐和轉爐煉鋼技術的出現,使人類真正進入了鋼鐵時代。20世紀初,開始對半導體材料進行研究。50年代,制備出鍺單晶,后又制備出硅單晶和化合物半導體等,使電子技術領域由電子管發展到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的應用和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舊石器→新石器→青銅器→鐵器,材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材料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材料的導電性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質,根據材料的性質可以將材料劃分為不同的種類。你知道根據材料的導電性可以將材料劃分為哪幾類嗎?你知道怎么區分導體與絕緣體嗎?【實驗器材】電源、燈泡、導線、帶導線的金屬夾、待測材料(如硬幣、鉛筆芯、橡皮擦、塑料尺等)。【實驗步驟】按如圖所示連接電路,分別在金屬夾兩端接入待測材料,閉合開關,觀察燈泡是否發光,判斷待測材料是導體還是絕緣體。根據材料的導電性能,材料可分為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三大類。(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3)半導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常見半導體有硅、鍺、砷化鎵、碳化硅等;(4)導體與絕緣體并沒有絕對界限,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導體。 開發新材料為了制造物美價廉、性能更好的物品,人們正不斷地研究性能更好、更有價值的新材料。你知道哪些新材料?這些新材料有哪些性質?同學們交流討論上述問題,并歸納新材料的特性。多媒體展示圖片:超導磁浮現象、碳納米管。 (1)超導材料:①超導材料是一種電阻為零的材料;溫度降到某一數值時,電阻值突然變為零的現象叫超導現象;②特征:超導材料在超低溫下具有超導磁浮現象和零電阻性;③應用:能源方面實現遠距離、大功率輸電;交通運輸方面實現交通工具的無摩擦運行。(2)納米材料:①納米材料統指合成材料的基本單元大小限制在1~100 nm范圍的材料。②特性:特殊的力學性質、熱學性質、光學性質和磁學性質等。③應用:大大提高材料的強度、硬度,降低燒結溫度,提高材料的磁性等。第三節 材料的開發和利用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本節課容量不大,但都是科技前沿知識,要應用開放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能活學活用,即應用討論交流、上網搜集資料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判斷導體和絕緣體,讓學生初步認識到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從簡單的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養成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努力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