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愛護身體 知識點歸納第十一課 呼吸1.吸氣時,胸腔向外擴張;呼氣時,胸腔向內收縮。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氧氣可以助燃。3.吸氣時:新鮮空氣→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呼氣時:肺→支氣管→氣管→喉→咽→鼻→二氧化碳4.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能夠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5.呼出的氣體和空氣相比,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體通過呼吸,使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身體,同時排出人體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氧氣對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6.吸氣時,胸腔向外擴張,膈肌下沉;呼氣時,胸腔向內收縮,膈肌上升。7.制作肺呼吸模型時瓶子相當于胸腔;氣球相當于肺;橡膠皮膜相當于膈肌。第十二課 呼吸與健康1.運動后呼吸加快,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氧氣。2.肺活量是指人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氣體的總量。3.肺活量越大,肺供氧的能力越強。科學鍛煉有助于提高人體的肺活量,使呼吸系統(tǒng)更健康。4.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疾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通常是由細菌或病毒侵染人體呼吸器官引起。5.呼吸道傳染疾病通過飛沫、灰塵、接觸等方式傳播。6.預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多通風、適時增減衣物、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保持環(huán)境和個人衛(wèi)生。第十三課 食物的營養(yǎng)1. 人體生長發(fā)育和維持生命活動需要多種營養(yǎng),這些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我們每日食用的多種食物。2.食物中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鹽、維生素和水。3.淀粉是糖類的重要成員之一。淀粉遇到碘酒會變成藍色。4. 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將食物放在紙上劃一劃或壓一壓,若留下油跡,說明含有脂肪。5. 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將食物進行燃燒,若聞起來有燒焦羽毛味,說明含有蛋白質。消化與吸收1.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牙齒將饅頭研磨成碎塊,舌頭將饅頭和唾液攪拌在一起,唾液分解饅頭中的淀粉使饅頭變甜。2.食物在消化器官中被磨碎并分解的過程,叫做消化。3.食物在人體內依次經(jīng)過口腔(咀嚼)、食道(食物通道)、胃(短暫儲存食物,并對食物進一步的研磨和消化)、小腸(消化、吸收)、大腸(吸收殘渣中的水分、形成糞便)、肛門(排出廢物)。4.消化后的營養(yǎng)物質,會穿過消化器官壁進入血液循環(huán),被運往全身各處,這個過程叫做吸收。營養(yǎng)物質被人體吸收后才能被身體利用。5.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經(jīng)過的各個消化器官相互連接,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消化道。6.成年人的小腸長6米左右,大腸長1.5米左右。第十五課 消化與健康1.消化器官很脆弱,暴飲暴食、過冷、過熱的食物、過于油膩的食物、煙酒等都可能引起腸胃疾病。2.如何保護消化系統(tǒng):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多吃清淡食物;不要經(jīng)常吃刺激性食物;不吸煙、不喝酒。3.6歲之前長出的是乳牙,大約6-13歲之間,乳牙會脫落,長出恒牙,恒牙將會伴隨我們一生。4.齲齒的形成:細菌+糖=酸;健康牙齒+酸=蟲牙5.愛護牙齒,我們應該注意:少吃含糖較高的食物、早晚正確刷牙、定期檢查牙齒。第十六課 傳染病的預防1.手足口病、水痘、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等都是傳染病,它們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2.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3.“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常通風、科學消毒”等方法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防疫防護技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