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物理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內能 熱傳遞教學目標1. 知道內能的概念,能描述溫度與內能的關系 2、知道熱量的單位、知道內能、熱量的單位與功的單位相同 3、知道熱傳遞是改變內能的一種方式及熱傳遞的實質 4、通過類比的方法理解內能的概念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理解內能的概念教學難點: 1.內能與溫度的關系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 實驗引入:水蒸氣能把瓶塞彈出去,水蒸氣具有什么能量? 二、新課教學 1、內能 提問:運動的足球具有動能,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嗎? 講述:物體內部的分子始終處在無規則的運動中,因此分子具有動能,這種運動叫做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就像用彈簧相互聯系的物體具有勢能一樣,分子間也有勢能,這種能叫做分子勢能。 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 由于一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個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 2、內能與機械能的關系 (1)定義:內能:分子間(內部);機械能:物體間(外部) (2)關系:物體的內能不可以為零;物體的機械能可以為零。 3、探究溫度與內能的關系 (1)完成演示實驗“墨水擴散”并分析內能的變化情況。 (2)歸納結論:對于同一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 (3)提出疑問:內能增大,物體溫度一定上升嗎? (提示學生,回憶六種物態變化吸熱與放熱的情況) 學生討論并舉例反駁: 一杯熱水與半杯熱水相比,前者內能大于后者。 水沸騰時需要不斷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 一塊0℃的冰剛熔化成水,溫度仍是0℃,但內能增大了。 (4)教師小結:內能增大,物體溫度不一定升高。因為內能大小是由溫度、質量、狀態等因素共同影響的。 4、熱傳遞——改變內能的一種方式 觀察課本圖12-21,思考:物體的內能是如何轉移的? 結合捂熱水袋取暖這個實例介紹熱傳遞。(學生閱讀信息快遞) 通過分析實例可知, (1)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2)熱傳遞的條件:存在溫度差; (3)熱傳遞的方向: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 通過一個火柴棒脫落的實驗知曉還可以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向低溫部分。 (4)熱傳遞的實質:能量的轉移 (5)熱量: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轉移能量的多少。符號:Q,單位:J。 提問:“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通過熱傳遞吸熱,使它具有的熱量增加了400J。”這種說法對不對?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