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六章 電壓電阻第1節 電壓第1節 電壓課題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我國已進入電氣化的時代,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電壓。學習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具備了用電流表測電流的知識與技能。同時為下一節用電壓表研究串聯電路及并聯電路電壓打好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課標的要求以及物理學知識的擴展上看,本節都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節課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另外電壓表的使用相對安全,不像電流表容易出現短路而損壞電表的問題,而且用2節1,5伏的干電池,是不會出現觸電危險的??梢哉f本節課是一個機會,是一個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嘗試失敗,體驗成功的一個良好機會。。2.學習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通過八年級上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體驗。通過上學期的物理學習,學生已經學會連接串、并聯電路,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已經掌握了正確使用電流表及正確讀數的技能,也養成了嚴謹的科學態度。3.學習目標確定 1.初步認識電壓,知道電壓的作用及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知道電壓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記住干電池及家庭電路的電壓值。 3.認識電壓表,了解電壓表的用途與符號,會正確使用電壓表測量電壓。4.學習評價設計 學習評價自我評價表項目評價內容掌握情況很好一般不好科學知識1理解電壓的概念;2知道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3掌握電壓的單位及換算關系;4學會使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兩點間的電壓。學科能力通過觀察、實驗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高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科學態度激發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得分標準成員一成員二成員 三團隊精神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 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 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 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 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5分:小組完成任務并解答正確。 3分:小組 任務,但解答部分正確,部分錯誤。 1分:小組完成任務,但解答全部不正確??偡?br/>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學習評價任務一:創設情境演示:用橘子、導線、發光二極管等器材讓發光二極管發光。提問:橘子為什么能使發光二極管發光? 橘子竟然能讓二極管發光,同學們可能感到很神奇。今天我們就學習電壓,解開謎團。 學生觀看實驗,思考、討論,回答:說明橘子能提供電力,充當了“電源”的角色。 通過水果電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導入新課。任務二:電壓1.演示實驗:點亮發光二極管。 分別將水果電池和一節干電池與一根導線和發光二極管組成電路。 請你觀察現象,并回答: (1)二極管發光說明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做_____移動,形成_____。 (2)電源的作用是什么? 2.類比:水流的形成原因與電流的形成原因。 (1)下列哪種情況中水會流動?為什么?(用連通器進行演示。) (2)用連通器、抽水機進行演示。提問:怎樣才能讓水持續流動? (3)類比抽水機和電源,請你嘗試總結電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總結:電流的形成過程:電源提供電壓(電位差)→電路形成電流→電燈利用電能→開關控制電流通斷。 3.演示實驗:不同電源的區別。 分別將一節干電池和兩節干電池與燈泡組成電路。觀察燈泡并分析,得出什么結論? 組織學生閱讀課本56頁電壓單位及其常見的電壓。提問:請你描述電壓的符號和單位。 補充:單位換算:1kV=103V 1V=103mV。 展示幾種常見的電壓值:干電池電壓、家庭電路電壓和人體的安全電壓。 維持人體 生物電流約10-3手機電池3.7干電池1.5我國的家庭電路220電子手表用氧化銀電池1.5無軌電車電源550~600鉛蓄電池2閃電時云層間可達106學生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并思考、討論,回答問題:(1)自由電荷做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電源的作用是給用電器兩端提供電壓。 學生觀察圖示,思考、討論哪個連通器中水會流動。 學生觀看演示,思考、討論。 學生對比抽水機和電源,分析總結,得出結論:電源提供的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學生觀“不同電源”的演示實驗,根據燈泡的亮暗情況進行討論,并得出結論:不同的電源提供的電壓不同。 學生閱讀課本56頁,并總結電壓的單位: (1)電壓的符號:U (2)電壓的單位: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 常用單位:千伏(kV)、 毫伏(mV) 學生記憶干電池電壓、家庭電路電壓和人體的安全電壓。 通過有電源和沒電源來對比實驗,從而理解電源的作用。 