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學案(無答案)2023-2024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簡介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課程標準】
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
【重難點】
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特征,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進程的意義。
【知識梳理】
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展
1.佛教的傳入
(1)概況:
①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
②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日趨興盛,逐漸同儒、道相融合;
③隋唐時期,出現了不同宗派,主張頓悟成佛的禪宗成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④宋明時期,以儒家學說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論的宋明理學形成,佛教融合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2)影響: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①中國傳統的詩詞、書法和繪畫,很多體現了佛教的內容,同時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達。
②中國的建筑藝術受佛教影響,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
③佛教文化宣揚的因果輪回、消極避世等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2. 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
(1)明末,利瑪竇等帶來天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新知識。
(2)徐光啟等人主張以開放的胸懷會通中西文化。《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學著作相繼被譯介到中國。
(3)17世紀,清政府任命湯若望、南懷仁等人主持欽天監工作,并招攬數學、醫學、天文等方面的人才來到中國。
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1.對亞洲的影響(中華文化圈)
(1)漢字:公元前4世紀—公元3世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各國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本國文字,推動了當地的文化交流和發展。
(2)儒學:3—5世紀,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儒學成為官學。
(3)佛教:大約在4世紀以后,佛教經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等國,各國佛教得到發展。
(4)社會制度
①朝鮮: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國
②日本:7世紀實行大化改新,推行的中央集權制、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都以唐制為藍本。
③越南:教育體制移植于中國,科舉制度跟中國一樣。
(5)其他
①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在律令、歷法、建筑、繪畫、音樂、飲食、服飾、節日、習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響。
②14世紀末,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
③15世紀,伴隨經貿往來,大批華僑移居東南亞,在當地傳播中華文化。
④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擴大并加深了中華文化的影響。
2、對歐洲的影響
(1)四大發明
①傳入歐洲:8—13世紀經中亞、西亞(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②影響:
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使騎士階層日漸衰落。
b、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c、活字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⑵16—18世紀的中國熱
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經典傳入歐洲,中國的史學、地理學以及科技、文學等成就也相繼傳入,引起歐洲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的熱烈反響。
②中國的茶、絲綢、瓷器在歐洲社會深受喜愛,中國式園林和建筑成為風尚。
達標檢測
1.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各種典章制度臻于完備,大量日本留學生來華學習。這些留學生歸國后,要求仿效中國。于是日本政府實行(  )
A.農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維新 D.建立政教合一
2.晚清西學東漸圍繞了解世界、求強求富、救亡圖存、民主革命等主題展開。下列符合當時“民主革命”主題的報刊是
A. B.
C. D.
3.下列四項為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考題,其中19世紀70年代初洋務學堂使用的考題應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論吾國銀行失信用之可懼。”
C.“試比較英、美、法、瑞士、中國行政機關元首之產生方法。”
D.“法國大革命對于歐洲民族主義之發展,有何影響?試舉例明之。”
4.1920年3月,甘肅籍旅京學生在北京創辦《新隴》月刊。《新隴》發刊詞對其創刊緣由介紹道:“人則一日千里,我猶故步自封;人則采摘精華,我猶株守舊物?!斎脒m用之知識于本省,傳播本省之狀況于外界。”由此可知,《新隴》月刊的創辦( )
A.助推新文化運動興起 B.動員了學生革命力量
C.旨在傳播馬克思主義 D.推動了社會思想啟蒙
5.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的重要事件,這是一次廣大人民群眾直接參與的、毫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較辛亥革命而言,五四運動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主要是因為
A.青年學生的先鋒作用 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C.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D.新文化運動促進民眾覺醒
6.明朝時,中國對“東西方碰撞交融”積極應對,在文化知識的層面,呈現出比較開放與包容的態勢。下列史實符合這一現象的是(  )
A.吳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創作《西游記》 B.徐光啟與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
C.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D.歐洲傳教士翻譯“四書”“五經”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曲县| 芮城县| 尚义县| 容城县| 类乌齐县| 三门县| 肃宁县| 福海县| 页游| 中超| 博湖县| 莱州市| 宁化县| 额尔古纳市| 民勤县| 鹿泉市| 兴宁市| 洛浦县| 石家庄市| 上高县| 腾冲县| 申扎县| 湘阴县| 平武县| 隆昌县| 昌都县| 北宁市| 杭锦后旗| 渭南市| 枣庄市| 渭南市| 精河县| 庐江县| 郸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宿松县| 舒城县| 大渡口区| 濮阳县| 衡阳县|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