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認識公頃》教學反思學情分析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1公頃的概念認識相對較為模糊,在作業中也經常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公頃是個不常用的較大的面積單位,距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比較遠上,可以說是看不見,摸不著,無法在課堂上直接感受。而課堂上由于條件限制,往往以圖片為載體呈現,學生感受不到位,體驗不深刻,學習素材單一,學生反復感知已會的,不易形成豐富的表象,真正建立1公頃有多大,幾公頃有多大的相關概念。而在作業中,一個廣場,一個湖泊究竟有多大,學生更是毫無感覺。因此,如何突破時空問題,建立1公頃的表象,并培養學生的量感,成為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教材分析基于以上困惑,我對小學數學部分教材進行了對比分析。(一)不同教材對比分析1.獨立單元編寫比較發現,與北師大版,蘇教版教材相比,只有人教版的教材將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放在了獨立的單元,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均放在對應的單元里。同時,通過對比發現,人教版實驗教材也是將內容安排在面積單元里面的,到修訂版教材時編寫了獨立單元,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通過對比發現,修訂版教材這樣的編排有以下優勢:有助于學生認識公頃、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間的聯系,更充分感知兩個大的面積單位,深刻建立表象。2.重視聯系生活無論是實驗版教材還是修訂版教材,在例題中皆采用豐富的生活實例,實驗版版由體育館場景引出,修訂版由鳥巢的面積引出,均說明了在生活中,有時候需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同時在練習中也出現了多種生活場景,幫助面積感知。(二)基于教材比較的策略思考1.聯系生活,以豐富素材建立表象。利用環境,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公頃概念無法真正建立表現,最主要原因是生活閱歷不夠豐富。而要突破這一難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學生感知到原來這個地方是這么大,當素材逐漸豐富,那么他對其他的面積大小也會有一定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2.實地測量,以實踐經驗深刻表象。學生的估算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與操作中獲取的。1公頃概念的建立需要學生真實去感受,直接接觸到一公頃有多大,實地測量,建立表象,真實體驗1公頃有多大。在體驗中建立形象、深刻的表象思維。數學概念的抽象性通常需要某種“直觀”作為支撐和背景?!墩n標》指出: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當學生的思維遇到困難時,畫圖是最好的“拐杖”,也是最形象的表達。以直觀支撐,建立表象。真實體驗1公頃有多大。3.想象類推,用比較推理夯實表象。以看得見的物體做標準,通過合理想象和推理,描述有多大。在比較中獲得數學概念找幾個典型面積,如天一廣場的面積大約15公頃,日湖的面積大約50公頃,以此為標準,其余面積都與它們進行比較,想象推理。教學實踐實踐——深度體驗,培養量感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經驗,促進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把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鏈接”起來。(一)找準學生起點,讓量感自然生發1.感知公頃的價值復習回顧,發現有的時候不能用學過的單位描述面積,引出一個新的單位,公頃。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個新的面積單位——公頃。2.認識1公頃問:關于公頃,你知道哪些知識?自學教材t內容。總結:測量比較大的土地面積,可以用公頃做單位,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二)以校為本,在想象中建立表象1.聯系實際,初步1公頃的表象引:想象一下,1公頃有多大?其實,咱們身邊經常經過看到的地方就有大約1公頃的面積。借助地圖軟件,截出圖片展示,我們學校的操場+游泳館的面積大約1公頃。2.實地感受,深刻1公頃表象課前我們感受了這一部分,請你說一說,1公頃有多大。展示匯報:借助一張大約1平方米的報紙,估計出100平方米的面積,再估計1公頃多大。借助走了幾步?走了幾分鐘,走過了幾間教室等測量長邊和短邊,記錄并全班展示。走了幾步,花了多長時間......3.再次想象,4個羽毛球館的面積大約有多大?(三)以生為本,在比較中豐實表象1.以1公頃為標準,估計校園面積問:剛才我們測量了這一部分是1公頃,那請你估一估,校園的面積大約是多少?校園的面積大約1.6公頃。2.借助1公頃,估計將近1公頃的面積。我們身邊這些熟悉的地方,他們的面積是否接近1公頃呢?你判斷一下,哪個地方面積接近1公頃?天一廣場15公頃,大步公園的面積(0.8公頃)。電腦教室的面積。問:你是怎么想的?引;教室的大小約50平方米,幾個教室的面積是1公頃。什么感覺?感知1公頃很大。3.動手操作,畫出幾個1公頃畫一畫:世紀東方廣場8公頃;日湖面積46公頃;4.想一想:經典坐標,填單位在估、畫、想等一系列活動過程中,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1公頃、幾公頃、幾十公頃的表象,并實現了參照標準的靈活轉換,積累了豐富的估計經驗,估測和推理能力螺旋上升,量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發展。(四)以理為本,在溝通中提升表象1.單位換算2.解決問題3.實踐拓展出示:學校周邊地圖。(1)請學生圈出認為大約1公頃的地方,并用自己的方法證明。(2)圈出自己想要驗證的地方,估計大約幾公頃,并在周末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實地驗證。應用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公頃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升思維品質,激發學習熱情,體現了數學學科精神。帶著學會的新知,走出校園,到生活中去研究發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