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思想政治 年級 高二 學期 秋季課題 文化民族性和多樣性教科書 書 名:思想政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 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理解民族文化對本民族的重大意義 2. 理解文化的多樣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明確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2. 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教學難點: 1. 理解本民族文化對民族生存發展的重大意義2. 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必然性與必要性教學過程第一板塊:關聯導圖·脈絡構建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1.含義: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2.產生: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 3.作用:維系社會生活、維護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4.核心與靈魂:價值觀 5.表現形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民族節日等 (二)文化具有多樣性 1.含義: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 2.形成:各國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4.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第二板塊:議題與歸納——水到渠成 知識點一:文化的民族性 【議題探究】 情境1:瑪雅文化是世界最著名的古代文化之一,有美洲印第安文化搖籃之稱。瑪雅人在建筑、雕刻、繪畫藝術、象形文字、天文、歷法和數學等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瑪雅繪畫一般采用壁畫形式,其中人物的刻畫富有表現力。瑪雅人獨立創造了象形圖畫文字,古瑪雅文由800多種圖形和符號組成。瑪雅人十分重視歷史,每隔20年樹立一個石柱,用瑪雅文記載重大事件。因此,瑪雅文化是美洲古代歷史上唯一有明確紀年可為依據的文化。瑪雅歷法產生于公元前,該歷法以13天為一周,20天為一月,18個月為一年,外加5天為禁忌日,一年365天,52年為一輪回。瑪雅歷法比古希臘歷法和羅馬歷法更精確。瑪雅人在數學方面成就顯著,采用二十位計算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瑪雅人懂得應用零的概念比歐洲早七、八百年。印第安人相信"萬物有靈論",他們崇敬自然,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報以敬畏態度。 情境2:外交部官網發布《美國對印第安人實施種族滅絕的歷史事實和現實證據》。美國自1776建國以來,通過屠殺、驅趕、強制同化等手段,系統性剝奪印第安人的生存權和基本政治、經濟、文化權利。1776年7月4日,美國發布《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成立。公開污蔑美國原住民是“殘酷無情、沒有開化”的種族。通過教育、語言、文化、宗教等措施及一系列社會政策,根除印第安人的族群意識和部落認同。本著“抹去印第安文化,拯救印第安人”的理念,美國禁止印第安兒童講民族語言、著民族服裝、實施民族活動。 議學活動:印第安人有自己的文化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這些文化是如何產生的?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和文化抹殺對印第安人的危害有哪些?對世界有沒有消極影響? 2.知識點二:文化的多樣性 【議題探究】 情境1: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 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樣性及交流互鑒可以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強大動力。我們應該少一點傲慢和偏見、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擁抱世界的豐富多樣,努力做到求同存異、取長補短,謀求和諧共處、合作共贏。 ——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 議學活動2:如何理解“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 種服飾,是不可想象的”?請談談文化多樣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們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怎樣的? 第三板塊:學練同步——融會貫通(略) 第四板塊:學習與感悟——學以致用【熱點素材】 站在時代高處,文藝工作者要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圍繞在鄉村振興、抗擊疫情、航空航天、冬奧盛會等社會熱點中浦現出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為素材,進行藝術創作、記錄時代故事、謳歌時代精神,讓藝術創作成為傳遞中國新形象的強有力載體,切實承擔起新時代背景下文明交流互鑒的使命責任,讓中國故事更精彩,讓人類文明更繁榮。(摘自2022年“兩會”期間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提案) 運用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的知識,談談文藝工作者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 【對接知識】 考點考查: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 能力考查: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描述闡釋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 【知識應用】 運用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的知識,談談文藝工作者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 【解答思路】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認同本民族文化,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②文化具有多樣性,講好中國故事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讓文化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思想政治 年級 高二 學期 秋季課題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教科書 書 名:思想政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 理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 深刻理解并內化我國偉大的民族精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偉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2.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教學難點: 1.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區別和聯系2. 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學過程第一板塊:關聯導圖·脈絡構建 第二板塊:議題與歸納——水到渠成 1.知識點一: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議題探究】 情境1: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歡迎。節目的亮點在于用現代流行音樂的形式,將中華優 秀古詩詞用“歌聲”的形式唱出來。節目成功將古典詩詞與現代音樂元素結合,同時邀請著名專家學者解讀詩詞 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并結合新時代黨和國家的奮斗歷程進行闡述,加深了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詩詞的內涵理解。 情境2:2000多年前,偉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大同思想”,即希望建立一個人人平等、沒有壓迫的社會,這種理想的狀態是中國古代諸多思想家努力實現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名命運共同體”理念來源于孔子“大同思想”,是對“大同”思想的進一步發展。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進一步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號召全世界團結起來,共同戰勝疫情。“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受到多個國家的接受,并寫入聯合國相關文件。 議學活動:兩則材料分別是怎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這些方式有何關系? 2.知識點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議題探究】 情境1: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精心組織實施好火星巡視科學探測,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精心推進行星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為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情境2: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成功,總書記在賀電中提到:“希望你們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強、創新超越,奪取空間站建造任務全面勝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情境3: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 議學活動2:通過材料你領悟到了怎樣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與偉大的民族精神關系如何?為什么要弘揚航天精神?我們應當怎樣弘揚航天精神在內的民族精神? 第三板塊:學練同步——融會貫通(略) 第四板塊:學習與感悟——學以致用【熱點素材】“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1935年9月,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面對內憂外患的局勢和積貧積弱的國家,校長張伯苓提出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點燃了師生們的愛國斗志,在無數熱血青年心中種下了自強圖存的新希望。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考察時講到,“愛國三問”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當代中國青年要與新時代同向同行,愛國愛民,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對接知識】 考點考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能力考查: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描述闡釋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 【知識應用】 結合材料,運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知識,說明“愛國三問”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解答思路】本題要求運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知識,說明“愛國三問”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注重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難度較難。本題的知識限定是文化知識,屬于說明類試題,需要結合材料進行說明。首先,要說明“愛國三問”是什么?結合材料:1935年9月,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面對內憂外患和積貧積弱的國家,校長張伯苓提出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點燃了師生們的愛國斗志,在無數的熱血青年中種下自強圖存的新希望。可回答,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不同時代的中國人都義不容辭的責任。其次,要說明為什么“愛國三問”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可結合基礎知識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來回答。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最后,要說明怎樣實現“愛國三問”。結合材料,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當代青年要與新時代同向同行,愛國愛民,不斷增強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可知,新時代,作為青年學生,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增強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文化自信和愛國之志,自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