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5.2基本政治制度 課型 新授 課時 1課 標 要 求 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意義,認識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對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作用。學 習 目 標 通過觀看材料,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完善。 通過觀看材料,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尊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自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 通過觀看材料,認識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含義、地位、形式、意義,主動參與基層群眾自治,豐富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體驗。評 價 任 務 評價任務一:完成學習任務一(檢測目標1) 評價任務二:完成學習任務二(檢測目標2) 評價任務三:完成學習任務一(檢測目標3)學 習 過 程環節 學習流程及內容 二次備課環節一:自主感悟 環節二: 合作探究 環節三:走進生活 環節四:學后反思 展示導圖: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思考: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提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教師總結 學習任務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探究一:我國政黨制度 觀看材料: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會上作報告。在談及新一年主要任務時,王滬寧表示,要發揮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作用,致力于畫好最大同心圓。 思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黨需要團結哪些力量? 提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愛國統一戰線。 思考:我們黨通過什么方式團結這些力量? 提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探究二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主題和職能 筆記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主題和職能? 政協性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政協主題:團結和民主。 政協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探究三 我國政黨制度優勢 觀看材料: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以來,共收到提案5621件,立案4791件。截至2024年2月底,99.9%的提案已經辦復。 思考:回顧政協過去一年的成就,體現了我國政黨制度有哪些優勢? 提示: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有利于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觀看材料:2024年全國兩會新聞通氣:臺盟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提交27件黨派提案。其中,涉及兩岸關系的內容放在首位,體現了鮮明的黨派特色。 思考:體現了我國政黨制度哪些優勢? 提示:我國政黨制度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對分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筆記3:政黨制度的意義? 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進科學民主決策; ②有利于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對分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評價任務一: 1. 十三屆全國政協期間,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緊扣“國之大者”、民之關切提出提案。五年來,經審查立案23818件,提案中的許多意見建議已體現到相關規劃政策和舉措中。以上材料說明人民政協履行的職能是( ) A.立法權 B.團結與民主 C.參政議政 D.依法行政 提示:C 學習任務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探究四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必要性 觀看材料:民族知識。 思考:通過填空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觀看材料: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廣西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自治區各項工作的主線,作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根本方向,鞏固發展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良好局面。 思考:在長期的交往中,我國各民族形成了怎樣的民族關系? 提示:五十六個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筆記4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 (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 (2)五十六個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探究五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 觀看視頻: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 提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解讀制度:自治區是省一級,自治州行政地位與地級市相同,自治縣是縣一級。自治機關有人民代表大會是權力機關,人民政府是行政機關。 筆記5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內容? 含義: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自治機關職權: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即根據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特點,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內部事務。 民族自治地方與中央的關系: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國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 探究六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 觀看材料: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壯族三月三”是本自治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4天。具體放假時間另行通知。 思考:以上變通條例的通過說明了什么? 提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有利于把國家的法律、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 觀看材料:在2012年—2020年的9年間,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5個自治區以及云南、貴州、青海3個多民族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從5.1萬億元增長到10.4萬億元。 思考:結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好不好、行不行,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談談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何意義? 筆記6 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是什么? 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有利于把國家的法律、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評價任務二: 1.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來,國家為西藏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特殊優惠政策。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面貌今非昔比。西藏取得這些成就得益于( ) ①把發展民族關系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②享有高度的民族自治權③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④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提示:D 學習任務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探究七: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含義、地位、形式 觀看視頻:《村民自治》 簡單了解:1989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這標志著我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的組織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全面發展的時期。 觀看材料:結合三個鏡頭,談談你對居民自治的認識。 提示:居民直選產生居委會成員,公開討論解決涉及居民利益事宜;向居民會議匯報,接受監督 思考:說說村民“議事亭”有什么好處? 提示:有利于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通過協商機制管理村務,為群眾排憂解難。 筆記7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含義、地位、形式 含義:我國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別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或村名委員會,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地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員會和農村的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自治性組織。 意義:行城市居民自治和農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評價任務三: 1.鑼鼓文化是某村的傳統特色文化,該村黨支部發揮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擊鼓議事堂”,實現群眾事群眾說、群眾議、群眾定。每當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項作出決策,村黨支部(“擊鼓隊”) 就會在微信群發出信息,如同擊響“議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積極 建言獻策。“擊鼓議事堂”這一形式( ) ①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 ②完善了基層自治的議事規則 ③豐富了基層自治的組織形式 ④提高了基層自治的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提示:B 以小組為單位問一下你的父母、親友或者鄰居,你所在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成員是否有選舉產生?你是否參加過居委會或村委會的活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2.今后我會:作業布置: 完成助學課堂檢測部分 難度:中等 時長:15分鐘板書設計:學后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通過學習能夠弄明白基本政治制度的運行情況,真正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義。不足之處在于,創設的例題可以增加一些難度,更好的訓練學生的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