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思想政治 年級 高二 學期 秋季學期課題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第一課時)教科書 書 名:《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政治認同:培養堅定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立場,自覺反對和抵制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 科學精神:提高哲學思辨力,能夠正確區分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普遍性與特殊性。 公共參與:提高哲學思辨力,學會理性地對待各種事物。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教學難點: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世界是物質的,也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矛盾的觀點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現在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 本節課的總議題是運用矛盾分析法 正確認識自我。在這個總議題下,老師設置了三個子議題,分別是子議題一:為什么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待自我;子議題二:在分析自我發展中,掌握矛盾問題的精髓;子議題三: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自我。 首先,我們進入到子議題一:為什么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待自我?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在你上課的心情如何呢? 老師大致能猜到大家的心情可能是比較高興的,也有可能是舒暢的,還可能是郁悶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的情緒經常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比如高興與悲傷、喜悅與煩惱、愉快與憤怒、高昂與低落、舒暢與郁悶等等。那么它們雙方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這些相反的情緒之間其實就反映出一種矛盾的關系。 那么哲學上的矛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其中反映矛盾對立關系的屬性我們把它稱為斗爭性,而反映矛盾統一關系的屬性叫做同一性。 斗爭性和同一性就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我們先來看矛盾的斗爭性,它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比如剛剛我們說到的情緒:高興與悲傷是就是對立的,是相互排斥、互相對立的。 除此之外呢,我們還可以列舉一些矛盾斗爭性的事例,例如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中的同化與異化、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都存在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狀態。 再讓我們來關注前一陣子發生的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事沖突的事件,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俄烏之間的沖突是不是哲學上講的“斗爭”? 這里大家就要注意一下了。生活中所說的“斗爭”僅僅是矛盾斗爭性的一種具體形式,它并不等于哲學所講的“斗爭”。哲學所講的“斗爭”是包括一切差異和對立的。 接著,我們再來看矛盾另一個基本屬性:同一性。它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這種屬性和趨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例如,沒有高興,就沒有悲傷;沒有情緒的高昂,也無所謂情緒的低落;沒有舒暢,就沒有郁悶。另一方面,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比如,樂極生悲、破涕為笑。 根據剛剛我們所講的同一性的概念,同學們還能列舉出其他表示“相互貫通、相互 轉化”的成語、語句嗎?大家可以暫停一下視頻思考一下。 例如,苦盡甘來、失敗是成功之母、居安思危等等。 那么矛盾的這兩種基本屬性之間有著什么關系呢?請大家接著來思考這個問題:在生活中和自己聯系最密切的親人、朋友,往往也是和自己矛盾發生最多的人。為什么?大家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生活中與自己聯系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親人、朋友和老師,構成矛盾的統一體,他們之間具有同一性。正因為最親密,往往也就越能發現對方的不同點,對立的機會也越多,體現了矛盾的斗爭性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 第二,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再來看下面這段文字: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只有不同的顏色,才能描繪出美麗的圖畫;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這體現了同一性和斗爭性是什么關系呢 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不同的音符、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味道反映出矛盾的斗爭性,美妙的音樂、美麗的圖畫和美味佳肴反映出矛盾的同一性。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矛盾的同一性是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的。 再讓我們來看馬克思的這一段話:假如沒有小偷,鎖會達到今天這樣完善嗎?假如沒有假鈔,鈔票的制造會這樣精美嗎?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小偷和鎖、假鈔和真鈔是對立又統一的關系,這種矛盾的關系推動了鎖和鈔票的完善。這就說明了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最后,我們來對這一部分做一個小結。 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一種屬性,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一種屬性。斗爭性離不開同一性,同一性離不開斗爭性。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這里我們還可以總結出矛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事物是對立統一的,要求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也就是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接著,讓我們進入到第二個子議題:在分析自我發展中,掌握矛盾問題的精髓。 請同學們想一想,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什么與學習矛盾的事情? 比如,學習與休息、學習與娛樂、學習與班級工作、學習與戀愛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會遇到的矛盾。 那么除了在高中學習生活中的矛盾呢,其實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在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世界都存在矛盾,即事事有矛盾。除此之外,在我們人生的不同年齡階段我們面對的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比如我們現在的主要矛盾是學習,等大學畢業以后,我們的主要矛盾就可能會變成工作或婚姻,即時時有矛盾。 我們把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的這樣的特點稱為矛盾的普遍性。 既然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和面對矛盾呢? 請同學來看下面這個情境: 假如有一天回家,你看見媽媽正在翻看你的短信,你會…… A.非常氣憤,對媽媽不理不睬 B.奪過手機,與媽媽大吵大鬧 C.很生氣,但盡量與媽媽溝通 請問這三個做法哪個合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面對矛盾? 同學們同樣可以暫停一下視頻思考。 