通過抽水機與電源、水壓與電壓、水流與電流的類比,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類比的方法認識電源和電壓的作用,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直觀現象,感知電壓的高低。 通過自主學習,理解內化電壓的符號和單位。 通過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解電壓,知道電壓的單位和常見的電壓。任務三:電壓的測量1.思考:如果現在有幾節不同的電池,電池上標的電壓值看不清楚,有什么辦法知道其電壓值? 展示電壓表,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發電壓表一個。 2.組織學生自主閱讀課本57頁,并回答問題: ①電壓表應該怎樣跟被測用電器連接? ②電壓表的紅接線柱(或標有“+”號的接線柱)應該連接在什么位置?黑接線柱(或標有“-”號的接線柱)應該連接在什么位置? ③什么情況下使用標有“3”字樣的接線柱?什么情況下使用標有“15”字樣的接線柱? ④在預先不知道被測電壓大小時,為了保護電壓表,應先選擇大量程還是小量程? ⑤電壓表如何讀數呢? ⑥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3.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①練習測量電池組電壓 ②練習測量燈泡電壓 學生思考、回答:用電壓表測量電池的電壓。 學生觀察電壓表。 學生自主閱讀課本57頁電壓表使用說明書,思考討論,并回答: ①電壓表應該和被測用電器并聯; ②紅接線柱(“+”接線柱)接正極,黑接線柱(“-”接線柱)接負極; ③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量程; ④不知道被測電壓大小時,要選擇大量程試觸。 ⑤讀數時,首先應該看清選用了電壓表的哪個量程。第二,要看清每一大格和一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多少。 學生自主實驗:會畫電路圖、會連實物。 通過思考題引導學生思考,進入“測量電壓”的主題。 引導學生認識電壓表,再自主學習電壓表的相關知識,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并探究答案,此過程不僅幫助學生內化了電壓表的相關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完成測量電池組的電壓的探究實驗,并在探究中了解電池組的電壓和每節電池的電壓的關系,學會測量燈泡電壓。此過程還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實驗探究能力。任務四:總結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歸納本課所學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6.板書設計 第1節 電壓 一、電壓 1.電源時提供電壓的裝置,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2.電壓的單位:國際單位和常用單位 3.常見電壓值 二、電壓表 1.認識電壓表 2.電壓表的使用與讀數 3.練習使用電壓表7.作業 1.下列常見的電壓,電壓值最大的是( D?。? A.一節干電池 B.無軌電車電源 C.手機電池 D.閃電時云層間 2.下列關于電壓的敘述正確的是( D ?。?A.手機電池的電壓是220V B.在任何情況下,一節干電池的電壓都是1.5V C.電壓只能使自由電子發生定向移動 D.電壓是使導體中的自由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 3.下列電路中電壓表測量R2兩端電壓,且電路連接正確的是( D )8.準備器材 多媒體、干電池幾組、小燈泡多個(含燈座)、開關、導線若干、電壓表等。9.教學反思與改進 電壓的概念是電學中的重點概念之一,歷來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進行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電壓值入手,引出電壓的初步概念。并通過對小燈泡發光亮度和電壓關系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了解電壓的作用。 “怎樣連接電壓表”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要通過組織指導學生對“直流電壓表的使用說明書”的閱讀,使學生不但達到會連接和使用電壓表,而且學會看及使用說明書,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實際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的培養。21教育網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物理九年級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第十六章 《電壓 電阻》本章內容分析本章內容主要是電學的兩個基本概念——電壓和電阻,其地位與上一章相同,是學習電學的基礎知識,同時,更是為下一章歐姆定律的學習做好準備。電壓的概念歷來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點。這是因為,在初中物理學習的知識體系中,我們還無法講清楚電壓是什么,而只能通過學生生活中的感知直接給出“電壓”一詞。電阻的概念,可以通過設計演示實驗和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要讓學生較全面地認識電阻概念,需要本章和下一章內容的學習。本章側重幫助學生建立電阻概念的事實依據并進行定性描述,下一章則側重由定性描述進入定量分析,并獲得電壓、電流和電阻的關系式。本章的章首圖呈現的是閃電的畫面。閃電現象曾給人們帶來神秘感和恐懼感。后來人們發現,某些物質放電時產生的火花跟天上的閃電非常相似。為了研究閃電與摩擦產生的電有什么異同,富蘭克林勇敢地探索了雷電現象。他成功地通過實驗證明了“天電”與“地電”的統一。人們對電的研究就是從對靜電現象的好奇開始的。閃電畫面以及本章首語中“你想知道雷電有多么強大嗎?雷電的電壓能達到多高?雷電和家里用的電在本質上一樣嗎?”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和思考。本章課標要求3.4.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3.4.2知道電壓、電流和電阻。3.4.3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3.4.4會看、會畫簡單的電路圖。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能說出生產生活中采用簡單串聯電路或并聯電路的實例。