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問答式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1課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1.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距今時間?發現地點?答:元謀人;約170萬年;云南元謀縣。 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的人是?答:裴文中。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指的是?答:學會使用火。迄今所知,世界上內存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是?答:周口店北京人遺址。5.簡述北京人的生產、生活情況答:(1)生產:使用打制石器;狩獵采集獲取食物。(2)生活:過群居生活;學會使用火,并會長時間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趕野獸。6.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而生存環境十分險惡。7.北京人遺址發現的歷史意義。答:(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它的發現對于研究古人類進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2)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3)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8.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的古人類是? 它的代表工具是?答:山頂洞人;骨針。9.舊石器時代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類有哪些?舊石器時代的特征有哪些?答:(1)代表: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2)特征:采集和漁獵;學會了用火;過著群居生活;打制石器的使用。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1.我國出現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的時間是 答:距今約1萬年。2.在中國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農作物是 答:稻、粟、黍。3.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 答: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4.為古代文明社會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的是 答:原始農業。5.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分別生活的時間、地點和流域?答:河姆渡人:距今約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長江流域。半坡人:距今約6000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6.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分別居住的房屋是?他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答:河姆渡人:干欄式房屋;半坡人: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定居生活)。7.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分別種植的農作物是?飼養的家畜是?答:河姆渡居民農作物是:水稻; 家畜是豬狗、水牛。半坡居民農作物是:粟; 家畜是豬狗等。8.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木結構水井是在哪里?答:河姆渡遺址。9.中國最早的象牙雕刻出土于哪里?答:河姆渡遺址。10.會使用天然漆的是?會制作彩陶的是?會用弓箭捕獵的是?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會使用骨針、骨錐和紡輪 紡織制衣的是誰?答: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使用的農具是?他們制造的陶器是?答:骨耜(si);黑陶。13.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建造的房屋不同的原因?答:(1)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該地區雨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干欄式建筑即可防潮,又便通風降溫。(2)半坡人生活在黃土高原,該地區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第3課 遠古的傳說1.列舉有關人類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跡的傳說。答: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2.炎帝黃帝兩大部落結成聯盟的戰役是?答:答:阪泉之戰。3.炎黃部落大戰蚩尤部落的戰役是?答:涿鹿之戰。4.人文初祖指的是?答:炎帝和黃帝。5.簡述黃帝和炎帝的貢獻。答:(1)黃帝(軒轅氏):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鐵,并發明了弓箭。(2)炎帝(神農氏):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紡織煮鹽,通商交換,制作樂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歷法知識。6.黃帝身邊的人有哪些貢獻呢?答:他的屬下倉頡造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他的妻子嫘祖擅長紡織。7.將聯盟首領的位置傳給賢德之人的制度是 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答:禪讓制;堯舜禹。8.治水有功,受到民眾愛戴是誰?他采用的治水的辦法是?答:大禹;疏導。9.我們要學習大禹的什么精神?大禹治水給我們今天什么啟示?答:大禹精神:創新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斗爭精神;敬業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啟示:(1)處理問題要靈活,要方法得當,要有創新精神;(2)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奉獻精神;(3)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1.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建立時間?都城? 答:夏朝:禹、公元前2070年、陽城;商朝:公元前1600年、湯、亳(今河南鄭州)----遷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周: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鎬京——今陜西西安。“夏傳子,家天下”體現出什么?答:世襲制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了家天下。能夠展現夏朝文明發展程度的遺址是?答:二里頭遺址-----今河南偃師二里頭村。4.商朝時期遷都到殷的國君是?遷都的原因是?答:盤庚遷殷;原因:戰亂和環境變化。“酒池肉林”指哪位國君 答:商紂王。武王伐紂的時間和戰役是?答: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戰。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是?周代的貴族分為哪些等級?答:分封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8.簡述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內容及其影響。答:(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2)分封對象:宗親和功臣。(3)分封的依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4)受封者的權利: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實行再分封。諸侯具有較大獨立性。(5)受封者的義務:向周王進獻貢物,服從周王調兵。(6)影響①積極影響:加強了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統治范圍。②消極影響:諸侯勢力逐漸壯大,削弱了周王的權力,導致春秋戰國長期的戰亂。9.“國人暴動”時間?國君?影響?答: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西周衰落的標志。西周何時被哪個少數民族所滅?答:犬戎東周開始的標志?答: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到洛邑。