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科目 語文 周次 設計者 課時序號 班級課時名稱 七下17 《陋室銘》 課型 復習 審核人 學校審核 姓名課標要求 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體會經典文言作品的基本精神和豐富內涵,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目標 1. 翻譯文言文字詞、句、課文,歸納文言現象,通過中考試題訓練,掌握重點文言字詞句的意義、用法;2.概括內容,理解寫法、主題,通過中考試題訓練,歸納文體的方法;3. 拓展延伸,體會經典文言作品的基本精神和豐富內涵;通過中考試題訓練,綜合訓練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評價任務 1. 評價檢測(一)(DO1)2. 評價檢測(二)(DO2)3. 評價任務(三)(DO3)資源與建議 1.本課內容出自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7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陋室銘》。2.在學習過程中,你可以借助工具書、課下注釋、已有的文言知識,突破文中重點實、虛詞,整理并積累詞類活用“名”“上”“亂”“勞”,虛詞 “之”等和特殊句式。3.翻譯文言文字詞、句、課文,歸納文言現象,通過中考試題訓練,掌握重點文言字詞句的意義、用法;4.理解內容、寫法、主題,通過中考試題訓練,歸納文體的方法;5.拓展延伸,通過中考試題訓練,體會經典文言作品的基本精神和豐富內涵,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學習過程第 1 課時任務(活動)一(PO1):翻譯課文,歸納文言現象。要求:學生參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識記重點詞語句的翻譯。評價檢測1(DO1):完成下面加點詞的翻譯及劃線句的翻譯。陋室銘 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任務(活動)二(PO2):概括文言文內容、人物特征,理解寫法、主題。要求:學生參照舊學案或者所記筆記自主理解記憶。評價檢測2(DO2)1.內容主題:這篇銘文通過陋室環境、交往對象、日常生活的描繪,極力描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 。2.寫法:① 。本文極力描繪陋室不陋,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② 。開頭用“山”“水”類比,引出“陋室”,突出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結尾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來證明陋室不陋;也是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賢的胸襟和抱負。3.重要題目請概括: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表達作用?任務(活動)三(PO3): 拓展延伸:劉禹錫形象擴充。要求:學生根據課下注釋及文本,談談對劉禹錫的認識。評價檢測3(DO3)【甲】《陋室銘》【乙】吾齋之中,不尚①虛禮。凡入此齋,均為知己。隨分②款留,忘形笑語。不言是非,不侈榮利。閑談古今,靜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適幽趣。臭味④之交,如斯而已。(節選自陳繼儒《小窗幽記》)【注釋】①尚:崇尚。②隨分:隨意。③侈:顯揚夸耀。④臭(xiù)味:氣味,比喻同類的東西。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寫出了陋室自然環境的什么特點?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生活狀態?請簡要分析。2.“陋室”主人與“吾齋”主人有哪些相似之處?結合兩個語段的內容加以概括。檢測與作業要求:閱讀下列文段,獨立完成題目。(一)【甲】《陋室銘》【乙】王歡,字君厚,樂陵人也。安貧樂道,專精耽①學,不營②產業,常丐食誦《詩》,雖家無斗儲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毀其書而求改嫁,歡笑而謂之曰:“卿不聞朱買臣妻邪?”時聞者多哂⑤之。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⑥。(選自《晉書》)【注釋】①耽:非常愛好。②營:謀求。③斗儲:一斗糧食的儲存。④意怡如:內心還是安適愉快。⑤哂(shěn):譏笑。⑥通儒:指貫通古今、學識淵博的儒者。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DO1)①斯是陋室 ②何陋之有③其妻患之 ④常丐食誦《詩》 2.翻譯:(DO1)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3.【甲】文是從哪些方面描寫陋室的?【乙】文寫王歡與妻子的對話有何作用?(DO2)(DO3)4.比較【甲】【乙】兩文,說說劉禹錫與王歡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DO2)(DO3) (二) 【甲】《陋室銘》【乙】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③,幽闃遼復④,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 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節選自王禹傅《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墻。③平挹江瀨(1ài):奔流的江水盡收眼底。瀨,湍急的水。