探究并了解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本章核心素養物理觀念:1.電壓有關概念和電壓表的使用。2.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的規律。3.對電阻的理解及影響因素。4.滑動變阻器的原理、作用及使用。科學探究:1.通過實驗活動練習電壓表的使用、變阻器的使用。2.完成實驗探究“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規律”、“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科學思維:通過學習,串并聯電路中的電壓規律、電阻影響因素的探究方法。科學態度與責任: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與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單元教學目標(一)內容目標1.初步認識電壓,知道電壓的作用、單位和電壓表的符號,會正確使用電壓表,能正確地讀出電壓表的示數。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3.初步學習電阻的概念,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4.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原理,會把滑動變阻器正確地連入電路。(二)學業目標1.通過自學說明書,會正確使用電壓表,能正確地讀出電壓表的示數。2.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經歷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規律的全過程。3.通過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關系,體會通過控制變量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4.通過親自實驗,學會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五、教學重點:1. 電壓表的正確使用。2. 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的實驗設計、如何觀察記錄、如何分析并得出結論。3. 電阻概念的建立。4. 知道變阻器的工作原理。六、教學難點:1. 對電壓概念的理解。2. 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的實驗設計、如何觀察記錄、如何分析并得出結論。3. 通過實驗說明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4. 按要求正確連接變阻器。七、學情分析,教學建議:學生在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已知道電路的基本連接方式——串聯和并聯;能正確地用電流表測通過用電器的電流;知道了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經歷了較完整的科學探究的過程,具備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在本章學習中,由于學生已有“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的學習經驗,已經初步學會了電流表的使用,因此在完成“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時,教師只要適當引導,學生是能較快地學會電壓表的使用并找出電壓分布的規律的。當然,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明確并聯電路中電流規律與電壓規律的區別和聯系;注意電流表、電壓表在使用方面的異同。由于學生對電壓、電阻的概念比較陌生,尤其是滑動變阻器構造比較復雜,學生對其工作原理較難理解,學習中會遇到較大的困難,應采取適當措施,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教學建議:1.重視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在教授“電壓”一節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例如干電池的電壓等,直接引入電壓的概念。2.重視控制變量法在探究實驗中的應用:教材將“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設置為探究實驗,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實驗完成后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并得出結論,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鍛煉其歸納總結的能力。3.重視發揮實驗的作用:本章共安排了5個探究實驗,以培養學生觀察現象、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4.發揮評估和交流的作用:學生通過評估和交流發現的不僅僅是自己和他人的收獲,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和他人在探究過程中的不足和失誤,以避免自己再走彎路。八、本章活動主題:電壓的發現電壓的發現也是一個意外。在1786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學教授伽伐尼正在實驗室解剖青蛙,妻子當他的助手,在一旁侍候。只見他手中的解剖刀一刀下去切開青蛙的腰部,再一刀下去剝出腰部的神經,他又順手抄過一把精巧的黃銅小鉤,一鉤穿了過去,隨手遞給妻子,吩咐將它掛起來。妻子順手將這死青蛙掛在實驗桌上的一根橫鐵棍上。當伽伐尼將第二只青蛙剝開皮正準備再下刀時,突然妻子驚叫一聲:“天?。∏嗤苡只盍??!彼櫜坏脻M手的血污,一把抓住伽伐尼的手臂,叫他快看這個“顯靈”的青蛙。只見那只靠近銅鉤的蛙腿正在一張一弛,抽搐不停。伽伐尼朝這只青蛙凝視片刻,自語道:“我這半生也不知殺過多少青蛙,從來還沒有見過這么耐活的小精靈,再剝一個試試。”伽伐尼又吩咐妻子再取幾只青蛙來,手起刀落,游刃如電,一霎時便有五只青蛙也倒掛在橫鐵棍上,只見這五只青蛙又都伸開它們的右腿,整齊地一緊一松在抽搐,又像是在向教授夫婦做著友好的招手,這回妻子可真有點怕了。她返身抱住伽伐尼,瞪著大眼說道:“親愛的,怕是我們荼毒生靈太多,上帝在發出警告吧。”