12.夏商西周王朝滅亡的共同原因及其啟示。(1)原因:統治者暴政。(2)啟示:殘暴統治的國君不得人心,必將被人民所拋棄;得民心者得天下,統治者只有勤政愛民,國家才能長治久。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1.我國何時出現銅器?答:原始社會后期。2.商朝以后,青銅器發展特點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功能有哪些?反映了什么?答: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 功能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禮器的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3.商周青銅器采用什么鑄造技術?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什么?答:“泥范鑄造法”;司母戊鼎。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哪朝開始?這種文字叫什么?刻寫在哪?記載的內容涉及哪些方面?答:商朝;甲骨文;龜甲和獸骨;內容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5.甲骨文出現的地位和影響是什么?答:地位(評價):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們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6.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什么?答: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象形。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1.春秋時期的起止時間 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春秋時期的社會特點?答: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3.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答:鐵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4.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爭霸的的口號是?答:“尊王攘夷”。5.列舉春秋時期的霸主。答:齊桓公(第一個)、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6.諸侯爭霸的根本原因?答: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7.春秋諸侯爭霸有何利弊?春秋爭霸的實質?答:利:(1)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消滅,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疆域不斷擴大,國家出現了走向統一的趨勢;(2)各民族在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弊: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飽受戰亂之苦。實質:奴隸主的掠奪戰爭。8.春秋時期的成語?答:晉文公(退避三舍;老馬識途);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勾踐(臥薪嘗膽)。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1.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征?答:兼并戰爭;制度變革;思想學術繁榮。2.戰國開始的標志事件是?答: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3. “戰國七雄”中的七雄指的是哪幾個國家?(能在圖中找到位置)答: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4.戰國兼并戰爭的目的?答:目的:各自為政,擴充軍隊,力圖拓展疆域。5.戰國兼并戰爭的特點?答:戰爭規模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時間長。6.齊國、魏國之間兩次戰役是什么?相關典故?答: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齊國勝);馬陵之戰:減灶誘敵(齊國勝)。7.秦趙之間關鍵性戰役是什么?結果?影響?答:長平之戰(紙上談兵);趙軍大敗;東方六國再無力抵御秦的進攻,秦的統一之勢已形成。8.商鞅變法的背景?答:戰國時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各國紛紛開展變法。商鞅變法的目的?答: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10.商鞅變法的性質?時間?在哪位國君的支持下推行的?答:性質:封建性質改革;時間:公元前356年;國君:秦孝公。11.變法中,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對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響深遠的是哪項措施?答: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2.最能體現變法性質,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是哪項措施?答: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13.商鞅變法中最能體現損害大貴族利益的內容是?答: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14.商鞅變法中的強兵措施?答: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商鞅變法中的富國措施?答: 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自由買賣。16.變法成功原因是什么?答: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根本原因);變法得到秦孝公支持;商鞅敢于同舊勢力斗爭。啟示 17.商鞅變法給我們什么啟示?答:改革是強國之路,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但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進步是需要付出代價的。18.學習商鞅什么精神?答:不畏強權,公正無私,嚴格執法,法令嚴明,敢于同守舊勢力作斗爭。19.你認為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有什么意義?答:成功了,因為一場變革的成功或失敗,不在于實施變法人的生死,而在于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大增,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0.都江堰修建時間?修建者?修建地點?由哪兩大系統工程構成?起到哪些作用?成都平原獲得怎樣的美稱?答:公元前256年(戰國);李冰; 成都附近的岷江中;渠首、灌溉網;防洪、灌溉、水運;“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第8課 百家爭鳴1.道家、儒家、兵家、墨家、法家的創始人分別是?答:老子、孔子、孫武、墨子、韓非子。2.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作?思想主張和政治主張?(1)創始人:老子 (2)著作:《道德經》(又稱《老子》)(3)思想主張:順應自然;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雙方可以相互啊轉化(4)政治主張:“無為而治”。3.簡述孔子的思想主張、政治主張以及教育貢獻,并分析孔子思想的重要影響。(1)思想主張: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2)政治主張: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以德治國,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反對苛政,主張德政。(3)教育貢獻: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在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4)影響: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4.孔子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書籍,這本書是?答:《論語》。5.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答: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不同學派。各家學派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6.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們提出了什么主張?