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大單元整體教學達成評價表(100分)
項目 內容 評分標準 等級(分) 得分(分)
A B C D
單元前期分析(15分) 單元教學內容與任務分析 明確單元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知識結構分析清晰、正確。單元教學任務分析正確。 6 5 4 3
學習者學情分析 學習者學情的起點水平、動機、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等分析正確。 5 4 3 2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正確。 4 3 2 1
單元教學目標闡明(15分) 單元內容目標確定 單元內容目標全面、均衡,領域區分正確。 7 6 5 4
單元學業目標闡明 單元目標闡述正確,具有可操作性、可評價性,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 8 7 6 5
單元教學過程設計(60分) 單元教學環節 單元教學情境創設有新意,正確體現目標,內容充實、適當,環節清晰,過渡自然,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啟發學生思考,呈現方式合理。 20 16 12 8
單元學習方式 單元學習體現新課程理念,運用探究、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適當、正確。 10 8 6 4
單元教學方法 單元教學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學科教學特點,符合學習者特征。 10 8 6 4
單元教學設計多媒體運用和教學資源開發 單元教學的媒體運用恰當,有利于教學的實施、目標的實現,能開發教學資源。 10 8 6 4
單元教學設計形成性評價 單元教學課堂小結完整、精煉。作業量適當。課堂時間分配合理。 10 8 6 4
文檔規范(10分) 內容 內容完整,語言清晰、簡潔,圖表運用得當。 5 4 3 2
排版 格式整齊、美觀,布局合理。 5 4 3 2第五章 環境與發展 單元主題學習評價表
評價指標 評價要素 學生自評 小組互評 教師評價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學習準備 (10分) 思想準備 (5分) 思想準備充分,主動提前預習,按時按質完成導學案, 提前進入學習狀態,保持安靜
學具準備(5分) 有提前準備學習用具的意識,提前拿出本節課所需教材、導學案、筆記本、草稿紙、文具等。
興趣態度 (20分) 學習興趣 (10分) 對本堂課的內容有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學習態度(10分) 學習態度認真負責,認真參與課堂的每一個環節,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跟上老師的思維。
合作交流(20分) 與人合作(10分) 主動和同學配合,分工合作,樂于幫助同學,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求同學的幫助。
與人交流(10分) 態度謙虛,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善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能交流遇到的問題。
思維狀態 (30分) 思維條理(15分) 能發現問題,條理清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解決問題思路清楚,做事有步驟計劃。
思維創新(15分) 具有創造性思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能迅速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學習效果 (20分) 課堂練習成果(10分) 積極主動,正確率高。
目標達成 (10分) 實現預定任務與學習目標。
備注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地理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單元教學主題 第五章 環境與發展 學科 地理 年級 高一
單元 第五單元 授課人 梁加杰
單元內容 本單元主要內容: 本章以環境與發展為主題,是學習了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后,進一步深入學習人地關系,是對以往各章節人地矛盾的總結與升華,同時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做知識鋪墊。環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教材并沒有像舊教材那樣詳細介紹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再分析出現的環境問題,而是開門見山,直接介紹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和酸雨等。在介紹當前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時教材并沒有采取空洞的說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數據進行說明,既增強了說服力,又能使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本章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鄉村與城鎮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第一部分是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本節內容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了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一是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先從人地關系開始,然后是環境問題類型及原因,最后通過“認識過度墾荒帶來的環境影響”的活動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二是環境問題的表現:教材先用圖表的形式展示環境問題及其表現,然后分析城市和鄉村的差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最后通過活動“分析小島國憂慮的背景”加強理論和實際的聯系。 第二部分是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本節知識點由三部分組成: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可持續發展系統示意圖的解讀、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及措施;知識難度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本節內容圍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途徑強調了人地協調的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同時圍繞“列出日常消費中可持續發展行為”幫助學生樹立綠色消費觀,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是中國國家發展戰略舉例。本節分成四部分,一是建設主體功能區:先從主體功能區概念開始,然后解釋規劃主體功能區的作用,之后是確定主體功能區的因素、分類,梳理了主體功能區之間的關系,最后以活動“了解學校所在省級行政區的主體功能區的劃分”來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二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先講解制定區域發展戰略的目的,然后以長江經濟帶為例進行分析;三是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先從開發海洋的必要性開始,然后闡述我國的海洋國情,并表明國家對海洋開發的態度和舉措,最后通過案例““一帶九區多點”的海洋經濟開發格局”來加深對國家海洋經濟開發格局的理解;四是維護海洋權益:先說明對海洋權益訴求的變化,然后闡述了海洋權益及其范圍的概念,之后介紹我國領海的現狀,最后論述了維護海洋權益的必要性。 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 本單元內容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 1.本單元主要教師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小組展示成果等方式進行教學活動。 2. 本單元教學資源有互聯網、地圖、文字材料、視頻、多媒體、高中地理教學參考,高考評價體系等。 本單元教學重點: 1.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成因、危害及防治;全球變暖問題;臭氧層破壞問題。 2.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3.主體功能區的地理背景,我國主體功能區的分類。 本單元教學難點: 1.環境問題的全球性與嚴峻性。 2.可持續發展系統示意圖。 3.主體功能區的地理背景。
