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期中知識強化手冊第二章 水循環(冀人版)(思維導圖)溫馨提示:圖片放大更清晰喲!單元重點:①霜、露、霧、云、雨、雪的形成條件和過程②陸地水循環和海陸水循環五年級科學下 第二單元知識點1. 水循環:地球上的水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停地循環著。水循環對于地球生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 在哪里尋找露?在秋季的早晨,我們經常會看到植物的葉子上有一些小水珠,人們稱它為露。在哪里尋找霜?等天氣再寒冷一些,我們就會在地面上、瓦礫間看到一些白白的小冰晶,人們稱它為霜。4. 實驗:模擬露的形成:往外壁干燥的燒杯里加入冰塊和水,用溫度計分別測出空氣的溫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觀察燒杯外壁出現的現象,并記錄下來。水蒸氣在外壁凝結成露水。說明露的形成是水的液化現象。5. 自然界中露的形成過程:夜間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近地面的物體表面發生凝結,就形成了露。露的形成能夠很好的給地面的生態系統補充水分。6. 實驗模擬霜的形成:往一個黑色外壁的金屬杯內裝入一些冰塊,往冰塊里撒些鹽,用溫度計測出杯中冰塊的溫度,觀察杯壁有什么現象,并記錄下來。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溫度在0℃以下,沒有看到液態的水,所以霜是直接由水蒸氣變成的冰。7. 自然界中霜的形成過程:當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時,近地面的水蒸氣會在物體表面結成小冰晶,這就是霜。霜的出現證明溫度降得很低,在這么低的環境下很容易凍傷植物。8. 如何預防霜災:霜的出現,會給農作物帶來或多或少的傷害,在發生霜災次數較多的地區,先關注天氣預報,在發出預警之后,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霜災,常用的方法:熏煙法、灌溉法、覆蓋法、鼓風法。9. 自然界中的霧:在春、秋季節的早晨,或者是雨后的清晨,打開窗戶,眼前會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人們常說這是起霧了。但是太陽出來后,霧就消失了。霧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滴,隨著太陽上升,小水滴受熱氣化成水蒸氣,水蒸氣無色無味透明,霧就散開了。10. 人在霧中的感覺:置身于霧中,我們會感覺到又冷又濕。在霧中穿行之后,發絲、眉毛上會出現一些小水珠。11. 根據對自然界中霧的形成進行分析,霧的形成條件是足夠的水蒸氣和冷空氣。12. 實驗:模擬霧的形成:①往廣口瓶里裝入半瓶溫水。②將一個冰袋先放在瓶口上方約 5 厘米處,再慢慢移近瓶口。③觀察實驗現象,完成實驗報告。(會發現在冰袋的周圍產生霧。)13.霧的形成原因:(大量的水蒸氣來源)地球上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不斷地從水面、陸地和植物表面蒸發,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液化過程)在低空遇冷就會形成霧。14. 溫度隨海拔高度變化而變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會降低6℃。15.云的形成過程:(大量的水蒸氣來源)地球上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不斷地從水面、陸地和植物表面蒸發,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液化過程)在高空遇冷就會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當達到一定數量時便形成云。(霧和云形成過程很接近,但是位置不同,霧在低空,云在高空)16.大霧對生活的影響: 大霧天氣,能見度低,會影響車船行駛、飛機升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大霧天氣避免出門,開車需要打開霧燈,緩慢行駛。17.給車玻璃除霧的方法:加熱法、吹風法、擦拭法。18. 生活常識:每當天空烏云密布時,我們就知道快要下雨或下雪了,雨和雪都是常見的天氣現象。雨的形成與烏云有關。19.實驗:模擬雨的形成:實驗材料:酒精燈、燒杯、金屬加熱容器、金屬桶、塑料罩、水、鐵架臺等。實驗方法:①提前將金屬桶里的水凍成冰。②往金屬加熱容器中倒入水,再將冰桶外面套上塑料罩,懸掛在鐵架臺上。③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觀察實驗現象,并填寫實驗報告。冷的金屬容器模擬的是高空中的冷空氣,加熱水是為了制造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當水特別多的時候就會滴落下來,這個就模擬了雨。所以雨形成的原因是: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過多和過大時,上升氣流不能夠再支撐就從云中降下形成雨。21.下雨和下雪時氣溫,下雪天氣溫要在0℃以下。因為在0℃以上,會熔化成雨。22. 人工降雨實例1987 年大興安嶺發生特大森林火災,為了盡快撲滅大火,人們根據氣象條件利用人工降雨撲滅了大火。人工降雨在中國特別常見,為了農作物或排險都會進行人工降雨、人工增雨等操作。23. 水循環的過程:陸地、海洋和大氣中都有水的存在。地面的河流不停地流向大海,卻不會枯竭;天上的雨雪年年下,卻總也下不完。地球上的水從來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處在不斷的循環運動之中。24. 水在陸地和海洋之間是怎樣循環的?自然界的水在循環過程中產生了哪些天氣現象?答:地球表面的水不斷地蒸發成水蒸氣進入到大氣中,在上升過程中,遇冷變成霧或云。有的云在當地上空形成雨或雪降落下來;有的云飄到其他地方形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的水,有的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匯聚成江河,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在陸地、海洋和大氣之間循環運動,永不停息。淡水資源是怎么來的?降水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來源,水循環更新了地球上的可用淡水資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