④遼復(xi6ng):寫視野的遼闊綿遠。復,綿遠。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DO1)①有仙則名 ②無案牘之勞形③不可具狀 ④ 公退之暇 2.翻譯:(DO1)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3.【甲】文表明陋室環境幽雅的句子是 【乙】文集中概括小竹樓風光清幽寂靜、遼闊廣遠的句子是 。(DO1)4.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 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DO2)(DO3)學后反思 1.歸納整理本課的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 特殊句子:2.這是一篇 (文體)的文言文,一般寫法是什么? 寫作目的是什么?一般如何表述。3.針對本節課的表現,在以后的文言文學習中我還能怎樣改進?答案提示【答案】。1.苔痕能“上”階,草色能“入”簾,一“綠”一“ 青”,色彩清麗,生機盎然。寫出了陋室自然環境優美清幽寧靜的特點。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滿生機的生活狀態。2.①不慕榮利(甘于淡泊)的品質。②高雅的生活情趣。③與志趣相投的朋友交往。【參考譯文】我的書齋中,不喜歡虛禮,只要進入書齋的都是知己。隨便去留,開懷說笑,不說是非,不羨慕聲名利祿,閑談古今,把玩山水。清茶好酒只不過適合情趣,志趣相投的人,大家的品味一致罷了。(一)1.這/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以……為患,為……而擔憂/乞討。2.王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志向,后來終于成為貫通古今、學識淵博的儒者。3.【甲】文從生活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個方面來描寫陋室的。【乙】文側面襯托了王歡專心求學的決心。4.相同之處:安貧樂道。不同之處:劉禹錫居室簡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歡安于窮困的生活,專心求知。【參考譯文】王歡,字君厚,樂陵人。他安于貧困的現狀,以堅守自己的信念為快樂。精神專一地沉迷于學業之中,不謀求家業,常常邊乞討食物邊誦讀《詩經》。雖然家中沒有一斗糧食的貯存,內心還是安適愉快。他的妻子為這件事感到憂心,有時焚燒他的書并要求改嫁,王歡笑著對妻子說:“你沒有聽說過朱買臣的妻子嗎?”當時聽到這話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歡卻更加堅守他的志向,最終成為貫通古今、學識淵博的儒者。(二)1.出名、有名/使……勞累/詳細/空閑。2.希望后來的人與我志趣相投,接下來修葺竹樓,希望這竹樓能不朽壞。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復,不可具狀4.托物言志;《陋室銘》中借寫陋室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操;《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借竹樓表達了作者遭貶之后恬淡自適的生活態度及居陋自持的高潔志趣。【參考譯文】黃岡地方盛產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開它,削去竹節,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這樣,因為竹瓦價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墻毀壞,長著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穢,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樓兩間,與月波樓相接連。登上竹樓,遠眺可以盡覽山色,平視可以將江灘、碧波盡收眼底。那清幽靜謐、遼闊綿遠的景象,實在無法一一描述出來。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樓中如聞瀑布聲;冬天遇到大雪飄零也很相宜,好象碎瓊亂玉的敲擊聲;這里適宜彈琴,琴聲清虛和暢;這里適宜吟詩,詩的韻味清雅絕妙;這里適宜下棋,棋子聲丁丁動聽,這里適宜投壺,箭聲錚錚悅耳。這些都是竹樓所促成的。 公務辦完后的空閑時間,披著鶴氅,戴著華陽巾,手執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樓中,能排除世俗雜念。這里江山形勝之外,但見輕風揚帆,沙上禽鳥,云煙竹樹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爐的煙火已經熄滅,送走落日,迎來皓月,這也是謫居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那齊云、落星兩樓,高是算高的了;井干、麗譙兩樓,華麗也算是非常華麗了,可惜只是用來蓄養妓女,安頓歌兒舞女,那就不是風雅之士的所作所為了,我是不贊成的。 我聽竹匠說:“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鋪兩層,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學士被貶到滁州,至道二年調到揚州,至道三年重返中書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貶往齊安的調令,今年閏三月來到齊安郡。四年當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處,我難道還怕竹樓容易敗壞嗎?希望接任我的人與我志趣相同,繼我愛樓之意而常常修繕它,那么這座竹樓就不會朽爛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