2020新課標要求 1.運用資料,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說明協調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及其緣由。 2.以國家某項重大發展戰略為例,運用不同類型的專題地圖,說明其地理背景。3.結合實例,說明國家海洋權益、海洋發展戰略及其重要意義。 4.運用資料,說明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
單元學情 高一學生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創造性思維轉型階段,在學習上存在著三個關卡,即興趣關、思維關、表述關,表現為學習地理的興趣不濃厚,不會地理思維,對知識的表述不清;對于章課程的知識點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中,實際已經接觸到大量的環境問題,他們具備了一些環境問題的感性認識,只是欠缺系統的理論分析,沒有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這對學生的地理思維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上面所說是學生薄弱的環節,這節課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單元目標 學業目標: 1.結合模式圖,分析環境問題的含義及其成因。 2.列舉實例,說明環境問題的主要分類與表現。 3.分析資料,理解環境問題的分布差異。 4.通過資料分析,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基本原則。 5.分析實例,了解協調人地關系的基本途徑。 6.對比分析,了解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歷程。 7.結合我國實際,了解我國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地理背景、意義及其劃分狀況。 8.通過實例分析,理解我國推動區域發展的意義。 9.聯系我國的海洋國情,掌握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舉措及意義。
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目標: 1.區域認知: (1)運用人類與環境的相關模式圖,并結合實例,解釋環境問題及環境問題的產生。 (2)結合實例,說明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3)通過閱讀我國土地資源、水資源、經濟發展等資料,說出我國主體功能區建設地理背景,并舉例說明我國主體功能區的分類。 2.綜合思維: (1)利用圖表,認識并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表現。 (2)運用實例或資料,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原則。 (3)通過資料分析,概括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優勢及成效。 3.地理實踐力: (1)根據相關資料,舉例說明環境問題的地域差異和全球化趨勢。 (2)運用所學知識和搜集資料,以及切身地考察,能夠提出切實可行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3)課后搜集成都市近年來為了建設主體功能區而實施或制定的相關規劃、政策,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人地協調觀: (1)結合實例,認識協調人地關系的重要性。 (2)認識到必須協調人地關系才能持續發展的道理。 (3)通過閱讀我國自然和經濟環境的基本材料,能夠說出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自然地理環境對功能分區的影響, 意識到人地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樹立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觀念。
單元課時規劃和活動實施
達成評價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達成評價表(100分) 項目內容評分標準等級(分)得分 (分)ABCD單元前期分析(15分)單元教學內容與任務分析明確單元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知識結構分析清晰、正確。單元教學任務分析正確。6543學習者學情分析學習者學情的起點水平、動機、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等分析正確。5432單元教學重點、難點單元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正確。4321單元教學目標闡明 (15分)單元內容目標確定單元內容目標全面、均衡,領域區分正確。7654單元學業目標闡明單元目標闡述正確,具有可操作性、可評價性,符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8765單元教學過程設計 (60分)單元教學環節單元教學情境創設有新意,正確體現目標,內容充實、適當,環節清晰,過渡自然,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啟發學生思考,呈現方式合理。2016128單元學習方式單元學習體現新課程理念,運用探究、自主、合作等學習方式適當、正確。10864單元教學方法單元教學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學科教學特點,符合學習者特征。10864單元教學設計多媒體運用和教學資源開發單元教學的媒體運用恰當,有利于教學的實施、目標的實現,能開發教學資源。10864單元教學設計形成性評價單元教學課堂小結完整、精煉。作業量適當。課堂時間分配合理。10864文檔規范(10分)單元設計內容內容完整,語言清晰、簡潔,圖表運用得當。5432 單元設計排版格式整齊、美觀,布局合理。5432
第五章 環境與發展 大單元教學(第1課時)學習規劃
學習內容 1.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2.環境問題的表現
課型課時 新授課
課時目標 1.結合模式圖,分析環境問題的含義及其成因。 2.列舉實例,說明環境問題的主要分類與表現。 3.分析資料,理解環境問題的分布差異。
達成評價
驅動性問題 以 《寂靜的春天》為驅動進入課堂,引出春天本來是鮮花盛開、百鳥齊鳴的美好季節,而《寂靜的春天》卻向我們描述了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寂靜世界。為什么會這樣呢?議一議,《寂靜的春天》 為什么會引起這么大的轟動?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進學生深入探究,思維進階,并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和學生的創造力。
學習活動 任務1: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任務2:環境問題的表現
案例分析1:八大環境公害事件
案例分析2:認識過度墾荒帶來的環境影響?