答:孟子:①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②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提出禮治。7.簡述墨家的主張。答:墨家(墨子——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提出選賢任能;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8.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誰?其主張是?答:莊子;治國要順其自然和民心;提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9.簡述法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張。答:法家(韓非——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以使臣民懾服;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依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10.各學派在政治提出的思想分別是?答:道家無為而治;儒家以德治國;法家依法治國;墨家“兼愛”“非攻”。11.諸子百家中,對當時的統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理由是什么?答:(1)法家。(2)理由:①戰國時期處于大變革時期,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人民渴望統一。②法家政治上主張加強中央集權、獎勵耕戰;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承認土地私有;文化上主張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等,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確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國家實現統一。12.簡述百家爭鳴的影響。答: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9課 秦統一中國1.秦朝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答:公元前221年;咸陽;秦始皇。秦滅六國的背景?答:①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生活;②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偉略、善于用人以及正確策略的制定。3.秦滅六國的時間?順序?答: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韓趙魏楚燕齊。秦統一的意義?答: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戰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5.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的目的?中央集權制的內容?影響?答:目的: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內容: ①最高統治者稱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一切軍政大權;②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由皇帝決斷;③地方上廢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影響:①這樣,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利,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②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6.秦朝鞏固統一的目的?及措施?答:目的:為了適應國家統一的需要。措施:(1)政治上:創立中央集權制度;(2)思想上: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3)經濟上:統一貨幣(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4)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zhuan) ;(5)交通上:統一車輛和道路寬窄;(6)軍事上: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西起臨洮tao,東到遼東)開鑿靈渠,統一嶺南。7.秦朝的疆域?答: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代,南達南海。8.文字統一的意義?答: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9.貨幣統一的意義?答: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9.如何評價秦始皇?(1)功:①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②采取措施鞏固統一。政治上,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化上,統一文字;軍事上,北修長城,南開靈渠。因而有人稱他為“貢獻巨大的政治家和功勛卓著的帝王”。(2)過:在位期間統治暴虐。實行“焚書坑儒”,極大地摧殘了文化;施行暴政,繁重的徭役、繁重的賦稅、刑法殘酷,給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第10課 秦末農民起義1.秦暴政的表現?答: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徭役,刑罰殘酷,秦二世更加殘暴。2.秦末農民戰爭時間?分為哪兩個階段?答: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1)前期:陳勝、吳廣起義;(2)后期:劉邦、項羽繼起反秦。3.大澤鄉起義的發起人 時間?答:陳勝、吳廣 ;公元前209年。4.大澤鄉起義的口號是?答: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關成語:(斬木為兵,揭竿為旗)。5.起義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答: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因雨誤期,按律當斬。6.建立政權的地點?政權名稱?結果?有什么歷史意義?答: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結果失敗。歷史意義: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7.大敗秦軍主力的戰役及人物?答: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戰;成語:破釜沉舟(項羽)。8.推翻秦朝統治的人物是?秦亡的標志事件和時間?答:劉邦。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攻入咸陽,秦亡。9.秦末農民戰爭給我們哪些教訓?涉及哪些典故?答:秦朝的暴政是導致人民反抗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的滅亡之路給后世以借鑒,政府應當體察民情,愛惜民力,這樣才能保證經濟持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成語典故:“指鹿為馬”、“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破釜沉舟”、“約法三章”。10.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展開的戰爭被稱為?答:楚漢之爭。11.楚漢之爭時間?有何典故?結果?答:時間: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典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結果:劉邦勝利,建立西漢。12.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答:劉邦重視人才,善于用人,得到了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佐,(贏得民心;重視人才;有關中根據地。)而項羽剛愎自用,不重視人才,不采納范增的意見。13.秦朝滅亡前后,劉邦、項羽領導的戰爭性質有何不同?答:之前性質:農民起義;之后性質:封建地主階級爭奪帝位的斗爭。第11 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漢建立的時間、人物、都城?答: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長安。2.西漢之初的社會狀況如何?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西漢政府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答:狀況:社會生產遭到破壞,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原因: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首要問題: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3.