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微課教學設計授課教師姓名 微課名稱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知識點來源 學科:小學科學 年級:五年級教材版本:教科版 所屬章節:第四章第四節錄制工具和方法 電腦/ MP4視頻設計思路 聚焦問題解決: 鏈接生活—提出假設—設計模擬實驗—實驗闖關—總結提升教學設計內容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目標: 熱量的傳遞有一定的方向性; 通常在同一物體內,熱從物體溫度高的部分傳向物體溫度低的部分。 科學探究目標: 1.交流研究一個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并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 2.交流與制訂比較完整的探究計劃,設計單一變量的實驗方案。 3.運用分析、比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 科學態度目標: 1.形成對熱傳遞的變化及相關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2.分析熱傳遞的原因,養成以事實為依據的意識。 3.在小組合作時,積極溝通與交流,綜合考慮小組成員意見。 4.養成認真仔細、一絲不茍的實驗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STSE)目標: 通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簡單熱現象,了解熱傳遞的一些特點。教學重點 觀察探究“熱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中的傳遞”知道熱量的傳遞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在同一物體內,熱從物體溫度高的部分傳向物體溫度低的部分。教學難點 通過熱在金屬條和金屬片中傳遞的實驗,歸納概括熱傳遞的方向和特點。教學過程 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鏈接生活 1.引入生活中的烤肉先后熟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聚焦核心問題:熱是怎樣傳遞的? 生活是教育之源,也是教育的歸宿。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為主線,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提出假設 從生活視角出發,提出四種不同的烤肉方案。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猜測。 引導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增強其活動的計劃性,對觀察和實驗具有先導作用。同時還能了解學生的原有認知,從學生的視角分析,使教學更有針對性。設計模擬實驗 從烤肉模型向模擬實驗模型轉換。 實驗設計,怎樣讓熱傳遞被我們“看到”呢? 實驗方案的設計蘊含了豐富的科學思維發展的過程,以生活中烤肉為藍本,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逐漸調整優化方案。提升學生的實驗素養和思維水平。實驗闖關 闖關實驗,闖過一關,舉手示意老師換下一關材料。 闖關一:金屬棒—加熱點在中央; 闖關二:金屬棒—加熱點在最右側;闖關三:金屬盤—加熱點在中央;闖關四:金屬盤—加熱點在最左側; 在實驗探索中嘗試解決問題,并采取實驗闖關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總結提升 1.引入生活中的烤盤應用。 2.總結熱在物體內的傳遞方式。 3.引入生活中常見的退熱貼,引導學生思考熱在物體間是如何傳遞的。 從課堂走向生活,借助生活中實際應用,對新知進行總結與拓展,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和思考的熱情,使核心素養在自由中生長。使用說明 測溫貼紙可重復利用,便于多個班級反復實驗。使用起來比感溫油墨要更方便。《熱在金屬中的傳遞》配套習題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烤盤分為慢烤區和煎烤區,其加熱點在烤盤中央,在烤肉時,慢烤區的肉熟得比較慢,煎烤區的肉塊熟得比較快,這跟熱傳遞的方向有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煎烤區溫度高,慢烤區溫度低。熱傳遞是有方向的,熱從加熱點向四面八方傳播。熱傳遞是有方向的,熱從溫度高的煎烤區傳向溫度低的慢烤區。熱傳遞是有方向的,熱從溫度低的慢烤區傳向溫度高的煎烤區。當我們發燒時,媽媽會給我們在額頭上貼上降溫貼,熱在額頭和退燒貼之間是( )傳遞的。熱傳遞是沒有方向,冷熱可交替傳遞。熱傳遞是有方向的,熱從溫度高的額頭傳向溫度低的退燒貼。熱傳遞是有方向的,熱從溫度低的退燒貼傳向溫度高的額頭。熱傳遞是有方向的,冷從溫度低的退燒貼傳向溫度高的額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