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常見的力 知識點歸納第15課 浮與沉1.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我們套上游泳圈就不會沉入水中……2.物體在水中會受到豎直向上托起的力。像這樣的力是浮力。3.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我的猜想:我認為沉下去的物體也會受到水的浮力。實驗器材:量杯、鉤碼、尺子、皮筋等實驗過程:①把鉤碼掛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測量橡皮筋的長度。②再把其放入水中,測量橡皮筋的長度。③比較兩次橡皮筋的長度。我的預判:如果浸入水后橡皮筋的長度比浸入水前橡皮筋的長度短,就說明沉下去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實驗現象:浸入水后橡皮筋的長度比浸入水前橡皮筋的長度短。實驗結論: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會受到水的浮力。第16課 彈簧里的學問1.彈簧被拉伸或壓縮時,會產生一種要恢復到原來形狀的力。像這樣的力是彈力。2.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撐桿跳、彈弓、橡皮筋。3.拉伸和壓縮彈簧時彈簧的變化我的猜想:彈簧被拉伸或壓縮時,會產生一種要恢復到原來形狀的力。實驗器材:彈簧、玻璃球、圓珠筆實驗過程:①兩手握住彈簧用力向兩邊拉,慢慢減小拉力,觀察看到的現象。②把圓珠筆的頂端按在桌面上,松手看到什么現象③把玻璃球放在被擠壓的彈簧一端,松手看到什么現象實驗預判:如果彈簧被拉長后又慢慢的恢復原狀、圓珠筆被彈起來、玻璃球被彈出去,說明彈簧被壓縮或拉伸時,會產生一種要恢復到原來形狀的力,反之,則沒有。實驗現象:①彈簧被拉長后又慢慢的恢復原狀。②圓珠筆被彈起來。③玻璃球被彈出去。實驗結論:彈簧被拉伸或壓縮時,會產生一種要恢復到原來形狀的力,這樣的力是彈力。第17課 鞋底的花紋1.當我們在地面上推或拉一個物體時,在物體和地面之間會產生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像這樣的力是摩擦力。2.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我的猜想:我認為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實驗器材:木塊、測力計、一塊表面光滑和一塊表面粗糙的木板等。實驗方案:①將小木塊放到光滑的木板上,用測力計勻速拉動,記錄此時測力計讀數。②將小木塊放到粗糙的木板上,用測力計勻速拉動,記錄此時測力計讀數。③比較兩次測力計讀數的大小,發現: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就大。實驗預判:若拉動物體的重量相同,在粗糙接觸面比光滑接觸面,測力計讀數大,說明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實驗現象:測力計讀數在粗糙接觸面比光滑接觸面大。實驗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2)我的猜想:我認為摩擦力大小與物體的輕重有關。實驗器材:木塊、測力計、砝碼等。實驗方案:①將小木塊放到木板上,用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記錄此時測力計讀數。②將砝碼放到小木塊上,再用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記錄此時測力計讀數。③比較兩種不同條件下的試驗數據發現:在水平桌面上拉動木塊勻速運動,木塊越重,產生的摩擦力越大。實驗預判:若接觸面光滑程度相同,放砝碼比不放塊砝碼,測力計示數大,說明摩擦力與拉動物體的重量有關。實驗現象:同樣木塊放砝碼比不放砝碼時,測力計示數大。實驗結論:摩擦力大小與拉動物體的重量有關。3.物體受到的力可以用測力計測量。使用測力計時,要先將指針調到零刻度線處。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每個測力計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4.為了得到更準確的數據,實驗時,一般多次測量后求平均值。5.在水平面上推或拉一個物體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被推或拉動的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