C選項的做法才是合理的,A的做法是逃避矛盾的表現,并不能解決問題,B的做法則是激化矛盾,也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只有C是正面矛盾,積極解決矛盾。 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得出關于矛盾的普遍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要求我們要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猜猜他(她)是誰? 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 個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頭,頭發根根豎立,胡須像隸體“一”字,穿著長衫 ,常咬著煙嘴。 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第一個是林黛玉;第二個是關羽;第三個是魯迅。我們是根據他們不同的特征分辨出來的,這就說明矛盾除了普遍性以外,還有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第一,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例如,我們可以根據姚明的外貌特征判斷出這張照片的人是姚明。 第二,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各有不同的矛盾。 同學們可以想想你現在與小學、初中階段相比,有哪些不同? 同學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小學我們可能還是比較愛玩,到了初中階段,我們開始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到了高中階段,我們的思想更加成熟了,對于學習也更加刻苦。這就說明了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矛盾。 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同學們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有什么優勢和劣勢? 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有的同學說他的優勢就是善于堅持,意志比較堅定;劣勢則是有的時候無法很好地安排好學習和娛樂的關系。 這就是說明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也有各有特殊性。 那么既然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個道理呢? 我們一起來看小毛驢的故事。 一只小毛驢馱著鹽過河,不小心把鹽倒在河里去了,結果鹽變輕了!這讓小毛驢非常開心,覺得這是一條有魔力的河,之后它又馱著一袋棉花,故意摔進了水里……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 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鹽遇水會化,所以會變輕;而棉花吸水會變得更重。小毛驢沒有認識到鹽和棉花各自的特殊性,反而弄巧成拙。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總結出關于矛盾的特殊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總結新課 下面讓我們學以致用,來看幾道對點練習。 請看第一題,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1.“吵架需要兩個人,停止吵架只需要一個人”這個看似平常的事情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①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③矛盾的斗爭性為同一性所制約 ④矛盾的斗爭性推動事物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這題選B。兩個人吵架體現了矛盾的斗爭性,吵架停止體現矛盾的同一性。一旦一個人不吵了,則吵架停止,雙方的斗爭就會消失,體現了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爭性為同一性所制約。 再來看第二題,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2. 下圖漫畫蘊含的哲學寓意是( ) ①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②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向質變轉化的過程 ③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轉化具有條件性 ④推動事物發展需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這題選B。 “所有事情會變得容易”說明事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事情在變得容易前都是困難的”說明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由此得出這個漫畫的寓意是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容易和困難是一對矛盾,說明矛盾具有普遍性,推動事物發展需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①④觀點符合題意。 再來看一道材料題,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過去幾年,中美關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特朗普時期,美國主張美中經濟脫鉤,造成兩國在貿易、科技等領域的激烈交鋒。拜登上任后,美國又加強在人權價值觀等意識形態領域與中國的對抗。 2021年9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時強調,中美關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10月6日,中美兩國高層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晤。雙方就中美關系、共同關心的氣候變化和國際與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中方表明在涉臺、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權等問題上的嚴正立場,要求美方切實尊重中方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停止利用上述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美方表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雙方同意采取行動,落實兩國元首通話精神,加強戰略溝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沖突對抗,尋求互利共贏,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結合材料,說明中美兩國關系是如何體現“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辯證關系”知識的。 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要求結合材料,說明中美兩國關系是如何體現“對立統一關系”原理的。本題屬于體現類主觀題,知識限定為“對立統一關系的知識,屬于微觀考查,解答時,應首先調動教材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材料提取信息,堅持理論與材料相結合。 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中美之間既存在著分歧對抗,也有利益交匯點。”——可從矛盾即對立統一,要求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角度分析; 有效信息②:“中美兩國高層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晤。雙方就中美關系、共同關心的氣候變化和國際與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可從矛盾的同一性角度分析; 有效信息③:“特朗普時期,美國主張美中經濟脫鉤,造成兩國在貿易、科技等領域的激烈交鋒,拜登上任后,美國又加強在人權價值觀等意識形態領域與中國的對抗“——可從矛盾的斗爭性角度分析; 有效信息④:“雙方同意采取行動,落實兩國元首通話精神,加強戰略溝通,妥善管控分歧,避免沖突對抗,尋求互利共贏,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可從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角度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得分點①:矛盾即對立統一,要求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中美之間既存在著分歧對抗,也有利益交匯點。 