漢高祖劉邦和他的繼任者采取了哪種政策恢復生產?答:休養生息政策。4.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采取的措施?結果?答:原因: ①為了鞏固政權,穩定社會局勢;②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措施:①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家務農;(解甲歸田)②將因戰亂、饑荒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釋奴為民)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鼓勵生產)④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輕徭薄賦)結果: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得以穩定。5.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局面,史稱?治世(盛世)表現在哪些方面?答:“文景之治”。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6.簡述漢初“文景之治”局面出現的原因,以及給我們的啟示。答:(1)原因①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②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三十稅一)③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峻法。④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2)啟示: 政府要重視民生,以人為本,節儉戒奢,注意減輕農民的負擔。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1.西漢建立后,劉邦分封的諸侯王,給后來西漢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答: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獨霸一方,生活驕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開反抗朝延的官吏,有的還企圖謀反。2.漢武帝的大一統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答:客觀原因:漢初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帶來經濟繁榮,文景之治為漢武帝推進大一統奠定基礎。主觀原因:漢武帝雄才大略,重用人才。3.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外交方面分別采取了哪些的措施?答:政治上: ①采納主父偃的“推恩令”建議,削弱諸侯國勢力;②建立刺史制度。作用: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鞏固了皇權。思想文化上:①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建議 ,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② 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影響:(1)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2)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經濟上:①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②實行鹽鐵官營、專賣;③全國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作用: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取得漠北戰役的勝利,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外交: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漢武帝統治措施的影響: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4.簡述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和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異同點。答:(1)相同點①目的相同: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②實質相同:都屬于文化專制政策(2)不同點:方式和結果不同。漢武帝尊崇儒術(吸收其他學派的理論),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對其他思想進行粗暴破壞,加速了秦朝的滅亡。5.簡述察舉制的內容、特點和影響。(1)內容:漢武帝下令由各郡國每年向朝廷推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經過考察,授予官職。(2)特點:由地方推選人才為官(自下而上的選官);以品德和才能為推舉標準。(3)影響通:過察舉制,西漢王朝選拔了一批有杰出才能的人。第13課 東漢的興衰1.西漢走向衰亡原因?西漢滅亡的時間和標志事件?答:西漢后期,朝政腐朽,土地兼并嚴重,社會動蕩不安;公元9年,王莽(外戚)篡權。2.東漢建立的時間、人物和都城?答: 25年;劉秀(光武帝);洛陽。3.漢光武帝采取了哪些統治措施?目的是什么?答:措施: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合并州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目的:為了鞏固統治,穩定社會局面4.東漢初期出現的盛世是什么?表現在哪?答:“光武中興”;漢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比較安定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5.東漢中期以后,政治局面如何?東漢走向衰亡的原因?答: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后期朝政腐敗,時局動蕩不安;大批貧民流離失所;自然災害頻發;反抗情緒在民間蔓延。6.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是什么?起義開始時間?領導者?創立什么?結果如何?答:黃巾起義;184年;張角;太平道;被鎮壓.7.黃巾起義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影響如何?答:東漢軍隊殘酷鎮壓;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1.兩漢時期,西域是什么概念?答:漢代人把今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地區稱作西域。2.漢武帝時派誰兩次出使西域?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答:張騫(qian)。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公元前138年;目的: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結果:目的沒達到,但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間?成果?意義?答:公元前119年;成果:西域各國認識到漢朝的富足與強大,紛紛派使節來到長安;意義: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4.陸上絲綢之路都途徑哪些地方?列舉往來的物品?意義?答:(1)路線:長安(起點)→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或大秦 終點)(2)流通的物品:①西域→漢朝: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 。植物:核桃、葡萄、石榴、苜蓿。文化:樂器和歌舞。②漢朝→西域:絲綢、漆器等物品;開渠、鑿井、冶鐵等 技術 。⑶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是友誼之路、商業之路、文化之路。5.辟海上絲綢之路的皇帝是誰 海上絲綢之路最遠到達哪里 答:漢武帝;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6.說出漢朝的兩條主要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答:(1)從山東沿岸出發---穿過黃海--到達朝鮮、日本;(2)東南沿海→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7.西漢和東漢分別如何加強對西域的管理的?答:西漢: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東漢:漢明帝時,派班超、班勇經營西域。8.西域都護設置有何意義?答: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9.班超曾派誰出使大秦?結果如何?