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種子的萌發與傳播》教學精品設計學段 中段 年級 四年級 教材版本 粵教版單元名 動植物的繁殖 科學領域 生命科學領域新課標對應 核心概念 生命的延續與進化學習內容 1.種子的結構 2.探究種子夢萌發需要的條件 3.探究果實與種子的產生與傳播學業要求 知曉不同種子的所具有的相似結構及各結構的作用; 能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能根據果實和種子的結構判斷種子傳播的方式二、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科學課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立足素養發展;聚焦核心概念,科學安排進階,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實踐能力,樹立基本的科學態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重視綜合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三、教材分析《用種子緊殖》是小學粵教版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命的延續》的第3課,從2022年版課程標準來看,本課屬于生命科學領域課程內容,主要涉及生命的延續與進化。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概念: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后代相傳,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動物會給植物的生存帶來影響。從整套教材來看,三年下冊的《鳳仙花的一生》讓學生了解了植物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歷經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為植物的繁殖奠定了認知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本課將進一步思考植物是如何世代延續的,從繁殖的層面理解生命現象:而高年段將繼續從遺傳、變異、進化等方面理解生命現象。本課一共有四部分組成:一是通過解剖種子,認識種子的結構及其功能性;二是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三是認識植物的傳播方式:四是意識到種子的外形與傳播方式息息相關。四、學情分析首先,學生在三年級經歷過種植鳳仙花的活動,這樣的種植經驗讓本課課前學生種植蠶豆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另外,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學生并不是那么陌生,大都知道把種子丟進土里可以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但是學生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緣由,也就是說不知道種子的結構及其功能,而如果不了解這一科學事實,對于學生建構科學概念有一定影響。最后,關于種子的傳播方式,學生可能通過語文課文了解過一些,比如說蒲公英借助風傳播種子,但是在學生的腦海中只是一個孤立的知識,并沒有將其與植物的繁殖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沒有形成具有一定結構性的知識。五、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曉內部構造及其與萌發后的植株的關系;2.能敘述種子萌發的條件3. 能列舉植物傳播種子的實例。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對比實驗,運用控制變量這種研究方法,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通過查閱資料,根據種子的外形特點,推測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種子的內部結構及對種子萌發的條件、原因等表現出探究的興趣;能夠不從眾,依據表達自己的觀點。六、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情境創設 播放植物從種子到到枯萎凋零的一生的短片,導入:許多植物的一生很短暫,它們靠種子繁殖后代維持物種的延續。 ·激發興趣,回顧植株的組成部分,·問題提出 關于植物繁殖,我們可以研究什么? 預設:種子內部有些什么?為什么能長出幼苗?種子的萌發需要什么條件呢?種子又是怎么傳播的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用種子繁殖的有關問題吧! 揭示課題自主探究 一、種子的結構 課前準備:提前1—2周組織學生進行種植活動,教師可以提供蠶豆等種子,學生可以選擇拍照。繪圖等方式記錄種子的發芽情況重點觀察幼苗的根、莖、葉分別從種子的哪個部分“鉆”出來的。 1.認識種子的結構 猜測:大家的種子都發芽了,看來小小的種子也是有生命的。請同學們先猜一猜種子里面有什么東西讓它長出了一株新的植物? 驗證:我們把種子解剖一下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實驗指導先用鑷子去除種子的外皮,然后輕輕剝開種子,可以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內部結構。) 認識種子的結構比照實物種種子內部結構圖認識種子內部的結構——子葉、胚芽、胚根。(板書) 2.認識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交流:通過種植活動的觀察,幼苗的根莖葉分別從種子的哪個部分發展而來的? 追問:那子葉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種子外面的皮又有什么作用呢?(板書:種皮) 小結:我們發現種子有的部分起到了保護作用,有的部分提供營養,有的部分會慢慢長成根莖葉。看來種子之所有能夠萌發一株新的植物,跟它的結構息息相關,缺一不可。 3.延展范圍,理解概念 提問:蠶豆這種植物的種子能夠長出一株新的植物衛也就是說蠶豆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那其他植物呢?(板書課題) 交流:是的,植物大部分可以依靠種子進行繁殖,比如青椒,植物成熟之后又.會產生很多種子,這些種子又能夠萌發新的植物(板書:循環關系),這樣不斷的繁殖后代,植物就能一代又一代的相傳。 通過課前種植活動,讓學生提前參與本課的教學,解剖觀察自己親手種植的蠶豆種子,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探究能力,合作交流 二、實踐活動: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l提出問題·植物的種子通常是處在“休眠”狀態不會發芽,在一定條件下種子會“蘇醒”進入萌發狀態。種子萌發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猜想,教師適時板書:水、空氣、溫度、陽光、土壤。 2.設計探究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 提出問題:我們可以設計怎樣的實驗來證明這些猜測?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交流并理清實驗記錄單的記錄要點,完善實驗方案 3.(出示教科書中某組實驗方法圖)講述.改變一個實驗條件,保持其他實驗條件不變的實驗方法叫作“對比實驗”。通過對比實驗,控制變量,可以探究某種因素對實驗對象的影響。 4.