加伐尼卻手握刀柄靠著實驗臺陷入一陣沉思。一會兒他慢慢地說:“上帝如果給宇宙以靈魂,這靈魂是什么呢?是電?!彼裢蝗粊砹遂`感,一把抓住妻子大聲說:“這話是德國哲學家謝林說的,電是宇宙的活力,宇宙的靈魂,無處不有。摩擦時就能發現琥珀、絲綢上的電,富蘭克林發現了空中的電,我們又發現了青蛙身上的電。”他將解剖刀往桌上一摔,高喊著:“我們又發現了一種電——動物電?!?br/>未完,更多請查看:https://www./a/120691882_382365九、教學過程性評價細目設計學習任務 電壓 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電阻 變阻器優秀 1. 知道電壓,知道電壓的作用及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 熟知電壓的單位及換算關系,記住干電池及家庭電路的電壓值。 3. 知道電壓表,認識電壓表的用途與符號,會熟練使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1. 能熟練將電壓表接入待測電路,并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2. 能熟練使用電壓表測量串、并聯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熟練練習連接電路和使用電壓表的技能。 3. 能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1. 知道電阻的概念,熟知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2. 能熟練畫出電阻的符號,熟知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3. 能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深入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 4. 體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積極動手進行實驗。 1.知道并描述滑動變阻器的構造,畫出它在電路中的符號,理解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2.熟知把滑動變阻器正確連入電路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及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良好 1.初步認識電壓,知道電壓的作用及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知道電壓的單位及換算關系,記住干電池及家庭電路的電壓值。 3.認識電壓表,了解電壓表的用途與符號,會正確使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1. 能正確將電壓表接入待測電路,能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2. 能正確使用電壓表測量串、并聯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進一步練習連接電路和使用電壓表的技能。 3.能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1.認識電阻的概念,知道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2.能畫出電阻的符號,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3.能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 4. 體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積極動手進行實驗。 1.能說出滑動變阻器的構造,畫出它在電路中的符號,理解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2.會把滑動變阻器正確連入電路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及 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合格 1.初步了解電壓,知道電壓的作用及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了解電壓的單位及換算關系,記住干電池及家庭電路的電壓值。 3.初步認識電壓表,了解電壓表的用途與符號,會正確使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1.能正確將電壓表接入待測電路,能嘗試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2.嘗試正確使用電壓表測量串、并聯電路中用電器兩端的電壓,進一步練習連接電路和使用電壓表的技能。 3. 嘗試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1.初步認識電阻的概念,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2.能畫出電阻的符號,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3.能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初步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 4.體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積極動手進行實驗。 1.嘗試說出滑動變阻器的構造,畫出它在電路中的符號,初步理解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2. 初步會把滑動變阻器正確連入電路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及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十、教學流程圖(思維導圖展現整個整體單元教學的思路及課時安排)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物理九全《第十六章 電壓 電阻》大單元教學設計(人教版).docx 教學設計:物理九全第十六章第1節 電壓.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