答:甘英;到達安息后受阻。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10.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是指?談談你對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感想?答:“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感想: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共贏的,推動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了各國經濟繁榮和貿易發展,實現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合作共贏與共同發展?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1.紙問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畫、書寫在哪些材質上?有哪些缺點?答:甲骨、簡帛、青銅器;竹簡笨重,帛價格昂貴等。2.目的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何時?用什么材料做的?答:西漢前期;用麻造紙。3.東漢誰改進了造紙術?這種紙也叫什么?它的優點有哪些?影響?答:蔡倫; “蔡侯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4.指出東漢末年的兩位名醫?簡述他們各自的醫學貢獻。答:(1)“醫圣”—張仲景 。 貢獻:寫成《傷寒雜病論》,該書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辯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華佗。 貢獻:擅長針灸、湯藥和外科手術;發明了“麻沸散”;編造出“五禽戲”,幫助人們強健身體。5.《史記》的作者是誰?生活年代?它的體例?記述了哪段時期的歷史 答:司馬遷;漢武帝;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歷史。6.簡述東漢末年道教出現的原因。早期道教的派別及各自的創始人?答:(1)原因:東漢末年,政治腐朽,社會動蕩,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尋找精神上的寄托,為道教的興起提供了土壤。(2)派別:太平道—張角;五斗米道—張陵。7.佛教的創立時間,創立者?何時傳入中國?何時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佛教得以在中國傳播的原因及其影響。答: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西漢張騫通西域后,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時;(1)原因: 佛教主張眾生平等,迎合了貧民民眾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同時有利于統治階級,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所以廣為傳播。(2)影響: 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第16課 三國鼎立1.東漢末年,兩次以少勝多的戰役?答:官渡之戰、赤壁之戰;2.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混戰,官渡之戰時間?雙方?結果?意義?曹操獲勝原因?答: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勝利的原因:①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②用人上:招賢納士、唯才是舉③經濟上:實行屯田,組織軍隊和流民從事農業生產,重視農業。袁紹驕傲輕敵,拒絕正確意見。3.曹操南下原因?赤壁之戰時間?雙方?結果?意義?曹操失敗原因?答:曹操曹統一北方后,揮師南下,準備消滅南方的割據政權,統一全國。公元208年;曹操和孫權、劉備;曹操戰敗,退回北方;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戰敗的原因:①曹軍長途奔襲,不習水戰,水土不服;②曹操驕傲輕敵,戰術失當;③孫劉聯軍以逸待勞,天時、地利、人和,戰術正確,熟悉水戰。④根本原因:南方統治穩固,統一時機尚未成熟。4.畫出三國鼎立的形勢圖,并在圖中標注出建立者、都城、和建立時間?5.三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如何?答: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吳國:造船業發達,發展海外貿易;衛溫率領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現在的臺灣)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6.三國時期曾到過臺灣的是誰?臺灣當時叫什么 答:衛溫; 夷洲。7.三國中哪一國改善了民族關系?答:蜀漢。8.三國中哪一國重視農業生產?答:曹魏。9.三國中哪一國造船業發達,發展海外貿易?答:孫吳。10.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曹操?答:(1)曹操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2)他廣羅人才,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分裂割據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為西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他的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順應歷史的潮流。(3)但他有狡詐、多疑、濫殺無辜的殘暴本性。12.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為什么?(判斷標準:是否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統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答:進步。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逐步走向統一的過渡階段。并存的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如魏國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蜀國的絲織業興旺,吳國的造船業發達,吳國派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這就為統一全國準備了物質條件。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內遷1.魏蜀吳三國怎樣結束統治?魏 266年被西晉取代(司馬代曹)蜀 263年被魏國滅亡吳 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時代結束2.西晉建立時間、建立者、定都?答:公元266年;司馬炎;洛陽。3.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八王起兵的目的?結果?影響?答:原因:西晉統治腐敗;諸王手握重兵;晉惠帝昏庸無能;目的:八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結果: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影響: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從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大多逃亡南方,形成我國古代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4.西晉以來人口大規模內遷原因?有哪些少數民族遷到中原?大致遷徙方向?答:(1)主要原因:混戰不斷;(2)西晉統治腐朽,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民族矛盾尖銳。(3)水利失修理,自然災害嚴重,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不斷激化。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到中原,中原漢族遷到南方。5.西晉滅亡后,北方陷入混戰,即十六國時期。4世紀后期,哪個民族由誰建立什么政權并統一了黃河流域?前秦逐漸強盛的原因?答:氐族;苻堅;前秦;受漢族文明影響,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緩和民族矛盾。6.1.西晉滅亡時間和事件?簡述西晉統治短暫的原因。答: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滅亡原因:(1)西晉統治集團昏庸腐朽;(2)晉武帝分封諸王,宗室諸王掌握地方軍政大權,最終導致“八王之亂”,耗盡了西晉的國力;(3)西晉推行民族壓迫政策,激起內遷各民族的反抗,最終導致了西晉的滅亡。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1.東晉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答:317年;司馬睿;建康 (今江蘇南京)。2.