案例分析3:分析小島國的憂慮
作業設計 選擇題(9題)和綜合題(1題)
及時性評價
第五章 環境與發展 大單元教學(第2課時)學習規劃
學習內容 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課型課時 新授課
課時目標 1.通過資料分析,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基本原則。 2.分析實例,了解協調人地關系的基本途徑。 3.對比分析,了解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歷程。
達成評價
驅動性問題 以我們期望的未來為驅動進入課堂,引出20年后,你期望一個什么樣的未來?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擁有我們所期望的未來?從而引出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進學生深入探究,思維進階,并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和學生的創造力。
學習活動 任務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任務2: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案例分析1:可持續發展系統
案例分析2: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案例分析3:毛烏素沙漠的蛻變之路:
作業設計 選擇題(9題)和綜合題(1題)
及時性評價
第五章 環境與發展 大單元教學(第3課時)學習規劃
學習內容 1.建設主體功能區 2.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3.拓展藍色經濟空間 4.維護海洋權益
課型課時 新授課
課時目標 1.結合我國實際,了解我國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地理背景、意義及其劃分狀況。 2.通過實例分析,理解我國推動區域發展的意義。 3.聯系我國的海洋國情,掌握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舉措及意義。
達成評價
驅動性問題 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驅動進入課堂,引出我國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價值觀。為了達成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愿景,我國制定了若干項國家發展戰略,你能說出一兩項嗎?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進學生深入探究,思維進階,并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和學生的創造力。
學習活動 任務1:建設主體功能區
任務2: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任務3:拓展藍色經濟空間
任務4:維護海洋權益
作業設計 選擇題(10題)和綜合題(1題)
及時性評價
第五章 環境與發展 大單元教學(第4課時)學習規劃
學習內容 低碳食品知多少
課型課時 新授課
課時目標 1.運用圖文資料,說出低碳食品的含義和主要的低碳食品類型。 2.通過查找資料和實地調查,說出本地蔬菜水果的主要類型和上市季節,分析不同產地、應季與反季蔬果在生產環節上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3.運用圖文資料,描述不同包裝的食品溫室氣體排放的差異。 4.討論食品選擇對環境的影響。
達成評價
驅動性問題 以低碳食品知多少的相關圖片為驅動進入課堂,引出什么是低碳食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選擇食品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進學生深入探究,思維進階,并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和學生的創造力。
學習活動 任務1:什么是低碳食品
任務2:本地和應季蔬菜
任務3:食品的包裝
作業設計 選擇題(9題)和綜合題(1題)
及時性評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五章 環境與發展 單元課時規劃和活動實施表(4課時)
章節 課時 內容 活動
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第1課時 1.環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2.環境問題的表現 討論:
1.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環境問題的表現是什么?
第二節
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2課時 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討論:
1.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什么?
2.如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第三節
中國國家發展戰略舉例 第3課時 1.建設主體功能區
2.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3.拓展藍色經濟空間
4.維護海洋權益 討論:
1.如何建設主體功能區?
2.如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3.拓展藍色經濟空間?
4.如何維護海洋權益?
問題研究 第4課時 低碳食品知多少 討論:
談論低碳食品的相關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