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知識與技能: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2.結合實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開發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帶來了能源危機,也造成了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破壞。4.了解直接利用太陽能的方式。5.知道釋放核能的兩種方式、鈾核鏈式反應的大致情況和核電站的大致工作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讓學生搜集與能源有關的資料,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能源與環境的學習,讓學生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生搜集資料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2.通過能源與社會、能源與環境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節約能源、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意識,有自覺參與到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中去的責任意識。重點:能源的分類、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難點: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類及能源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多媒體課件。一、情景導入1945年8月6日,美國一架B 29戰機從廣島上空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導致近20萬日本市民喪生。如圖,一顆不大的原子彈能讓一個城市變成廢區,它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威力呢?原來這種威力來自于核能,太陽能也來自于核能,核能和太陽能是極具發展的新能源。電燈發光、汽車奔馳、太陽帽中的電動機運轉都要消耗能源,能源與社會、能源與環境究竟有怎樣的關系?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二、合作探究 能源與社會自然界存在多種能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所需的能量的能源,我們該如何對這些能源進行分類呢?同學們分組交流討論,對自然界中常見的能源進行分類并說明其分類依據。像太陽能、風能、水能以及動、植物等這類可以長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氣和鈾礦這類化石或礦物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難再生的能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與環境多媒體展示圖片:霧霾籠罩下的城市、水土嚴重流失的大山、海上漂浮的石油。 能源的大量開發和使用,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如何在開發和使用能源的同時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呢?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給人類帶來文明和繁榮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如:溫室效應、酸雨、生態失衡等。因此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關注能源利用帶來的環境問題。 開發新能源多媒體展示各種利用新能源的方式: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場、三峽水電站、泰山核電站。(1)目前直接利用太陽能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集熱器把水等物質加熱,另一種是用太陽能電池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2)間接利用太陽能——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生物質能儲存在植物體內(光化轉換)。(3)太陽能的優點:能量巨大、供應時間長、分布廣泛、獲取方便、無污染、安全經濟。缺點:能量分散且不穩定。(4)原子的結構:原子(5)核裂變:較重的原子核裂變為較輕的原子核的一種核反應。(6)鏈式反應加以控制,得到利用——核電站、核潛艇等;不加以控制——原子彈。(7)核聚變: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為較重的原子核的一種核反應。氫彈是利用核聚變原理制造的。(8)地熱能、潮汐能、風能都可以用來發電。第二節 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收獲了不少知識,了解到了能源的分類、能源與環境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太陽能與核能的利用方式等。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圖片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常規的說教講解過程,將枯燥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讓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發言,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參與教學,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能源的開發、合理利用能源與保護環境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