“王與馬、共天下”中的“王”指的是誰 “馬”指的是誰 答:王導;司馬睿。3.東晉初期,多次進行北伐,曾收復哪些地方?為什么東晉最終未能恢復中原?答:黃河以南部分地區;由于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少后援。4.南朝包括哪四個王朝?答:宋、齊、梁、陳。5.南朝疆域最大的王朝是?答:宋。6.南朝中梁的建立者?答:梁武帝。7.秦漢到魏晉時期,南北方經濟發展概況如何?答:秦漢時期,北方和南方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黃河流域經濟發達,是全國經濟重心;而江南地區地廣人稀,農業生產落后。西晉末年到東晉后期,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起來。8.簡述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影響。答:(1)原因:①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根本原因)②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③江南地區戰亂較少,社會比較安定;④南下移民和當地民眾共同辛勤勞動;⑤統治者的重視和支持,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措施。(2)影響:促進了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后面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9.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如何?答:(1)農業:①開墾荒地,興修水利;②生產技術有很大改進,包括推廣改進犁耕,選種育種(育秧移栽);田間管理;施用糞肥;③普遍實行稻麥兼作,五嶺以南種植雙季稻 ;④實行農業多種經營;種桑養蠶、培植果木、種植藥材等。(2)手工業:南方手工藝快速進步。繅絲、織布 、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都有顯著的發展。(3)商業:南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10.定都今江蘇南京的六個朝代?答:(孫吳、 東晉、宋、齊、梁、陳)(孫吳、定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東晉、宋、齊、梁、陳,都定都建康)。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淝水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特點、結果、影響?及成語?答:時間:383年;交戰雙方:東晉——前秦;特點:以少勝多;結果:東晉勝利。影響:(1)淝水之戰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2)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有關成語: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投鞭斷流,東山再起。2.簡述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戰役 名稱 發生 時間 交戰 雙方 結果 歷史 影響巨鹿 之戰 前207年 項 羽 秦 軍 項羽勝 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官渡 之戰 200年 曹 操 袁 紹 曹操勝 為以后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赤壁 之戰 208年 曹 操 孫 劉 孫劉勝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淝水 之戰 383年 前 秦 東 晉 東晉勝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發生在長江流域的戰役是:赤壁之戰發生在黃河流域的戰役是:巨鹿之戰、官渡之戰發生在淮河流域的戰役是:淝水之戰3.北魏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北魏在哪年統一了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答:鮮卑族;439年。4.北朝包含哪幾個朝代?答: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5.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些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的政權?答:魏國、西晉、前秦、北魏、北周。6.簡述魏晉南北朝的朝代更替?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意義?性質?答:目的:為了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措施: (1)遷都: 494 年(將都城從平城)遷都洛陽;(2)采取漢化措施:a.說漢語: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b.穿漢服: 以漢服代替鮮卑服;c.改漢姓: 改鮮卑姓為漢姓;d.結漢親: 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意義: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加速了鮮卑族的封建化進程。性質: 一場少數民族的封建性質的改革。8.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現和影響?答:(1)表現:①生產生活: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相互學習生產技能;②政治制度:學習漢人實行君主專制制度;③思想文化:漢語更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等也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④民族心理:“胡”“漢”觀念逐漸淡薄,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2)影響: 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9.簡述十六國北朝時期,北方地區民族關系的特點。答: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生戰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緩和。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1.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農業領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和農業思想。答:(1)代表人物:賈思勰(北朝) 。(2)成就: 撰寫了《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3)農業思想: 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改進農業生產技術和工具;提出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2.簡述祖沖之的成就。答:(1)數學: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與其子合著數學名著《綴術》。(2)歷法:推算了一年時間(與現代天文學測算的結果只差50秒);創制出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3)機械制造:制造出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機械。3.為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物質條件的是?答:漢代造紙術的發明。4.書法成為專門的藝術是在何時?獨創楷書書法的是誰?哪個朝代?答:東漢以后;鍾繇;曹魏。5.西晉設置哪個機構教學生學習書法?并規定誰的書法為標準書體?答:書博士;鐘繇、胡昭的書法。6.書圣是誰?哪個朝代人?書法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哪部作品?答:王羲之 ;東晉。特點: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代表作:《蘭亭集序》。7.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畫家是誰?朝代?代表作?答: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8.魏晉南北朝雕塑藝術的代表作?答: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9.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原因 答:(1)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交融,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容。(2)江南經濟得到了開發,為文化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3)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內涵。