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電路中的開關教學設計科學概念目標:1.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2.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科學探究目標: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科學態度目標: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合理選擇材料制作一個簡易的小開關,并會用它來控制電路中電器的工作狀態。教學難點:設計并制作小開關,用它去控制更加復雜的電路。學習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合作交流法。學情分析:生活中,學生對開關是很熟悉的。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對簡易電路及連接基本掌握,對導體與絕緣基本認識,也為學生本課內容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只有了解了導體、絕緣體,才能去合理選擇材料制作小開關;做個小開關需要一定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四年級學生也具有一定的能力。教學準備:1.回形針開關;2.簡單電路;3.各種導體、絕緣體材料;4.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視頻:“汪汪隊”玩紅綠燈游戲導入。萊德手中有一個重要的元件控制著電流,從而控制紅綠燈亮與滅,這個元件就是開關。那么電路中的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通與斷的呢?今天來闖關挑戰自制一個開關控制紅綠燈。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挑戰1:觀察開關,了解開關的結構以及使用的材料。挑戰2:將小開關正確接入簡單電路,知道開關是如何控制燈的。挑戰3: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制作一個小開關。1.制作前,明晰制作方法。(1)觀察小開關。這個開關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把這個小開關連接到電路里,觀察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通與斷的。(2)做個回形針開關。像圖中那樣,用小木板、回形針和圖釘做一個簡易小開關。①把回形針伸開放在木板上,用筆在伸開的回形針兩端各描一個點作為標記。②先把一枚圖釘固定在木板的一個描點上,再用圖釘把回形針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個描點上。③把回形針開關連接到電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燈泡的亮與不亮。2.制作中,圍繞問題展開討論。(1)開關主要分幾部分?各部分作用是什么?對應需要什么特性的材料?(2)回形針開關由哪些材料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3.制作后,匯報交流實驗結果。閉合開關,接通電流,小燈泡亮;斷開開關,斷開電流,小燈泡滅。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回形針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的通與斷的?2.你還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個小開關嗎?你是怎樣制作的,你的小開關有什么特點?挑戰4:將紅色、綠色發光二極管與電池、導線、回形針開關連接起來,做成紅綠燈。試著用制作一個開關控制這組紅綠燈。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聯系生活實際,不同電器的開關是如何控制電流通斷;了解開關的演變過程。板書設計:電路中的開關1.開關:控制電流通斷的元件。2.開關是導體、絕緣體共同組成的。3.開關種類:遙控開關、拉線開關、閘式開關、智能開關等教學反思:《電路中的開關》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7課。在生活中,學生對開關是熟悉的。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基本掌握簡易電路的構造以及連接方式方法,對什么是導體與絕緣體也不再陌生,這些知識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基礎。畢竟只有具備了判斷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的能力,才能合理選擇材料制作小開關;同樣,做個小開關也需要學生具備初步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本節課,通過挑戰1“觀察開關”和挑戰2“將開關正確接入簡單電路”,很好地完成了科學概念目標,學生非常清楚開關有的部分需要選擇導體,因為要讓電從這里經過;而有些部分要阻斷電流流過,需要選擇絕緣體。明確了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達到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作用。因此,針對整節課來講,這兩個小實驗環節可以算得上是給學生做了一下熱身運動,為接下來比較高難度的強體健身運動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接著,挑戰3、挑戰4是用身邊的材料制作小開關。這個活動確實算得上是“挑戰”。因為有如下幾個細節需要摳出來,否則,部分學生將挑戰失敗:一是電流動的方向和路徑是怎樣的。這是學生動手之前必須弄明白的一條明線,不然他們在動手制作的過程中就可能分神,因為心里始終不放心,自己這么做電能不能按照人們需要的路徑順利通過。二是材料的選擇是不是可以有新的選擇,因為這個開關要同時控制兩個燈泡,與單純的一個開關控制一個燈泡相比,難度自然也上升了。怎么連接電路原件也是一個難點,需要在動手之前摳準,否則,學生將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到開關的制作當中來。三是現場出示回形針和兩個圖釘(分別是①號②號點)呈三角形固定在木板上。回形針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①號點時所對應的①號紅燈亮,連接②號點時所對應的②號綠燈亮。當然,本堂課亦有很多不足之處。1.在探索環節時間分配不合理,給人的感覺是前松后緊,導致創新制作開關環節時間略顯倉促。2.在制作開關的材料環節,既然設計讓學生選擇,那就放大格局,給學生更大的選擇權和范圍,甚至放棄規定動作。3.制作開關是個工程問題,要涉及到設計、小組合作、材料成本、美觀實用等多維度評價。再上這節課,我會繼續做一些調整。一.在課堂環節的銜接上,應該由問題引導,為什么要這樣做?例如:課堂引入是紅綠燈的游戲,那為什么需要開關、我們可不可以制作一個控制紅綠燈的開關就可以成為探究的主線。二.挑戰1和2在前面的課程當中已經有學習,所以可以合二為一,節約探索時間,用來做最后改進開關的探索。三.工程問題的教學應該注重設計-選材-制作-測試-評價等各個環節,特別是設計環節不能忽視,因此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認真設計,并按照設計去選材制作。四.開關的設計與發明也是隨著設計技術的發展而更新發展的。可以選取一些不常用但已經出現的新產品開關的素材,通過開關的科技發展史滲透并讓學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發學生發明創新的欲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