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粵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第9課 能量的轉換【教材分析】本節課是粵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2節課《能量的轉換》,主要介紹能量的轉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能量的轉換過程,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情分析】學生是小學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基礎。他們對于能量的概念和一些常見的能量轉換現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能量轉換的過程及其深層次的理解還較為薄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實例和實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能量轉換的過程。【素養目標】(科學觀念)能量可以互相轉換,能量的特點是以一種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科學探索)能針對具體情境,說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成了另一種什么形式的能。(科學態度)愿意交流,并學會在交流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科學思維)體會到能量轉換和我們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樂于用所學知識來改善生活,能用科學知識解釋身邊的現象。【教學重點】知道一種形式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能量。【教學難點】理解各種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如何轉換的。【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1. 看圖回答:扭扭蛇為什么會動起來?2.交流:二、活動1.神奇的扭扭蛇1.讓我們一起做個實驗,探究扭扭蛇動起來的原因吧。工具與材料:剪刀、紙杯、扭扭棒。實驗操作:①用剪刀在紙杯上剪個小口;②紙杯倒扣在平滑的桌面上;③扭扭蛇放到杯子底上;④對著紙杯剪口處連續大聲喊“啊”。2.互動:扭扭蛇會轉動起來。這種現象與聲音有關嗎?3.結論:聲音具有能量,這種能量是聲能。三、活動2.能量的互相轉換1.生活中,你還能找到哪些能量轉換的例子?四、活動3.鉆木取火1.鉆木為什么能取火?2.小結:鉆木的時候因為摩擦會產生熱量,當這種熱量積累到一定的溫度,就會達到木屑的燃點,因為大氣中本來就有足夠的氧氣,所以就形成了火苗。因此,鉆木取火的實質就是摩擦生熱。3.從能量轉換的角度來說,鉆木取火的過程就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五、總結評價,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學生互相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3.課后作業(1)完成《分層作業》相關習題。(2)收集太陽、月亮、海底等相關溫度資料。【板書設計】能量的轉換能量的輸入 --> 能量的轉換 --> 能量的輸出【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設計豐富的實例和實驗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能量轉換的過程,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同時,通過討論和小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對能量轉換的過程有了初步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