吸收異域文化成果是其間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4)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繼承了秦漢時期的文化成就,又進行了有意義的改革、創新。易錯易混易考點匯總先秦時期易錯點: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經學會使用火,并會長時間保存火種。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種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欄式建筑,種植水稻。4.炎帝和黃帝被后人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堯、舜、禹時期實行禪讓制。5.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一夏朝。啟繼承父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6.夏、商、西周三朝的開國君主分別是禹、湯、周武王。7.西周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實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局勢,擴大了統治范圍。8.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方法。9.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戰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易混點:1.化石、遺址、遺跡是研究早期人類的主要依據。2.元謀人和北京人都使用天然火,但北京人不僅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這是北京人進步的地方。山頂洞人則更進一步,會人工取火。3.紙出現之前中國書寫材料的演進:陶器(刻畫符號)→龜甲、獸骨(甲骨文)→青銅器(金文)一竹木簡、絲帛(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4.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易考點: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分封制,西周為鞏固統治而實施的一項社會等級制度,周天子根據血緣關系和功勞大小將土地、平民、奴隸進行分封給諸侯,建立侯國,諸侯又可以繼續往下分封,等級鮮明,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諸侯的義務:服從天子,繳納貢品,鎮守疆土,服從周王調兵。作用:開發了邊疆,加強了統治,使得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1.政治上:爭霸兼并戰爭不斷,出現了局部統一;各國實行改革變法,成為增強國力的重要手段。2.經濟上:鐵農具使用范圍得到推廣,土地私有制得以確立。3.思想文化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4.社會形態上:春秋時期,奴隸制度逐步瓦解;戰國時期,封建制度得以確立。5.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易混易錯:判斷一場改革成敗的標準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實現了改革目的,是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商鞅變法中商鞅被處死,只能說明變法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不能說明變法失敗,因為商鞅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推動了秦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6.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易混易錯:都江堰和靈渠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作用是防洪、灌溉;靈渠是運河,主要作用是航運。另外,前者是秦國(戰國時期)修建的,后者是秦朝時修建的。7.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影響。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諸侯爭霸兼并,法家思想順應時局需要,受到統治者青睞。儒家的政治理念體現了民本思想,雖不適應春秋戰國紛爭的時代需求,但對我們今天提倡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易考點:各家學派代表人物及主張。秦漢魏晉時期易錯易混:1.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1)秦國≠秦朝,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而秦朝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由秦始皇建立的一個統一的朝代。在秦朝開創的各種制度中,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中央集權制度,其最本質特征是皇權至高無上。縣制并不是秦始皇首創,早在商鞅變法時已經出現;秦始皇將縣制發展為郡縣制并推行全國。2.秦始皇開創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貫穿了我國封建社會的始終,沿用了2000多年,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論根源為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思想。秦的統一,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并使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使中國文明史和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易考點:秦的統一,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3.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和西漢的建立。秦末農民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第二階段指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軍推翻秦王朝的統治。4.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漢武帝“大一統”不叫“大統一”。統一僅止國土,大一統則涉及到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等多個方面。秦始皇統一后,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做為標準貨幣。漢武帝時期統一鑄造五銖錢。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對儒學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態度,但二者的本質相同,即均為文化專制的手段。它們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發展。關于治國思想,秦朝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漢初年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漢武帝及以后歷代封建王朝則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易考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措施。列表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統治措施的異同。易錯點:1.重要歷史名詞書寫:張騫、賈思勰、王羲之、西域都護、民族交融(不要寫成“民族融合”,更不能寫成“民族合并”)2.其他(1)魏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曹操生活在東漢末年,不是三國時期。(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漢化”,漢化的過程也是北魏封建化的過程。易混點:1. 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而非張騫開通了絲綢之路。2.江南地區的開發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江南地區的開發指的是南方經濟得到初步發展,經濟重心南移指的是南方經濟優于北方。易考點:1.聯系“一帶一路”時政熱點,考查古代絲綢之路和對外交往。2.以造紙術為例考查中國傳統文化。3.由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民族交融。4.司馬遷對史料的考證及治史態度有時成為命題材料,適當關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