得分點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的屬性。雙方共同關心氣候變化、國際與地區問題,可以積極交流對話,尋求合作。 得分點③:矛盾的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美方在經貿、科技、人權等領域打壓中國,干涉我國內政,激化雙方對抗與沖突。 得分點④: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中美雙方應妥善管控分歧,尋求互利共贏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利于世界和平發展。 以上就是本節課所有內容。下課,同學們,再見。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思想政治 年級 高二 學期 秋季學期課題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第二課時)教科書 書 名:《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政治認同:培養堅定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立場,自覺反對和抵制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 科學精神:提高哲學思辨力,能夠正確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公共參與:提高哲學思辨力,學會理性地對待各種事物。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教學難點: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上節課同學們通過前兩個子議題的學習,知道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理解了矛盾即對立統一以及矛盾的基本屬性,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第二個子議題和第三個子議題。現在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 回顧一下本節課的議題。本節課的總議題是運用矛盾分析法 正確認識自我。在這個總議題下,老師設置了三個子議題,分別是子議題一:為什么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待自我;子議題二:在分析自我發展中,掌握矛盾問題的精髓;子議題三: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自我。 讓我們繼續回到子議題二:在分析自我發展中,掌握矛盾問題的精髓。 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看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有什么關系呢?請看下面這個“白馬非馬”的故事。 六國時,趙人公孫龍善辯。據說,他有一次騎馬過關,關吏說:“馬不準過。”公孫龍回答說:“我騎的是白馬,白馬非馬”。說著就連馬一起過去了。 請同學們想一想,公孫龍的論斷有沒有合理性?從哲學角度看它錯在什么地方? 公孫龍的論斷是不合理的。他否認白馬是馬,就是否定了馬的普遍性,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我們說,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比如馬的普遍性是從各種各樣的馬的特殊性抽象概括出來的,并可以通過各種各樣馬的特殊性表現出來的。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比如,不管是白馬、黑馬,還是紅馬不管它們怎么特殊都會包含馬的普遍性。 通過上面對“白馬非馬”的故事的探討,我們可以得出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1)特殊性與普遍性相互聯結 一方面,普遍性離不開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也就沒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不同場合相互轉化。 比如,白馬與馬,白馬表現特殊性,馬表現普遍性;馬與動物,則是馬表現特殊性,動物則表現普遍性;再到動物與生物,動物表現特殊性,生物則表現普遍性。 再讓我們的視線放到我們國家當前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怎樣體現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的? 怎樣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堅持了社會主義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則,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中國特色則是強調結合本國特點,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的方法論: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努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特殊規律的過程,它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以上就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離不開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場合可以相互轉化。要求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接著,讓我們一起進入第三個子議題: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自我 大家一起來看這一個情境,一個獵人要過河,帶著狼、羊、菜,但每次只能帶一樣過河,而且一樣也不能少去。請問如何過河? 由于一次只能帶一樣東西過河,且狼能吃羊、羊能吃菜,因此可先帶羊過去。第二次將狼帶過對岸,然后再將羊帶回去,把羊放下,用時然后再將菜帶過對岸;最后回去將羊到對岸。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完成這一過程的關鍵是什么?體現什么哲理? 關鍵是處理好羊這一個主要矛盾,這里就體現出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關系的重要性。 在剛剛的情境中,羊就是主要矛盾,而狼和菜就屬于次要矛盾。 這里要注意要區分簡單事物和復雜事物,簡單事物只有一個矛盾,復雜事物中存在許多矛盾,其中有一種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余矛盾是次要矛盾。 接著,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討論探究,大家想一想在你的高中生涯中存在哪些矛盾?哪個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 在我們的高中學習生涯中,學習是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就是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而其余的事情都屬于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指的是處于從屬地位、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在我們社會中,我們還可以列舉哪些體現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關系的示例呢? 比如,社會主義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子富不富,關鍵在黨支部”;西部大開發要著重抓好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那么,在高中三年生涯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呢? 我們可以發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比如吃好一日三餐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而且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例如一般情況下,學習是主要矛盾,身體健康是次要矛盾;而當人生重病的時候,身體健康就變成主要矛盾,學習則又成為次要矛盾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來看災難發生前后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災前主要矛盾是經濟建設,后來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產生了新的條件,在災中,主要矛盾就轉化為了抗洪搶險。