(出示教科書中四組實驗方法圖)小結這幾組實驗是研究什么條件與種子萌發的關系?我們可以先選擇一個條件進行研究,然后再按照同樣的方法研究其他的條件。 5.每位同學選擇一組對比實驗,在教室進行對比實驗操作。做好對比實驗后帶回家繼續觀察。 6.(出示學生活動手冊)明確實驗要求回家在 研究時,要將每天觀察到的種子的變化記錄下來。 7.(出示四組實驗結果實物) 問題這是一周前老師做的種子萌發對比實驗結果。從實驗結果中,我們能發現什么? 8.討論種子萌發的條件是什么。 9.小結:種子在有空氣、水和適宜的溫度條件下萌發。 10.播放視頻種子的萌發過程視頻。 11.布置課后任務課后完成種子萌發條件的對比實驗,并做好觀察記錄。 三、科學實踐:活動研究果實和種子的產生與傳播 l認識種子的產生。 (1)提出問題植物產生種子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2)(出示油菜開花和蜜蜂采蜜圖)提出問題植物產生種子之前要先開花。 當油菜開花時,油菜花會引來許多蜜蜂采花蜜。蜜蜂采蜜對油菜結果和產生種子有什么幫助? 學生探究:https://jingyan./article/ac6a9a5e04b2636a643eac58.html https://baike./item/%E4%BC% A0%E7%B2%89/2379038 fr=aladdin 通過互聯網工具查閱專題學習網站和科普文獻 學生回答交流,整理結論 小結:植物產生用于繁殖的種子,要經歷開花、傳粉、結果并產生種子和種子成熟幾個環節。 2.認識果實與種子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的關系。 (1)(出示蒲公英、蓮、蒼耳圖片和實物) 提出下列問題: 這些植物的果實有什么奇特之處? 它們分別是怎樣傳播的?種子還有哪些其他的傳播方式嗎? 合作探究:通過互聯網工具查閱專題學習網站和科普文獻 歸納:蒲公英的果實很輕,長有白色冠毛,風吹能把種子傳播到遠處。蓮的種子藏在皮堅厚防水的果實里,果實嵌生在能漂浮在水面的蓮蓬里,隨水流傳播到遠處。蒼耳果實外面長有倒鉤的刺,動物經過時容易鉤在動物的皮毛上,由動物幫助種子傳播到遠處。 通過啟發學生設計“對比實驗”的方法,引入科學研究中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通過互聯網工具,查閱專題學習網站和科普文獻的探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解決問題等核心素養。總結反思 本節課,我們使用解剖觀察法來觀察種子結構中,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比實驗”來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最后,用過查閱專題網站和文獻的方式解決了疑難問題 總結科學的探究方法應用遷移 1.試試借助查閱專題學習網站和科普文獻的方法,解決下列探究問題: (1)除了動物幫助植物傳粉,還有什么途徑實現傳粉? (2)植物借助動物傳播種子的另一種方式是什么? 2.想一想:課本中探究種子萌發條件的第三組對比實驗,在設計上是否需要改進的地方?說說你心中的質疑和改進方案 (放入冰箱中冷藏時,同時存在光照和溫度兩個不同的變量) 內化遷移,學以致用,提高探究實踐、解決問題等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質疑精神七、板書設計用種子繁殖八、學習評價(含學業質量評價)設計評價項目 評價要素 評價等級描述 (A等:100分 B等:90分 C等80分 D等:60分)評價等級評價方式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權重10%) A、課前能自覺準備好課本、記錄本等,能及時完成好種植蠶豆的實驗要求。上課鈴聲結束時能安靜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等待上課。 B、課前能按要求準備好課本、記錄本等,種植蠶豆的實驗活動未充分完成。 C、課前能按要求準備好課本、記錄本等,種植蠶豆的實驗活動未完成。 D、忘帶課本、記錄本等,沒有按要求完成實驗材料。有左顧右盼、交頭接耳等現象。小組互評、教師評 課堂表現 學習態度 (權重:15%) A、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樂于觀察,勤于思考,有強烈的表達和交流欲,能大膽進行實踐探究,有探究成果記錄單。 B、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會觀察,能思考。愿意參與實踐探究活動,但實驗記錄單不完整。 C、能參與學習活動,但探究和討論時,參與度不高,也沒有探究成果記錄。 D、很少參與學習活動,時常做與學習無關的事。自評 互評 教師評 發言質量 (權重:15%) A.積極發言,能清晰、有條理表達自已的見解。 B.能舉手發言,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意見。 C能按老師的要求,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意見。 D.偶爾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表達自己的意見。互評 教師評 合作探究 (權重:30 %) A.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的探究實踐活動,在合作中主動承擔探究任務,樂于幫助同伴,實驗過程完整,效果良好。 B.比較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的探究實踐活動,在合作中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能幫助同伴,取得一定的實驗成果。 C.能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在合作中承擔少量的探究學習任務。 D偶爾能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互評 教師評 遷移應用 遷移應用作業態度 (權重30%)A,能及時運用所學習的探究方法,完成遷移應用任務,有對課本中的實驗設計的質疑和改進,并有完整、高質量的探究成果記錄。 B.及時、認真、完成遷移應用任務,有對課本中的實驗設計的質疑和改進。 C較及時地完成遷移應用任務,但是沒有質疑的體現。 D.不能按時完成遷移應用任務,且質量較低。教師評設計意圖: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突出對科學觀念、探究實踐過程、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發揮形成性評價的診斷作用,及時給與學生正向反饋,指導學生有針性的改進學習方法和態度,構建科學高效的科學進課堂,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九、課堂教學實踐反思與反饋在課堂中,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實踐探究活動作為貫穿全課的教學方法,鼓勵孩子們大膽猜想,啟發他們設計合理的實驗驗證猜想,并鼓孩子們大膽質疑和改進,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實驗探究中的問題,在讓他們在探究實踐中形成縝密的科學思維,同時我注重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方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評價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以形成性評價為導向,通過具體的評價量表,關注學生認知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以評價做診斷,以評價促發展,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