之后抗洪搶險這個主要矛盾得到了解決以后,在災后原來經濟建設的次要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 接著,讓我們繼續來分析高中生涯中學習這一主要矛盾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我們把考試科目這一在矛盾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稱為作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非考試科目這一在矛盾中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稱為矛盾的次要方面。 考試科目和非考試科目在學習中是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因此,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依賴、相互排斥,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個學生是優秀還是不優秀,主要是看學習當中考試成績高低來決定的。因此,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學習完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我們再來看這兩則材料,思考上述兩則材料有什么哲學上的啟示? 材料一: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均衡論。啟示我們要堅持重點論。 材料二:只抓重點而不顧其他,搞“單打一”,是一點論。啟示我們要堅持兩點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辯證關系要求我們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堅持兩點論,就是要在認識復雜事物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反對一點論。堅持重點論,就是要在認識復雜事物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反對均衡論。 請同學們來看一份高二學霸作息時間表,請問這個作息時間表適合每個同學嗎?為什么? 不一定適合每個同學,因為每個同學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 這里我們就可以得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那什么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呢?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它的地位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意義主要有兩方面,從認識世界的角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從改造世界的角度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三、總結新課 最后,我們來做一個小結。本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即矛盾的觀點。在第一目中我們學習了矛盾的含義以及兩個基本屬性之間的辯證關系;在第二目中我們則學習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在第三目中我們則學習了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一方面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另一方面則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上內容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矛盾分析法。 四、課堂檢測 下面讓我們學以致用,來看幾道對點練習。 請看第一題,同學們可以暫停視頻思考一下。 1.“先試點后推廣”是我國推進改革的一個成功做法。一項改革特別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試點探索,取得經驗、達成共識后,再把試點的經驗和做法推廣開來,這樣的改革比較穩當。“先試點后推廣”的辯證法依據是( ) ①矛盾的個性與共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③矛盾的個性表現共性并優于共性 ④矛盾的個性在復雜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這題選A。①②正確并符合題意,本題材料中“先試點后推廣”,即一項改革特別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試點探索,取得經驗、達成共識后,再把試點的經驗和做法推廣開來”,體現的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體現了事物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所以①②可以入選。③表述錯誤,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各有其特點,不能片面強調誰優于誰,所以③不能入選;④表述錯誤,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所以④不能入選。 2.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而且要保證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從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上看,“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體現了( )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處于支配地位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方向 ③部分功能及其變化對整體功能起決定作用 ④要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這題選D。從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上看,“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體現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反對均衡論,故①④入選。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方向,所以②是錯誤的。選項④不屬于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所以③不選。 再來看一道材料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以前,人們旅游主要是為了開闊眼界,一般都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如今,旅游更注重的是當地的文化底蘊,游客希望多了解些當地的特色文化。旅游是一種經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一次難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旅游與文化創意的有機結合,可促進文化傳承保護、利于文化價值提升、推動文化資源保護和優化,使文化煥發出獨特的魅力。而旅游文化演出借由文化創意產業來驅動,對環境破壞最少,產生的效益輻射范圍卻最大,是旅游業與文化創意互動融合的最佳經濟模式。因此,文化是魂,旅游是體,只有魂體融合,才能相得益彰。 結合材料,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的知識分析如何處理文化和旅游的關系。 本題是措施類非選擇題,知識范圍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把矛盾分析法的知識與材料相結合,圍繞如何處理文化與旅游的關系進行闡述即可。我們一起來看答案:①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文化與旅游相伴而行,我們在發展中要注重發揮二者的相互作用。 ②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利用旅游提升文化價值、促進文化傳承保護。同時旅游借由文化創意產業來驅動,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地方應根據當地的文化、旅游的實際情況,探索文化和旅游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法,二者協同推進。 以上就是本節課所有內容。下課,同學們,再見。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